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特朗普在谈及芬太尼问题时,罕见地公开称赞中国的合作态度,这令不少国际媒体感到意外。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示,他已准备好与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一同访问中国,开启新一轮高层互动。
两件事本身看似普通,但在对华鹰派声音依旧存在的背景下,显得格外不寻常。就在外界还在揣测美国是否会在高科技领域继续封锁中国时,特朗普却突然抛出一个重磅信号——放开对华出口英伟达H20芯片。
这一决定,直接引爆了国际舆论场。不少人都在问:特朗普真的变了?他对中国的态度,是否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弯?
7月中旬,特朗普政府正式解禁H20芯片出口中国。而就在三个月前,这款芯片还被列为“高度敏感”的出口限制清单之一。当时英伟达总裁黄仁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出口禁令将使英伟达损失至少100亿美元,并直言此举“令他傻了眼”。
面对美国政府的强硬措施,黄仁勋并未选择退缩,而是毅然启程访华,与中方企业协商寻找合作路径。甚至还与被美方视为“重点监控对象”的DeepSeek创始人进行会面。这一举动,在当时被视为挑战美国政府意志的“惊人之举”。
但真正震撼的是中方的反应——没有愤怒、没有抗议,而是稳如泰山地保持“战略定力”。中国早在第一季度便已完成了对H20芯片的“提前采购”,金额高达16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产同级别芯片的研发也在全力推进。
这一系列布局,让特朗普政府的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纽约时报》对此评论道: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策略开始反噬。
7月20日,《纽约时报》再次发声,称特朗普已从“极限施压”转向“积极示好”,目的是要为访华铺路。文章指出,这一转变不是偶然,更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特朗普政府在面对中国强硬反制后的“战略性妥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本月中旬的一场闭门会议中承认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性能与H20芯片相当的替代产品,使得美国的技术封锁“已不再具有决定性作用”。
更让特朗普警觉的是,中方在同一时间开展了“稀土反制”,限制了制造高端芯片的关键原材料出口,这直接威胁到美国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
特朗普没有再选择硬碰硬,而是迅速调整政策,解禁H20芯片出口。英伟达股价应声暴涨4%,黄仁勋则“喜滋滋”地宣布H20重新开售。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内部的人事格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那些主张对华技术封锁、奉行极端强硬路线的鹰派官员,正在被逐步边缘化。白宫人工智能总负责人戴维·萨克斯被重新启用,成为推动对华合作的核心人物。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以鹰派姿态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华发难,如今也悄然改变立场。在马来西亚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双边会谈时,全程语调温和、措辞克制,强调要“扩大合作领域、管控分歧”。
彭博社在7月16日的报道称,特朗普已成为其团队内部“对华最不鹰派的那一位”。这句话的背后,是整个华盛顿对华认知的转变。
特朗普并非突然变得温和,而是在现实面前低头。美国想要实现“供应链去中国化”根本无法成功,从军工、医疗到电子产业,各行各业依旧高度依赖中国。美媒总结:美国已无法承受继续与中国对抗的代价,只能不断“后移谈判底线”。
这一战略转向的意图也通过另一件事浮出水面——特朗普私下表达了“极强烈”的访华意愿。白宫正在悄然筹备一个商界代表团,数家美企争相想要搭上“空军一号”,随特朗普一同访华。
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希望在9月或更迟时间访华,并亲自推动新一轮中美贸易协议。为此,特朗普对团队发出指令:对华表态必须审慎,不能再“节外生枝”。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商务部、财政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在近期对一系列涉华问题“集体沉默”——不置可否,其实已是默认。
特朗普对华战略的调整并不止于芯片。据美国媒体披露,中国在5月份已将所持美债削减至7563亿美元,这是近年来的最低值。美方担心,中国若继续减持,将引发“多米诺效应”,其他国家也将跟进。
这对特朗普而言无异于“金融噩梦”。美国政府当前面临巨额财政赤字,若外资信心动摇,将对美元信用体系造成致命打击。
为此,特朗普不得不低头。他对中国的赞扬、对华芯片政策的放松、以及对鹰派官员的清洗,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现实所逼。
不仅如此,美国传统盟友的动向也让特朗普感到压力重重。7月17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一次午餐会上公开表示,将“积极推动中韩经贸合作”,这被视为“向美示弱、向中靠拢”的外交信号。
更早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也访问了中国,并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项活动。这些地区大国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特朗普对这一切了如指掌。他深知,如不尽快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美国将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被进一步削弱。于是,访华的计划就变得更迫切。特朗普对中国的政策从“审视”到“示好”,再到“主动出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时间轴和逻辑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扣押美方银行高管茅晨月之后,特朗普政府并未公开抗议,而是立即通过外交渠道低调交涉。这一反应,说明美方已经意识到,中方的反制不再是“象征性抗议”,而是“有的放矢、依法有据”。
中国外交部也在第一时间表态:无论国籍,在中国就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背后是中国法治体系的坚定自信,也是对美国一贯“长臂管辖”行径的有力回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的两大动作——放开H20芯片出口和调整内部鹰派结构,就显得尤为关键。美媒普遍认为,这是为特朗普可能的“访华之旅”做铺垫。
《纽约时报》指出,这次战略转向是“拜登未能完成的任务”,特朗普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达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关系重塑。
中方态度则一直稳健明确。商务部多次重申:中国愿意继续依法审批出口申请,也希望美方摒弃零和思维,取消不合理限制。而外交部长王毅也在多次会晤中强调:中方大门敞开,关键看美方是否拿出诚意。
如今的中国,已非百年前任人宰割的弱国,而是一个有实力、有底气的全球大国。面对特朗普的“转弯”,我们无需急于回应,更不必低估美国的反复。保持战略定力、坚定自信、步步为营,才是中方的最佳选择。
特朗普是否能如愿访华?是否会出席9月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否能促成新一轮中美经贸协议?这些问题暂时仍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次的“变脸”,不是特朗普的胜利,而是中国用实力赢来的尊重。
信息来源:
[1]美媒:为了能和中方对话并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已经开始软化对华语调 观察者网
[2]H20芯片解禁,怎么看? 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