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近日,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探访八闽大地,挖掘山海风物、地道闽味,展现中国广博的地理风貌与丰富的物产资源,映照出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人文底蕴与价值观念。
这场山海交响的美食盛宴,每一味都令人啧啧称奇。除了节目中所展示的福州捞化、顺昌灌蛋、福州鱼丸、武夷熏鸭、鸡汤汆海蚌等,清新福建还有更多美食想和你分享。
/ 福州 ·佛跳墙 /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相传这句诗文便是闽菜佛跳墙的由来。佛跳墙是福州独具地方特色的一道经典坛煨菜肴,清同治年间由郑春发创制,被誉为“闽菜状元”。
佛跳墙用料奢华,一罐之中可品尝到鸡肉、鲍鱼、海参、蹄筋、墨鱼、瑶柱、鹌鹑蛋等十多种食材。一口美味下肚,唇齿留香。
要制作一坛正宗的佛跳墙,往往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材料和做法上也极为讲究。20多种海味山珍,吃起来能品到浓郁的荤香却不腻味,各种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
/ 厦门 ·同安封肉 /
图源:同民安
一块块方形的肉,形似一个个大印。相传,同安封肉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四方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这道菜就得名“封肉”。
图源:厦门文旅
这份硬菜由猪肉、海货、香料等烹制而成。经过数小时土缸与柴火的焖煮,呈现出浓郁鲜香的味道和酥烂爽滑的口感。如今,封肉已是同安乃至厦门的一道名菜,喜宴、乔迁宴、年夜饭等重大场景中,它都经常是“压桌菜”。
/ 南平 ·文公菜 /
图源:武夷山
文公菜是南平武夷山一带的传统名菜,相传曾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创,朱熹谥号为“文”,世称朱文公,所以又叫“文公菜”。
文公菜由精肉、精粉、鸡蛋等多种原料精制而成,口感芳香滑而不腻。其制作方法独特,先将五花肉剁烂,加入适量米粉、香椒粉,以朱子家酒调制揉成丸子,再叠成九层,每层以蛋皮相隔,顶层覆一大朵伞形香菇,造型如十锦秀才塔,寓意吉祥。
以上2图源:武夷山旅游
/ 龙岩 ·白斩河田鸡 /
白斩河田鸡是客家名菜,是客家菜“原汤化原味”特色的典型代表,也被誉为“汀州第一大菜”,名列闽西客家菜谱之首。
以上2图源:长汀古城
白斩河田鸡,选用当地的河田鸡或农家土鸡整只,放入锅中蒸熟,搭配姜末、葱等蘸料,肉质鲜嫩,是客家人宴请宾客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也是游子心中家的味道。
图源:福建调查
/ 福州 ·冰饭 /
大部分人的米饭都热着吃,而福州长乐的冰饭偏偏反着来。这份冰甜美食是福州的传统名小吃,盛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福州传统解暑饮料“冰水”演变而来。
图源:小红书@胖胖哒熊老大呀
蒸煮过的糯米铺满碗底,冰镇糖水和沙冰倒入其中,加上西瓜、椰果、花生、红豆,既可以当主食又可以当甜品。夜晚坐在街边小店来上一碗冰饭,甜丝丝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一口下去瞬间清凉。
图源·小红书@阿甜!
/ 闽南 ·四果汤 /
四果汤是福建人钟爱的风味小吃,炎热的夏天,路边的小摊贩、街头转角的老字号,四果汤的店里又坐满了人。它为夏日而生,清凉,驱散暑气。舀上满满的一口,抚平身心的燥热与烦闷。
最初,四果汤是由桂圆干、马蹄、红枣和雪梨干组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漳州四果汤的配方也在不断改进,西瓜、凤梨、薏米、绿豆、红豆、莲子、白木耳等各种水果和小料纷纷加入,给四果汤增加了更丰富的口味。
以上3图源:泉州文旅
/ 泉州 ·石花膏 /
图源:舌尖上的泉州
海石花,又名石花膏,以生长于海底天然植物的石花草为原料,历经煮制后,冷凝出胶,形成晶莹的膏体,再将石花膏刮出规整的条状,一根根晶莹透亮,冰凉软弹。
要从石花草蜕变成石花膏,需要经过采摘、清洗、晾晒、熬煮、过滤等多道工序。石花膏富含藻胶和矿物质,具有润肺化痰的功效。这份源于自然的馈赠,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匠心制作与坚守,化作泉州人的清凉“古早味”。
以上3图源:惠安文旅
/ 三明·将乐擂茶/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三明将乐是客家人聚居的县邑,也是福建著名的“擂茶文化之乡”。
擂茶制作,循序有道。由芝麻、茶叶、陈皮为主,间以花生仁、甘草等。材料简单,近乎原始,朴实无华;加水润湿,濯洗搓捻,激浊扬清。
香气四溢的茶水呈在碗中,像是一幅青绿色的“山水画”,一碗下肚清新可口,唇齿留香。
以上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 福州·先锋市场 /
图源:平话
福州依山傍海,海鲜在福州人的日常餐桌上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而先锋市场里卖得最多的也是海鲜,各类水产品共200多种且品质新鲜。
图源:小红书@睡着的贝拉
除此之外,先锋市场藏着不少地道的福州味道。网上出圈的“糯叽叽”系列,将这里塑造成了“芋泥脑袋”们的“天堂”。糯米八宝饭、油炸的芋粿、清甜的芋泥、软糯糯的马蹄糕等美食应有尽有,还有你没见过的“敢猫”(葛根包的福州话谐音,一种带着芝麻和花生酱馅儿的圆子)等你来尝。
图源:小红书@爱干饭的Haliver
这里不仅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更是展现福州人热情的一方天地,沿街摊主的特色吆喝方式、热情的试吃推荐都让人流连忘返,随便逛上一圈,便能将不同“美味”吃个遍。
/ 厦门 ·八市 /
图源:厦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八市全称厦门第八市场,位于厦门最古老的城区之一,靠近轮渡码头。如果想要来八市,可以乘坐BRT快1线到开禾路口站下车,然后步行一段路就会看到开禾路口的大石牌,从这往里面走就是八市的街巷了。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这里便是厦门的海鲜集散地,帝王蟹、小青龙、皮皮虾等你能想到的海鲜,在这里基本都能寻到。
这里除了海鲜外还有卖其他东西,比如水果蔬菜、酱油、荷兰豆、年糕、发糕、红龟、绿龟、麦芽糖、碱粽等,所以每逢重要节日会有很多厦门人来这大采购,承载着无数厦门人的独家记忆。
以上图源:嬉游旅行指南
到八市,感受厦门风情很重要,但吃更重要。懂吃的人会在八市预留一天的时间来好好吃饭:早餐用虾面、五香卷来开启飘香的一天,接下来就在八市走街串巷,吃各种各样的小吃。在市场里,吃的精髓就是一边走一边吃。
图源:小红书@蟹饱王
每至黄昏时刻,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在此有了具象的写照。阿杰五香外酥里嫩,薄薄的豆皮裹着剁好的五花肉,炸至焦黄,趁热来一口,直接香到迷糊。在朱记手撕鸡,鲜嫩的鸡肉加上秘制拌料,美味佳肴,口齿留香,怎么吃都不会腻。
图源:厦门日报
/海蛎煎 /
海蛎煎,又叫蚵仔煎,是福建闽南地区的一道经典风味小吃。不仅香脆可口,内里更是鲜嫩多汁,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大海的鲜美。而这道小吃之所以能成为无数食客心中的经典,新鲜的蚵仔正是灵魂所在。
以上2图源:泉州政务
关于海蛎煎的起源,各地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故事。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是,公元1661年荷兰占领台南期间,郑成功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大败荷军。荷军藏匿米粮后,郑军缺粮之际灵机一动,利用当地海蛎与番薯粉制成饼食用,这一做法意外流传至今,成为风靡闽南的小吃。
海蛎煎现做现吃,把新鲜的海蛎洗干净加入蚝油搅拌均匀,然后用地瓜粉加水做成面糊,放入少量油煎熟海蛎,然后放入面糊,等到定型后就可以捞起来食用,味道鲜爽,口感嫩滑。
以上2图源:厦门文旅
/ 土笋冻 /
土笋亦叫“海龙坚”,学名“星虫”,又名“土钻”,生于江河入海咸水与淡水交汇之滩涂,状如蚯蚓。经加工制作成的土笋冻,闽南一带滨海地区俱有之,以安海土笋冻最为著名。
安海土笋冻制作技艺于2013年列入第四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安海土笋冻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在安海镇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地道正宗。我国多种药典中记载其药用疗效:性寒、味甘、咸,具有滋阴降火、清肺补虚、活血强身及补肾养颜等功能,可治疗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虚喘咳、胸闷痰多以及妇女产后乳汁稀少等症状,对治疗肺痨咳嗽、神经衰弱、小儿脾虚与肾亏而夜尿频繁等症均有效果,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以上图源:闽南网
/ 莆田 ·红团 /
红团是莆田传统风味小吃,红团制作技艺,在民间发展至今已有千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其做法由糯米粉和红菜头汁或红萝卜汁糅合制成红色面皮,以糯米、绿豆、香菇、瘦肉、海鲜等食材,做成不同口味的馅料。红皮裹馅,揉搓成球,放入红团粿印模具中,压印成形,垫上蕉叶,上锅炊蒸。出锅时,一个个团子都红彤彤热腾腾,香气四溢,软糯可口。
以上图源:莆田文旅
这处有福之地
到底还藏着多少令人惊喜的美味?
话不多说,我们欢迎你来福建
尝遍山海“福”味
转载请标注来源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