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当40年中央新闻社社长的萧冬竹,道明蒋介石为何定都南京

1928年7月,已经率领北伐军进入北京的蒋介石,在个人的军事事业上达到了巅峰时期。

而这时候,蒋介石的同僚和下属们都一致发现了蒋介石处事作风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果说在这之前蒋介石还能表现出些许的谦恭,那么进入北京之后,他则变得骄傲自负,独断专行。

关于东北问题上,蒋介石就将这一转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国民党内很多军官都主张要用武力荡平东北,可是蒋介石却急于巩固权力,根本不愿意进攻在东北地区盘踞数年的东北奉军。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蒋介石再次以退为进,向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辞呈。

中执委自然不肯蒋介石辞职,毕竟军阀势力虽然名义上臣服国民政府,但实则只是力量悬殊之下的妥协。

他们必须靠蒋介石来镇场子,这使得他变得有恃无恐,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很快便将党政军大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最高政府机构被命名为国民政府,成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和最高行政机关,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并选择南京作为民国首府。

那么为何当时已经占领北京的蒋介石,却将首府选在了南京?

1947年,当了40年中央新闻社社长的萧冬竹,道明蒋介石当时定都南京的四点考虑。

向孙中山致敬

自从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便一直宣称自己是孙中山革命的合法继承人,尽管实际上并不是这回事,但蒋介石掌握了权力,他就有自我美化的资本。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胜利者都掌控着话语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得知此事后,便从美国返回国内,并在12月底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南京也一度被革命者认为是神圣之地,蒋介石既然一直以孙中山继承人自居,在他北伐成功后,达成了名义上的统一,则需要向孙中山致敬。

向共产主义者施压

当蒋介石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北伐时,南方的共产主义者则在江西地区建立起了大本营。

自从蒋介石早年去了苏联一趟,回来之后,他就将共产主义当作一种会阻碍他独裁的力量,多次在党内和孙中山面前散布威胁论。

只是孙中山认为革命需要所有的力量,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蒋介石自然不敢公开忤逆孙中山,可是在孙中山去世后,他的反动情绪便无所顾及了,如果定都北平,对江西用兵则会有鞭长莫及之感。

毗邻全国金融中心

蒋介石对上海一直有着很浓重的情结,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南京毗邻上海,这使得他能将作为当时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紧紧攥在手中,至于说为何蒋介石不选择上海当首府,这则是因为上海的外国势力太过复杂,不适合当作首府。

此外,蒋介石还认为只要将南京和上海紧密关联起来,那么就能增加他在国际社会中亮相的机会。

毕竟他当时已经成为了名义上国民政府主席,是中华民国的掌舵者,在国际上展示自己,这也是变相独裁的一种便捷方式。

反观当时的北平,蒋介石认为由于长时间作为封建王朝的皇宫,腐朽气息太重,不适合做首府,更不适合对外展示自己。

安土重迁的思想

北伐军的将士多是南方人,他们在潜意识里并不愿意定居在北方,毕竟安土重迁的思想,很难一时间内改变。

当然,怀有这种思想的并不是只有将士,就连蒋介石本人也是如此。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只要他仕途上受到阻碍,他就会返回老家呆一段时间,他的几次下野几乎都是如此。

在蒋介石被赶出大陆前夕,时局已经让他无法控制,但他还是不忘回奉化待了数月。

蒋介石在台湾的最后几年里,一直念念不忘将来有朝一日能安葬于家乡,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真正的下葬,只是暂厝于台湾的慈湖,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奉天总部上空升起了国民政府的旗帜,并公开宣布效忠于国民政府。

而此时,蒋介石终于可以对外宣称,在他的领导下,“统一”了中国,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象。

蒋介石只是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让各路军阀短时内低头,而没能真正征服他们,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自始至终都没有消停过……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寻找真实的蒋介石》等。

(图网,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道明   新闻社   南京   社长   蒋介石   年中   萧冬   国民政府   上海   首府   北平   奉化   中华民国   北伐军   共产主义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