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2025年10月15号,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发公告,要对俄罗斯的卢克石油、俄罗斯石油公司这两大能源巨头搞定向制裁,里面还藏着11家中国实体,其中甚至包括4个重要的石油码头。
英国这步棋明显是想从根上断了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可中国实体为什么会被卷进来?这场制裁会不会打乱中国相关企业的产业链?
这次英国对俄能源的制裁,跟以前的老办法完全不一样,而是搞了一套源头、运输、中转全链条的立体封锁,每一步都精准卡着俄能源出口的要害。
英国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这两家核心企业,这两家公司对俄罗斯能源产业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俄罗斯石油公司贡献了全国近50%的石油产量,卢克石油则是俄罗斯做海外能源贸易的重要窗口,俩加起来差不多撑起了俄能源出口的半壁江山。
而且英国还特意提了一嘴,这两家公司的老板伊戈尔・谢钦和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早在2022年春天就被列进英国的个人黑名单了。
这相当于从企业运营和老板个人两方面一起施压,就是想进一步压缩俄能源企业的生存空间。
源头掐住之后,英国又把目光移到了运输环节,其实为了躲之前的制裁,俄罗斯早就组了一支庞大的影子船队,专门用来运能源,可英国情报部门显然早做了准备。
这次制裁名单里,44艘被认定属于影子船队的油轮直接上榜,就连负责运液化天然气的8艘LNG船也没跑掉。
毕竟海上运输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通道,不管是往欧洲还是亚洲运,都特别依赖这些船。
英国这么一搞,等于是直接切断了俄能源的海上生命线,这些船要是没法正常运营,俄能源出口的效率肯定会大受影响。
到了中转环节,英国的打击更是精准到堵死所有后路,之前俄罗斯的原油,经常会先运到第三国精炼加工,摇身一变就成了合规产品,再进入国际市场。
印度的纳亚拉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干这个的关键角色,英国这次直接把这家公司也列进了制裁名单,还拿出了实打实的数据。
去年一年,纳亚拉能源就处理了价值超50亿美元的俄罗斯原油,总量足足有1亿桶。
不光如此,英国还同步出新法律,明明白白说禁止进口任何在第三国用俄罗斯原油精炼的石油产品。
这意思就是,不管是在印度、阿联酋还是新加坡,只要原油原料是俄罗斯的,就算加工过了,也别想进英国市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彻底断了俄能源靠中转环节躲制裁的可能。
本来外界还以为英国制裁只针对俄罗斯和印度的企业,结果制裁名单里的11家中国实体一出来,局势一下子就变复杂了。
这其中4个重要石油码头的出现,直接把中国拽进了这场能源制裁的漩涡里,相关企业的产业链也得面对三重冲击。
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进口通道可能受限,这4个被制裁的石油码头,都是中国接收俄罗斯原油的重要节点。
一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贸易都挺稳定,俄罗斯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这些码头的作用就是把俄原油转运到国内的炼油厂,保障国内的能源供应。
现在码头被列进制裁名单,后续俄原油从这些码头进中国的流程可能会受阻碍,就算能正常运营,估计也会面临更严的审查或限制。
这么一来,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效率会受影响,说不定某些时候还会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接下来还会影响中企的国际业务合作,除了石油码头,剩下被制裁的中国实体,大多是做能源贸易、物流的,一直跟俄罗斯相关企业有业务往来。
英国给它们列进制裁名单,理由是支持俄罗斯,可实际上,这些合作都是按正常商业规则来的,根本没有所谓的违规行为。
但一旦被贴上制裁标签,这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就会难很多,跟欧洲企业合作时,可能就因为涉俄的身份被排斥。
不管是国际融资还是物流运输,都可能遇到限制,这种做法,无疑给中企的国际化发展添了不少麻烦。
还有就是产业链上下游会出现连锁反应,中国的能源行业早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油进口、精炼加工到成品油销售,每个环节都紧紧连在一起。
被制裁的11家实体里,石油码头是连接进口和加工的关键环节,它们的运营要是受影响,国内的炼油厂可能会面临原料不够的问题,进而导致成品油产量下降。
而做能源贸易的企业要是业务受限,又会影响下游经销商的货源,这种连锁反应不光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可能传到终端市场。
成品油供应紧张的话,油价可能会波动,咱们普通人的出行成本、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说不定都会受影响。
英国把中国实体放进制裁名单,背后其实有更深的打算,从全球供应链的布局来看,中国在能源、制造业这些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全球产业链里关键的神经节点。
英国借着对俄制裁的合法性当幌子,打击跟俄有业务往来的中国实体,本质上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中国施压,甚至逼着中国在俄乌问题上选边站。
这种把能源制裁和地缘政治绑在一起的做法,无疑是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也给中企正常经营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英国步步紧逼的制裁,中国没选择被动应付,而是拿出了分层反击的策略,从外交上严正表态,到经济上精准反制。
每一步都能看出保护中企利益、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决心,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新挑战。
外交上中国的回应又快又明确,制裁消息一出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当天就第一时间跟英方严正交涉,明明白白指出英国的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为,坚决反对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做法。
同时,中方还清晰传达了三个立场,中俄企业的正常经贸往来不能被干扰,这是按市场规则来的商业合作,跟地缘政治没关系。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客观公正,始终在努力劝和促谈、让局势降温,根本不是所谓的支持俄罗斯。
还有中国一直依法管控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反对任何形式的甩锅抹黑,这些立场既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也戳破了英国借制裁施压的真实想法。
到了经济层面,中国的反制手段更有精准打击的特点,而且还有过往的成功案例做支撑。
面对美国在科技领域的打压,中国则用了稀土出口管制这张关键牌,要知道,稀土是造芯片、新能源设备这些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美国、欧洲的科技企业都特别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这一招直接击中了对方的软肋。
这次英国要是继续让中企利益受影响,中方肯定有能力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不过,这场制裁风波也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新挑战,制裁正在变成部分国家推行地缘政治目的的工具,进而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英国这次制裁不光针对俄罗斯,还牵连了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好几个国家的企业,甚至覆盖了能源、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
这种泛化制裁的做法,让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面临被牵连的风险,要是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全球供应链可能会面临碎片化的风险。
各国为了躲制裁,可能会被迫减少跟特定国家的合作,转而搞小圈子式的供应链。
这样一来,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增加,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会降低,最后受损的其实是所有国家的利益。
从英国这次制裁的布局能看出来,它的目的远不止打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更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全球供应链里开辟新战场,给战略竞争对手施压。
但中国的应对已经表明,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都会面临反击,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也需要各国一起维护,毕竟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在碎片化的供应链里独善其身。
信息来源:
中方坚决反对英方制裁11家中国实体: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中方都将坚决回击--东方网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