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昔日的“水花消失术”不再灵验,身材走样、比赛失利,她正经历着所有女子跳水运动员的“成长宿命”。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残酷的现实,正将她推向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与陈芋汐曾经的困境如出一辙,天才陨落?还是浴火重生?
对于全红婵,那个在东京奥运会上横空出世的女孩,人们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三跳满分、水花凭空消失的那个夏天。
图片来自于网络
她就像一个闯入凡间的精灵,用近乎完美的表现打破了世界纪录,也刷新了人们对跳水的认知,那一年,她是整个中国代表团里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却赢得了最响亮的掌声。
但成长的规律,对谁都一视同仁,从不因为你是天才就网开一面,这位曾经的“跳水精灵”如今开始在比赛中出现失误,当那引以为傲的“水花消失术”不再灵验,很多人才猛然惊醒。
图片来自于网络
原来全红婵正在经历的,正是她的搭档兼对手陈芋汐几年前就走过的一条布满荆棘的窄路,这条路,几乎是所有女子跳水运动员都无法回避的宿命。
对跳水运动员来说,青春期是温柔的陷阱,也是最残酷的敌人,巴黎奥运周期内,全红婵的身体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身高蹿升了约七厘米,体重也悄然增加了七公斤。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些数字在普通女孩身上是成长的喜悦,但在十米跳台上,每一公分、每一公斤的增加,都可能成为压垮技术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千锤百炼形成的肌肉记忆,开始变得陌生,身体不再那么“听话”,入水时那点曾经能被轻松压住的水花,开始顽固地冒出来。
图片来自于网络
陈芋汐的母亲曾经一语道破天机,她说早期之所以水花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体还没发育,一旦开始发育,水花自然就会变大。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揭示了这项运动最残酷的真相,这种影响在双人项目中被无限放大,双人跳水追求的是极致的同步,是两个人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复制粘贴。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全红婵的身体节奏发生变化,她和陈芋汐这对被誉为“水花姐妹”的黄金搭档,同步性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问题。
最终这对联手拿下世锦赛两连冠、世界杯总决赛冠军的组合,在合作了仅仅五个多月后,还是走向了拆伙。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决定,回看陈芋汐的职业生涯,她的前任搭档张家齐,也曾因同样的发育问题被替换。
这几乎成了一种摆在中国跳水队面前的战略性难题:为了保住双人项目的优势,教练组必须在运动员状态的巅峰期做出最理性的、有时甚至是“残忍”的战术调整。
技术上的难题还可以靠训练去死磕,但心理上的压力却如影随形,无处可逃,全红婵的起点太高了,高到近乎神话。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东京奥运会的惊艳表现,让她迅速成为国民级的宠儿,家乡的母校甚至为她印制了手模,作为成功人士的象征。
这种巨大的光环,也意味着一旦她的表现出现起伏,所要承受的心理落差和舆论反噬将是毁灭性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这方面,陈芋汐是她的前辈,陈芋汐更早地经历了发育带来的阵痛,当她在赛场上击败状态下滑的全红婵夺冠时,迎来的不是祝福,而是“靠家世”的无端造谣。
仅仅因为在采访中说了几句英语,她就被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遭受猛烈的网络攻击,总教练周继红曾敏锐地指出,陈芋汐需要磨练的是强大的抗压能力,这番话,如今同样适用于全红婵。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成绩不再是完美的保护色,外界的审视就变得苛刻而琐碎,就连全红婵家里翻修了一下房屋,这样一件人之常情的小事,都能在网络上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引来负面揣测。
外界喜欢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她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戏剧化的解读,无疑又加剧了两位女孩和她们粉丝群体之间的对立,将竞技体育的良性竞争,扭曲成了零和博弈的饭圈战争。
面对这道发育的“必答题”,没有谁能侥幸过关,唯一的出路,就是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汗水,与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博弈,陈芋汐已经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遭遇发育困境的那段时间里,她几乎是把自己“泡”在了训练馆里,为了找回状态,她不断加大训练强度,别人练完了她还在加练,成千上万次地重复起跳、翻腾、入水,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细节,硬生生把身体的变化重新“刻”进新的肌肉记忆里。
东京奥运会上,她甚至带着感冒、流鼻血的病体坚持参赛,最终和张家齐搭档拿下金牌,这份坚韧令人动容。
图片来自于网络
现在,轮到全红婵了,这个来自农村,最初跳水只是为了给妈妈挣钱治病的女孩,骨子里同样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她也曾在家门口的省运动会上失利过,但挫折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沉下心来,最终在2020年凭借多场比赛的冠军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今面对更大的挑战,她也选择了和陈芋汐一样的路——加大体能和力量训练,努力控制体重。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取代谁”的剧本,她们是搭档,也是对手,更是一同在与成长规律这条巨龙搏斗的战友。
图片来自于网络
拆散“水花姐妹”这个组合,或许让很多人感到惋惜,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为了保护两位天才少女、让她们在单人项目上最大化发挥优势的理性选择。
成长既是她们的敌人,也是她们必须拥抱的盟友,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全红婵还是陈芋汐,都有能力跨过这道坎,她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参考信息
百度百科:全红婵个人资料
封面独家丨14岁女孩全红婵10米跳台打破奥运记录夺金 还有高难度“大招”没使出来.封面新闻
全红婵勇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跳水女子单人10跳台金牌&女子团体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官网
奥运冠军全红婵以颁奖嘉宾身份回母校出席广州市第十八届青少年运动会跳水比赛,勉励师弟师妹刻苦训练、为国争光.广州市体育局官网
重庆籍跳水教练员刘犇作为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运动员全红婵的教练出征东京奥运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
度过“发育关”,全红婵褪掉光环再出发
南方网2025-04-08
全红婵闯“发育关” 身边就有好模板
青瞳视角2022-06-29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