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4月13日,著名藏族歌唱家雍西在北京离世,享年78岁,作为《北京的金山上》的首唱者,她的歌声曾响彻高原,也作为歌手韩红的母亲,她的离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然而,老人的后事却将韩红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居然没有给母亲来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虽然曾经两人关系不好,可毕竟是亲生母女。
迫于舆论的压力,韩红也是回应,称一切按照母亲的遗愿,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做到这一步,韩红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雍西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藏族歌手,一首《北京的金山上》让她出了名,可她成名的背后,是女儿韩红一直缺少的母爱。
韩红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韩德江生病去世,年幼的她第一次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自己的歌唱事业,雍西不得不把女儿送到奶奶家照顾,因为妈妈不在身边,韩红感觉童年缺少了很多爱,这成了她心里永远的遗憾。
父母的陪伴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对小朋友来说特别重要,能让他们感到安心,韩红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办法一直陪在她身边,比起妈妈,她小时候更多是奶奶照顾她、教她做人,奶奶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
妈妈的身影在她的记忆里变得越来越淡,缺失了父母陪伴的童年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奶奶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
没有了父母时刻的关爱,小小的韩红过早地体会到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母亲雍西的改嫁更是让韩红又一次感到悲伤,年仅9岁的她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这样做,内心充满了被遗弃的害怕和孤单。
她独自一人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开始了漫长的旅程。三天的路程,几件简单的衣服,几盒饼干,就是她全部的家当。
拥挤的车厢里全是陌生人,这让她的孤独和不安更加强烈,年幼的韩红独自面对这一切,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奶奶的出现,就像一盏灯,驱散了韩红童年里的阴霾,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她,韩红也在奶奶的爱护下慢慢长大,展现出不凡的音乐才华。
奶奶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照料韩红,更给予了她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她是韩红童年时代最重要的人,是支撑韩红一路前行的力量,也间接的塑造了她独立坚韧的性格。
韩红长大后,也慢慢明白了当年母亲的难处,雍西为了能更好地生活,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不得不忍痛做出一些选择,为了家庭的未来,为了自己的追求,她的选择充满了无奈和挣扎,这份无奈与挣扎,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被韩红所理解。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理解是沟通的开始,2001年,韩红主动给母亲打了电话,结束了长久以来的疏远,这通电话意义重大,标志着母女两人开始尝试放下过去的矛盾,重新建立联系。
可以这样说,这次通话是她们关系修复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也代表着双方都希望能有所改变,2003年,韩红和她的妈妈一起登台唱歌,现场气氛温馨。
实际上隐藏着韩红很多复杂的心情,不仅仅是开心和感动,还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她明白了母亲的苦衷,但心里依旧无法放下过往的伤痕,虽然理解,却做不到真正释怀,那些痛苦的记忆仍然清晰。
多年的心结需要时间慢慢解开,她们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跨越横亘在彼此之间的巨大鸿沟。完全放下芥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年老的雍西住进了韩红的家,母女俩终于可以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小时候的分别,就像一道很深的伤口,不容易完全消除,韩红对妈妈的感情很复杂,她理解妈妈,也体谅妈妈,可是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说不出来为什么。
这份遗憾是多年缺失的亲情造成的,即使现在弥补,也无法回到过去,在采访中,她提起母亲时,声音总是那样平稳,听不出什么波澜。
但在这份平静的讲述下,其实藏着她对母亲深深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伤感。她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内心的痛苦显露出来。
童年的一些经历,让韩红特别在意自己是否能帮助到别人,她把小时候缺少的关爱,变成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所以总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韩红第一时间就去了灾区。她是当时最早到达灾区的文艺工作者之一,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或许能弥补她内心深处的一些遗憾,也让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她在灾难后的废墟里四处奔走,用歌声和实际行动给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她还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捐出来,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就像一束光芒,照亮了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勇气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公益之路充满挑战,韩红也曾遭遇误解和攻击,但她始终坚持,用行动澄清事实,全身心投入公益,这让她在娱乐圈显得有些特别。
殊不知,韩红热心公益,这不仅是出于道德责任,更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倾注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这种奉献也是一种自我治愈的方式,通过给予他人爱与关怀,来弥补内心的空缺,寻求心灵的慰藉。
韩红的母亲雍西过世后,韩红遵循母亲生前的愿望,没有设置灵堂,也没有举办任何形式的告别仪式,一切都处理得非常简单。
这一决定由韩红在母亲逝世次日公布,并强调“这是母亲生前唯一的遗愿”,西藏自治区文联的讣告中,亦以“平凡亦不平凡”概括其一生,称其“生前无数次去边疆、前线哨所慰问官兵,从不叫苦叫累”,这种低调朴素的作风,与老一辈艺术家的职业信仰一脉相承。
所以,韩红所表现出的冷静,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一些流露,毕竟分离那么久,感情早已没有曾经那么好了,而后事办的简单也只是遵循母亲的遗愿而已,并不是所谓的“冷血”。
在中国文化中,“厚葬”被视为尽孝的象征,但雍西的遗愿与韩红的执行,恰恰挑战了这一观念。当“尊重逝者意愿”与“社会期待”冲突时,何为真正的孝?
韩红的选择给出了一种答案,孝不是表演,而是理解与成全,当舆论的潮水退去,唯愿生者释怀,逝者安息。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西安晚报---2025.04.14:《著名歌唱家、韩红母亲雍西逝世,曾首唱《北京的金山上》》
原文刊登于北京日报---2025.04.14:《《北京的金山上》首唱者、歌手韩红的母亲雍西逝世》
原文刊登于封面新闻---2025.04.14:《母亲去世,韩红最新回应》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