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号立冬:收好这份“过冬指南”,暖心暖身,安稳入冬

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11月7号就是立冬了。日历轻轻一翻,我们就正式告别了秋天,迈进了冬天的门槛。你可能还没太感觉到刺骨的寒风,但天地间的气息已经悄悄在转换。这时候,咱们可不能大意,得提前给自己和家人准备起来,好好迎接这个冬天。


一、 立冬,不只是个节气


很多人觉得,立冬就是个日历上的记号。其实不然,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年复一年的提醒:“天要冷了,该把自己照顾得周到些了。”


老祖宗把立冬看作“四立”之一,是季节轮转的重要节点。冬,是“终”的意思,意味着万物进入收藏、闭蓄的阶段。您看,田地里的庄稼收完了,小动物们也躲起来开始冬眠,大自然正用一种安静的方式积蓄能量,等待来年春天的勃发。


我们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要顺应这个节奏。所以,立冬之后生活的核心,就是一个“藏”字——藏好身体的温暖,藏住精神的元气,收藏这一年的收获与疲惫,好好休养,才能为明年开春的生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穿衣:要温度,也讲风度


天气一冷,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穿衣。但怎么穿,可是有讲究的,不是把自己裹成个粽子就万事大吉。


1. “洋葱式”穿法最实用: 这是我特别想推荐给大家的。别急着把最厚的那件羽绒服翻出来一件套上, Instead,可以穿几层薄衣服。比如,里面一件贴身的纯棉内衣(吸汗透气),中间一件羊毛衫或者抓绒衣(锁住温度),外面再套一件防风的外套。这样穿,热了方便脱,冷了随时加,灵活机动,能有效避免在室内外温差大时着凉感冒。


2. 护住关键部位是聪明人的做法: 寒气特别容易从一些地方钻进去。您的脖颈后面、腹部、腰部和脚踝,这几个地方一定要重点保护。一条柔软的围巾,一件贴身的背心,一双高过脚踝的袜子,花费不多,但保暖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咱们中老年朋友,和爱美的年轻姑娘们,脚踝真的不能受寒,不然年纪大了容易这里酸那里疼。


3. 双脚暖和了,全身就暖了一半: 俗话说“寒从脚起”。我们的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是最容易感到冷的。晚上睡前,用40度左右的温水泡泡脚,水最好没过脚踝,泡个15-20分钟,身体微微发热,感觉一天的疲惫都随着热气散掉了,特别舒服。泡完擦干,换上柔软的棉袜,保准您能睡个暖暖和和的好觉。


三、 饮食:餐桌上的“冬日暖阳”


立冬进补,是咱们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但补,不是大鱼大肉胡吃海塞,而是要“温润”,给身体补充能量,又不会增加负担。


1. 多吃些“暖身”的食物: 这时候,热腾腾的饭菜比什么都治愈。羊肉是冬日的明星食材,炖一锅萝卜羊肉汤,汤色奶白,羊肉软烂,萝卜清甜,喝下去从胃里暖到心里,又营养又解馋。牛肉、鸡肉、鸽子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2. 根茎类蔬菜是宝藏: 红薯、山药、土豆、萝卜……这些埋在地里的宝贝,在冬天吃起来正当时。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能提供扎实的能量,而且做法多样。比如,早餐把牛奶换成一碗小米红薯粥,暖胃又养人;蒸几段山药,蘸点白糖当主食,健脾益肺。


3. 别忘了补充水分: 冬天干燥,人虽然不爱出汗,但身体对水分的需求并没减少。除了多喝温开水,还可以给自己煮点汤汤水水。比如,切几片生姜加大枣煮水,能驱寒;银耳和雪梨一起慢炖成羹,能润肺止咳。这些都比饮料和奶茶要健康得多。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 如果您平时就容易上火,那么辛辣燥热的食物就要少吃;如果脾胃比较虚弱,那么油腻的补品反而会添乱。总之,舒服,是身体最好的反馈。


四、 起居:跟着太阳的节奏走


《黄帝内经》里讲冬天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话说得特别在理。


1. 睡觉,是冬天最好的补药: 天黑得早,亮得晚,咱们的作息也要跟着调整。晚上尽量早点睡,避开夜间的寒气。早上呢,不用急着天不亮就爬起来,尤其是老年人,等到太阳出来,气温回升些再起床活动,能避免受到清晨强冷空气的刺激。


2. 让房间也“通通气”: 因为怕冷,我们冬天总喜欢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但这样一来,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滋生细菌。建议每天在中午阳光好、气温高的时候,开窗通风15-2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来,这对预防感冒非常重要。


3. 晒太阳,不花钱的“补钙”法: 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特别珍贵。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之间,是晒太阳的黄金时间。找个避风的地方,晒晒后背,据说能补充人体的“阳气”,全身都会觉得舒畅,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五、 活动与心情:动静结合,心安而不惧


冬天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了?当然不是,关键是“怎么动”。


1. 运动要“慢”和“暖”: 剧烈的运动,比如大汗淋漓地跑步打球,在冬天是不太合适的,因为出汗时毛孔张开,特别容易让寒气入侵。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走、做做伸展操。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九十点以后,或者下午。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让身体关节活动开。


2. 学会“藏”起我们的心神: 冬天,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有些低落,这叫“冬季情感失调症”。看到万物凋零,心里难免会有些感伤。这时候,要有意识地给自己找点乐子。可以听听欢快的音乐,和家人朋友多聊聊天,或者发展一些室内爱好,比如练练书法、侍弄花草。保持一个平静、愉悦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写在最后:


立冬,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节点。它提醒我们,生活需要张弛有度,在经过春生、夏长、秋收的忙碌之后,是时候放慢脚步,向内关照,好好地养护自己了。


这份“过冬指南”谈不上多高深,但都是一些实实在在、容易做到的生活细节。希望它能像一位贴心朋友的建议,帮助您和您的家人,从11月7号这一天开始,用最舒服、最健康的方式,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个冬天。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此刻,让我们先静享这一季的宁静与沉淀吧。祝您冬日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养生   立冬   安稳   指南   冬天   身体   脚踝   寒气   冬日   萝卜   能量   山药   这时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