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下中美休战令,还改口了两件事,希望中方答应他一个请求

8月11日,特朗普终于在“最后一刻”签下了延长中美关税休战期的行政令——比原定期限只提前了不到24小时。一边落笔签字,一边抛出“希望中方大量购买美国大豆”的请求,不仅语气近乎恳求,甚至还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

就在几天前,他还在放狠话,扬言中方若不妥协,就连访问中国都不考虑。这种前后反差,令人不禁怀疑:特朗普到底在急什么?中美之间的这场“休战”,本应早在斯德哥尔摩会谈之后就达成共识。彼时,双方已在瑞典谈妥基本框架,但美方却迟迟不肯签字。

中方本着诚意表态愿意配合延长关税暂停措施,而特朗普却口口声声说要“亲自拍板”,一直拖到最后时刻才肯落笔。这份“行政令”背后,隐藏着他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复杂盘算。不仅是中美经贸关系,特朗普还在同时应对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对印度的“二级制裁”、国内大豆滞销等多重压力。

早在8月6日,他还刚刚签署对印度加征25%关税的行政令,理由是“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但这项制裁并未立即生效,而是设置了21天的“缓冲期”。这一做法极不寻常,显然是在“敲山震虎”,用来威慑中国。

他想让中方意识到,美国可以随时以购买俄油为借口,对中国开刀。可问题是,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了。若真动手,中方必然强硬反制,美方也清楚,这场博弈若再升级,恐怕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在特朗普签字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10日,他还高调喊话中方,希望中国能将美国大豆订单翻四倍。他说得好听,说是为了“减少中美贸易逆差”,可谁都明白,这场“交易”背后,是特朗普想借中方“输血”,解决国内农产品滞销和财政赤字的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仅有300多万吨,创下近20年新低。反观中国,超过70%的大豆从巴西进口,且价格更低,品质稳定。这时候喊话中国翻四倍购买美豆,无异于强买强卖,甚至是变相敲诈。

更讽刺的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还在严控不松口。英伟达的AI芯片H20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出口,连恢复供货的时间都被掐得死死的。可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却突然改口,说英伟达可以向中方出口“简化版”的下一代AI芯片。

这番话,透露出浓浓的试探意味。既不愿完全放开限制,又想从中捞点经济利益。中方早已洞察这一套路,根本不吃这一套。

他对英特尔CEO陈立武的态度也是一变再变。此前,特朗普还指责陈立武“对中方态度软弱”,要求他辞职。结果没过几天,两人见面后,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又盛赞陈立武“很成功”,还邀请他为内阁建言献策。

这些反复无常的操作,不仅暴露出特朗普政策的摇摆,也反映出他在中美博弈中逐渐陷入被动。他表面上强势,其实内心早已焦灼难安。美财长贝森特也承认,美国希望在10月前完成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这90天内稳住中方,不然连“后院”都顾不上了。

为了争取这90天的喘息时间,特朗普不得不服软。8月12日,中美两国共同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承诺继续调整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自当日起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也同样暂停对美反制措施。

这是一场典型的“你退一步,我让三分”的谈判结果。中方并未在大豆问题上做出具体让步,却换来了美方的休战承诺。这说明,中方的战略定力和谈判节奏,远比外界想象得更强大、更稳健。

对于特朗普来说,表面上赢得了90天的谈判期,实际上却是一次战略性的被动让步。因为他真正想要的,不是90天,而是一份“面子”——能在国内对选民交代的成绩单。

他需要对外宣称“我让中国买了更多大豆”,改善贸易逆差,进而稳住农民选票;他也需要在美俄会谈前,向盟友展示“我能搞定中美”,从而为阿拉斯加会谈争取更多话语权。

但遗憾的是,现实远非他想象的那般顺利。中方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原则,从不接受单方面让利。对于美国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中国从未妥协,也绝不会妥协。

回顾整个事件,特朗普不是没想过“掀桌子”,只是他深知,一旦真的掀了桌子,美国恐怕比中国更难收场。中方手中握有稀土、庞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制造业链条,这些都是美国现阶段难以替代的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中方也没有一味被动等待。8月12日起,中国商务部对部分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的美方实体,暂停或停止执行相关措施。这一举动,既是反制,也是警告,表明中国在经贸谈判中不是毫无筹码的“被谈判者”。

在芯片问题上,中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回头买账”的意愿。央视还曝光了英伟达H20芯片存在三大弊病:不环保、不先进、不安全。这再次打击了美国对AI芯片出口管制的合理性基础,等于用事实堵住了美方的嘴。

中方的回应,虽不激烈,却精准有力。不主动挑衅,也不轻易退让,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同时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开展多边合作,分散对美依赖——这才是中国的“以静制动”。

如今,特朗普提出的“大豆四倍购买请求”,不仅未被答应,反而让他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中方没有正面回应,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公开拒绝,只是冷静观察、静待其变——这种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对中国而言,大豆采购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治交易。是否从美国采购,取决于价格、运费、汇率、品质等综合考量,绝不会因为特朗普一声喊话就“买爆美豆”。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不会为了给别人面子,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想用“大豆换休战”的算盘打得精,却没想到落得个“自己打自己的脸”。既没换来中方的妥协,也没赢得国内的掌声,反而让人看清了他内外交困、左右为难的真实处境。

这场中美经贸“休战”的背后,是中方沉着稳健的战略定力,是美方焦头烂额的现实困境。未来90天,会谈还将继续,博弈仍将升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不会被威胁,不吃强买强卖那一套,合作可以,霸凌免谈。

中美之间的较量,从来不是谁更喊得响,而是谁能真正稳住心。特朗普在最后关头签下中美休战令,还试图以“大豆订单”换取中国让步,但中方始终坚持原则,未作妥协。面对中方的冷静与坚定,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已难奏效,未来的中美关系仍将是一场长期、复杂的博弈。

信息来源:

[1]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美对华关税措施再暂停90天 观察者网

[2]中美就24%关税继续暂停等达成共识 央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3

标签:财经   中美   中方   中国   美国   大豆   美方   关税   英伟   反制   斯德哥尔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