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长安城的天空飘着细雪。秦王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一箭射穿了太子李建成的咽喉。随后,他提着两颗人头冲进皇宫,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政变被后世称为“玄武门之变”,但史书中的记载却异常模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隐太子、巢刺王见忌,阴谋不轨,太宗遂奋其志,诛锄凶逆,安辑皇家。”(《旧唐书》)
这段文字将弑兄夺权美化为“诛锄凶逆”,却刻意隐去了李世民如何构陷太子李建成的细节。根据出土的《唐太宗实录》残卷,李世民曾诬告李建成“乱后宫”,并伪造证据逼其对峙。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透露:“建成素宽厚,闻秦王构逆,唯以国事为念,未尝言兵。”
真相是:李世民通过“道德绑架”将兄弟斗争包装成“忠孝之争”,而史官们则用“仁君”“明主”的光环掩盖了鲜血。
李世民登基后,立即启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历史修正工程”。他亲自监修《贞观政要》,要求史官“凡关国家大典,咸令附于国史”。
史官的笔,成了李世民的遮羞布。
在《旧唐书》中,李世民被描述为“好色”,甚至纳弟媳杨妃(隋炀帝之女)。这一记载看似负面,实则暗藏玄机:
在古代,诛九族的恐惧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君王头顶。李世民深知这一点,因此采取了两套策略:
从隋炀帝到唐太宗,帝王们都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用道德污点换取政治安全。
“帝王之术,贵在自污。”——明末思想家王夫之
李世民的“荒淫”标签,本质上是权力斗争的副产品。他用史书的笔墨重构了历史,让后人只见“贞观之治”,不见“玄武门血”。这种操作,与现代舆论战何其相似!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画卷。李世民用“荒淫”标签包装自己的血腥夺权,既是权谋的胜利,也是人性的悲剧。当我们凝视这些被篡改的史书时,看到的不仅是帝王的权术,更是权力如何扭曲真相的永恒寓言。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