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央视荧屏上突然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个总是扎着马尾辫、带着温暖笑容穿梭在田间地头的记者李七月,就像她报道过的露珠一样无声蒸发。
当观众们还在疑惑"央视一姐董卿接班人怎么不见了"时,这个山东姑娘早已在另一片天地里,把人生过成了更鲜活的版本。
2019年《主持人大赛》银奖得主、央视《远方的家》当家花旦、被观众票选为"最想每天见到的新闻脸",李七月身上的光环随便哪个都够普通人吃一辈子老本。
但就在事业巅峰期,她突然转身离开央视大楼。
当时网上疯传各种猜测,有人说她被封杀,有人说她嫁入豪门。
直到去年她在抖音晒出蹲在玉米地里啃黄瓜的视频,谜底才真正揭开——这个姑娘跑回山东老家种地去了。
"以前举着话筒追着农民采访,现在自己成了被采访的对象,"李七月在直播里笑得前仰后合,镜头扫过她晒得黝黑的手臂,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
谁都没想到,这个曾经端着央视金饭碗的姑娘,会跑到短视频平台开账号教人种有机蔬菜,更魔幻的是,她种的"记者牌"西红柿去年卖了30万斤,抖音粉丝半年暴涨200万。
有人痛心疾首说这是人才的浪费,但翻翻她近期的视频就会发现,穿着39块钱帆布鞋下地的她,比当年穿着职业套装站在聚光灯下时眼睛更亮。
当她在清晨五点的菜地里直播日出,给网友讲解土壤改良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演播厅的提词器永远给不了的。
这让人想起作家刘震云说过的话,"中国人的痛苦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金饭碗太耀眼。
"在山东农村,李七月正在实践着另一种人生算法:她用央视练就的镜头感拍vlog,拿主持人大赛训练出的口才做直播带货,把采访练就的共情力用来和农民打交道。
去年她帮周边三个村子卖出滞销苹果,村民见到她就喊"七月丫头",这声称呼比任何职称都让她觉得踏实。
在近期播放破百万的短视频里,她蹲在刚翻新的土地上说,"以前总想着要发光,现在才知道,土地才是最懂埋没的艺术。
"这话说得轻巧,但细想满是智慧,就像她种的有机蔬菜,表面沾着泥巴卖相普通,切开后清甜的汁水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料"。
当今社会,太多人被"金饭碗"的虚名绑架。
公务员辞职能不能活?
国企员工下海会不会淹死?
李七月的故事给了个漂亮的答案,2023年她成立的农产品品牌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带动的就业岗位比她在央视时多出20倍。
这个数据狠狠打脸了那些说"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的人—真金子的光芒,从来不是镀上去的。
看着她现在素面朝天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样子,忽然明白有些人拼命往金字塔尖挤的时候,真正聪明的人正在重建金字塔。
当同龄人还在纠结"35岁危机",这个35岁的姑娘已经完成了从央视记者到新农人的华丽转身。
她的抖音签名写着,"大地是最好的演播厅",这话说得实在——在广阔乡村,她终于找到了永不落幕的舞台。
所以啊,别被那些"离开体制就完蛋"的鬼话吓住,看看李七月,人家把央视给的十八般武艺化成了新农具,在黄土地里种出了金疙瘩。
下次当你对着"稳定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时,不妨想想这个道理,真正的铁饭碗不是某个位置,而是你走到哪都能刨食吃的本事,就像七月种的有机菜,换个土壤,反而长得更旺。
凌晨两点的农产品仓库灯火通明,李七月正和工人们一起给西红柿套保护网,镜头扫过她熟练的动作,谁能想到三年前她手里握的还是央视定制话筒。
"这可比播新闻刺激多了,"她边打包边调侃,"以前怕说错字扣钱,现在怕西红柿磕碰了掉价。"
仓库墙上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订单数据,广东的茶餐厅、北京的月子中心、上海的网红轻食店,全国二十多个城市的订单像雪花片似的往下飘。
去年冬天,她带着自家种的贝贝南瓜闯进上海进博会,展位上没摆任何头衔证书,就放了台循环播放种植全过程的平板电脑,有个挑剔的米其林主厨尝了口生南瓜,当场签下全年供货合同。
"您不怕我们小作坊供不上货?"李七月问得实在,法国老头指指她虎口处的茧子:"米其林指南第一条——真实比精致更珍贵。"
上个月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讲台上,这个曾经的"田间记者"把农业经讲出了哲学味。
她说自己发现个有趣规律,在央视时越追求完美妆容,观众记住的越是采访对象脸上的皱纹,现在天天素面朝天。
粉丝反而夸她"眼角沾着麦秸的样子真美"。
台下坐着的大小老板们举着手机拍PPT,上面写着她的暴论,"打工人才谈性价比,创业者要算生命力。"
最让老乡们服气的是她真把"记者"干成了技术工种,去年引进水肥一体化设备时,她白天钻大棚调试传感器,晚上啃德文说明书。
村里老把式蹲在地头抽烟,"七月啊,这洋玩意儿能比咱的老法子强?"结果当年秋收,她种的草莓亩产比传统方法多赚8000块。
现在老爷子们见到她就摸出小本本,"丫头,那个物联网再给讲讲?"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离开央视,她总拿买菜大妈举例,"以前在早市拍暗访,大妈们防我跟防贼似的,现在我去调研新品种,她们扯着袖子往我兜里塞黄瓜。"
这种扎根泥土的真实触感,是再高端的演播厅都给不了的,就像她抖音置顶视频里说的:"演播室的聚光灯照不出作物的纹理,但正午的太阳会把你的真心晒得透亮。"
最近她团队捣鼓出的"爆浆冰糖心"番茄在盒马卖疯了,切开果肉能看到雪花纹路,农业专家说这是土壤微量元素配比突破的结果,她笑着揭秘,"哪有什么黑科技,就是把采访时的死磕劲用在测PH值上了。"
这话倒不假,她办公桌上摆着38本种植日记,每页都像当年采访笔记般密密麻麻。
最解气的还是去年底的"打脸事件",某前同事阴阳她"混不下去才回农村",结果隔天她就在直播间晒出纳税证明—单月农产品税比对方年薪还高。
评论区炸锅时,她反倒劝粉丝:"别去吵架,有空不如看看我们新出的羊粪有机肥测评,"这种把争议变流量的本事,倒是深得央视真传。
如今驱车穿过她家乡的县道,会看见不少大棚外挂着"七月农业合作基地"的牌子,曾经追着她问"央视大楼有几层"的乡亲,现在见面就汇报"我家樱桃糖度到21了"。
这种改变让她觉得比拿奖有意义得多,"以前做扶贫报道总有种无力感,现在能实实在在看见谁家靠种菜供出了大学生。"
这个总自嘲"最土网红"的姑娘,正悄悄掀起新知识农人的返乡潮,她公司95后运营小哥是留学归来的硕士,仓库主管是放弃国企工作的二胎妈妈。
最近连当年央视的摄像大哥都来投奔,"在你这拍作物生长纪录片,可比在台里拍领导视察带劲多了。"
"别把平台当本事,要把本事变成平台," "人生没有铁饭碗,但可以自己造个不锈钢的," "被太阳晒黑的脸,比被焦虑熬黑的脸好看。"
这些刷爆她直播间的弹幕,或许正是当代年轻人写给体制内外的清醒剂。就像她常说的:"温室里长不出抗倒伏的麦子,舒适圈养不出打不死的生命力。"
下次当你对着"金饭碗"犹豫不决时,不妨想想这个真理,真正的稳定,是你在任何泥土里都能扎根的能力。
猫眼娱乐 2021-01-22 23:15 主持李七月近况曝光,央视工作8年才转正?获董卿赏识成接班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