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可能很多人对这句话并不熟悉。
向上追溯,《淮南子·谬称训》:其中明确提到了“春女思,秋士悲”,这被认为是“女子伤春,男子悲秋”最直接的雏形。
文中写道:“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意思是,春天女子易生思愁,秋天男子易生悲情,由此可以感知万物的变化。
这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但背后实则蕴含着中医对男女生理、心理与自然气候关联的深刻洞察。
从中医角度看,这种季节性的情志变化与人体阴阳气血的节律密切相关。
女子伤春:肝郁血虚与春气升发
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与肝脏相通。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绪密切相关。女子以血为本,肝血易耗,加之春季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气血亦随之向外涌动。若肝血不足或气机不畅,易导致:
肝气郁结:春气引动体内郁热,情绪易波动,出现抑郁、烦躁、多梦。
血虚失养:肝血亏虚者,春时气血外散,内部空虚,易感疲倦、悲伤。
春季常见情绪低落、胸闷叹气、月经不调、面色萎黄等,实为“血虚肝郁”之症。
男子悲秋:肺气不降与秋气肃杀
秋季对应“金”,与肺脏相通。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男子以气为本,阳气易耗。秋天气候干燥肃杀,人体气血向内收敛。若肺气不足或宣降失常,易导致:
肺气郁闭:秋燥伤肺,气机不畅,易生悲愁、忧虑。
阳气不振:秋凉抑制阳气,易感疲惫、意志消沉。
秋季多见情绪低沉、咳嗽咽干、气短乏力,甚则失眠多梦,此为“肺气虚燥”之象。
天人相应与气血节律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季节变化会影响人体阴阳气血的分布:
春:阳气升发,气血外散,女子血虚者易感不足。
秋:阳气收敛,气血内藏,男子气弱者易受抑制。
此外,社会角色与压力(如古代春时女子思归、秋时男子功业未成)可能加剧情志波动,面对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象,产生的年华老去、功业未成、人生坎坷的悲慨。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