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收评:沪指站稳3976点!3大信号定调11月,剑指4800点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分析从不在意单日的涨跌波动,也算不上纯粹的技术派,更习惯从中长期趋势拆解市场逻辑。所以一直欢迎真正沉下心做投资的朋友交流,但确实不太适应和每天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的“炒股者”讨论——毕竟资本市场的钱,从来是赚认知深度和长期耐心的钱,而非短期交易的差价博弈。

今日A股走出“探底回升”的韧性行情,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976.52点,上涨21.73点,涨跌幅0.55%,全天成交金额9417.04亿元;深证成指微涨0.19%至13404.06点,成交额11654.27亿元;创业板指震荡收涨0.29%,科创50则逆势下跌1.04%。从盘面看,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钢铁、软件服务、半导体等行业领涨,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达402.0%、121.6%、46.6% ,而房地产板块持续承压,万科前三季度净亏损扩大至280.16亿元,拖累相关产业链表现。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21071.31亿元,虽较前一交易日略有缩量,但仍维持在2万亿以上高位,显示资金活跃度未减,仅处于板块轮动阶段。

政策面的连续性是市场稳定的核心锚点,这也是判断中长期趋势的关键。今日收盘后梳理的中央金融工作相关精神显示,政策表述与10月26日国务院报告中“巩固资本市场向好势头,健全稳市机制”的提法保持一致,并未出现转向调整。相较于此前侧重“稳中向好”的定性,当前政策更强调“机制建设”,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发挥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作用,还将优化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这种“巩固成果托底”的组合,既避免了市场短期大幅波动,也为长期健康发展筑牢基础。从落地效果看,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2%的IPO企业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再融资规模达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市场生态正在持续优化 。

消息面与经济数据呈现“喜忧参半”的格局,但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国内方面,三季报数据显示A股盈利韧性凸显,5437家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4.70万亿元,同比增长5.34%,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飙升至11.30%,较二季度大幅回升10.19个百分点。科技板块成为最大亮点,寒武纪前三季度净利润16.05亿元实现扭亏,新易盛净利润同比增长284.37%,印证了“新质生产力”的盈利兑现能力。但房地产行业仍在探底,万科第三季度亏损近乎翻倍,成为拖累经济预期的主要因素,不过“十五五”规划提出“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释放了政策进一步松绑的信号。外围环境方面,美联储10月宣布降息25BP,但鲍威尔释放“12月降息非板上钉钉”的鹰派暗示,导致美债10年期收益率反弹,北向资金今日仅净流入28.6亿元,较前期有所放缓 。

名家观点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中长期价值。任泽平作为去年“信心牛”的提出者,在近期表态中强调,当前4000点附近的A股与2007年、2015年同期相比,具备“低估值+低杠杆+强产业”的显著优势——沪指PE仅17倍,远低于前两轮的35倍、40倍,融资余额占市值比例2.5%不足2015年的一半。他特别给散户提了两条建议:一是不被情绪左右,避免“震荡出局、涨时加仓”的反复操作;二是坚持闲钱投资,确保不影响短期生活质量。李大霄则聚焦政策红利,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投融资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组合拳,将持续提升市场投资功能,当前市场的“稳市机制”建设已初见成效,有望推动指数持续走好。

技术面虽有局部分歧,但中长期多头格局未改。上证指数今日在3937.02点触及低点后快速反弹,最终站稳3970点,5日、10日、20日均线仍维持多头排列,3930-3950点区间形成强支撑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科创50指数出现短期顶背离信号,成交量未能同步放大,显示成长股短期仍有整理需求。从量能看,2.1万亿的成交额虽较前一日缩量,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结合指数回升态势,属于“缩量企稳”的健康信号,说明资金并未大规模撤离,只是在从高估值题材向业绩确定性板块转移。

关于后续走势,短期来看,明日(11月4日)沪指大概率在3960-4000点区间震荡整理,重点关注半导体板块的企稳力度和金融股的护盘意愿,若权重股能持续发力,指数有望向3990点发起冲击。11月份整体将呈现“先稳后升”态势,一方面三季报披露完毕后的业绩真空期可能引发短期观望,另一方面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将推动市场上行,预计月末沪指有望站稳4100点。

中长期视角下,未来3-6个月,随着金融稳市机制落地和科技产业盈利持续兑现,沪指有望突破4300点。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调释放数千亿增量资金、半导体等“强需求、弱供给”领域业绩高增、房地产政策松绑改善经济预期 。

未来1-3年,A股将进入“慢牛攀升”阶段,沪指目标区间在4500-4800点。支撑这一判断的逻辑有三:估值层面,当前17倍PE仍低于历史中枢水平,存在20%左右的提升空间;资金层面,2025年以来新增开户数已达2015万户,同比增长超50%,增量资金持续入场;产业层面,从基建周期主导转向半导体、AI算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增长的可持续性更强 。

需要警惕的是五年期顶部的形成信号,结合历史经验,出现以下4大特征时需高度谨慎:其一,日成交额连续3个交易日突破2.8万亿元,当前2万亿左右的水平仍处安全区间;其二,月度新开户数突破500万户,2007年8月的892万户和2015年5月的791万户均为顶部前兆,而2025年9月仅294万户,距离危险线尚远;其三,政策层面出现密集风险提示,如监管层发声警示泡沫或收紧杠杆资金;其四,日线、周线级别出现双重顶背离,且MACD指标高位死叉。

从当前市场状态看,尚未出现明显过热苗头,但仍需提醒散户投资者:部分题材股短期涨幅过大,如新易盛年内涨幅近4倍,近期已出现大股东减持套现37.49亿元的情况,存在估值回调压力 。建议避免追涨近期涨幅超50%的题材股,聚焦半导体设备、绿色能源等业绩确定性强的领域;同时牢记任泽平“闲钱投资”的建议,控制仓位在7成左右,不盲目加杠杆。尤其要注意科创50指数的顶背离信号,若后续未能修复,需警惕成长股短期回调带来的市场波动。

总体来看,今日的探底回升既是对3930点支撑位的有效确认,也是政策托底与资金入场共振的结果。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无需纠结于单日的震荡起伏,更应把握“新质生产力”“金融开放”等核心主线。毕竟在当前“低估值+强政策+优产业”的背景下,市场的中长期趋势已经明确,选对方向比判断短期点位更重要——耐心持有优质资产,才能在慢牛行情中真正实现盈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财经   信号   资金   市场   政策   区间   净利润   成交额   板块   半导体   指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