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最不起眼却最关键的芯片,可能要数射频芯片了。
它像一座隐形的信号桥梁,负责把手机和基站连接起来。没有它,再强的处理器、再好的摄像头都只能当摆设。但这座“桥”的建造技术,过去二十年里一直被美国博通、高通、Qorvo、Skyworks和日本村田五家公司牢牢掌握,全球80%的市场份额攥在他们手里。
国产厂商的突围路线很清晰:先从技术门槛低的3G、4G射频芯片做起,站稳脚跟后再冲击5G高端市场。
唯捷创芯、慧智微、卓胜微这三家国内龙头,前几年确实靠着低端产品闯出了一片天。卓胜微甚至打进了华为、三星的供应链,靠射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一年赚过十几亿利润。但到了2024年,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三家企业集体陷入亏损。
唯捷创芯2024年营收21.03亿元,亏-2372.51万元,慧智微2024年营收5.24亿元,亏-4.38亿元。卓胜微2024年营收44.87亿元,利润为4.02亿元,但其实在2024年四季度,亏了2400万,2025年一季度,又亏4662.3 万元。
问题出在转型高端的路上。以卓胜微为例,过去他们主要做射频开关(相当于信号通道的“红绿灯”),这类产品技术相对简单,市场竞争也趋近饱和。要想真正替代进口高端芯片,必须攻克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A)和集成模组这些“硬骨头”。
这些技术攻关有多烧钱?卓胜微2024年研发投入暴涨到8.3亿,比上一年多花2个亿;唯捷创芯把营收的28%都砸进了实验室。但高端市场早被海外巨头用专利墙围得严严实实,国产芯片即便做出来,还要面对客户“不敢用”、“不愿试”的顾虑。
更棘手的是生产模式的选择。卓胜微试水“Fab-Lite”模式,既自己建晶圆厂又找代工,本想掌握主动权,结果两头不讨好。自建产线要承担动辄数亿的设备折旧,而市场需求波动时,闲置产能立刻变成拖累。
这些亏损看似惨烈,却是国产芯片升级必经的“成人礼”。低端市场做得再好,利润率也只有10%左右,而高端射频模组的毛利率能冲到40%以上。现在三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都已超过20%,唯捷创芯的5G L-PAMiD模组开始向品牌机送样测试,慧智微的毫米波芯片也在接洽车联网客户。
短期阵痛换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当国产5G射频芯片真正实现进口替代时,手机厂商每年至少能少进口上百亿。眼下这场亏本买卖,或许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