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高层重磅……



文/杨国英


一反常态,必有缘由。


逆序强调,意味深远。


昨天,国常会再次定调稳定股市楼市,“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全球动荡加剧、在中国经济面临周期转型关键区间之下,高层重要会议对中国资产价格的维稳,这是必要的,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是,这一次的国常会,一反常态,罕见的将“稳股市”置于“稳楼市”之前,这不仅是近五年之未有,更是过去若干年之未有,甚至在今年2月底重要会议和3月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将“稳楼市”置于“稳股市”之前。


那么,这一次将“稳股市”置于“稳楼市”之前,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稳股市”的可行性大于“稳楼市”


过去,我们将“稳楼市”置于“稳股市”之前,无非是因为楼市涉及到更多的存量资产规模(楼市总规模超过500万亿),也就是说,其时的政策诉求,只要稳住了楼市,中国资产的总盘子也就稳住了,稳住了中国资产的总盘子,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也就可控了,整体的消费预期也就稳住了。


但是,经历过去三年多的政策实践,决策层或许看到了,在人口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和城市化尾声的大趋势之下,之于中长期,“稳楼市”之于绝大多数城市而言(尤其是广大中小城市),很难从根子上真正稳住。


同时,经历过去三年多的房价整体下调,决策层也应该发现,在房价去泡沫整体超过三年之后,在包括大城市在内的房价过去三年整体下跌超过30%之后,接下来的房价预期,至少是接下来的大城市房价预期,至多也就是渐进慢跌、而不再可能加速快跌,这也就是意味着至少中期内商业银行之于房贷的预期风险,相比两三年前事实已经减少了很多。


二、“稳股市”的风险小于“稳楼市”


对于决策层而言,我们一定要知道,无论是“稳股市”,还是“稳楼市”,相关支撑政策的出台,事实上,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最终也都是要由财政或其他国有主体直接或间接承担的。


之于当下的静态回报率模型,很显然,“稳股市”的风险整体小于“稳楼市”,当下我们的股市,仅以预期缺乏业绩增长的传统板块为例,当下股息率中位数普遍在3%左右,局部高股息的传统板块,股息率中位数甚至可以高达近5%,在这种情况下,将“稳股市”前置于“稳楼市”之前,事实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是风险比较低的。


三、“稳股市”的正向反射优于“稳楼市”


楼市所直接牵涉的产业,无非是建筑、建材、装修等过去式的过剩产业,稳楼市当然有一定的必要,但是,如果将稳楼市置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很显然,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式升级,没有太多的正向反射。


但是,股市就不一样了,股市牵涉到各行各业,不仅包括传统行业,更包括更多的新兴行业,也不仅包括满足国内需求的上市公司,更包括更多的与全球经济具备强链接效应的上市公司,且这些股市中的上市公司,基本代表着今天中国经济各行各业的优胜者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将“稳股市”前置于“稳楼市”之前,事实很有必要性,毕竟,“稳股市”产生的正向反射覆盖面远远大于“稳楼市”,且“稳股市”产生的正向反射周期效应事实也远远大于“稳楼市”。


今天周末,不写太多了。


重要的观点反复讲,中期牛市下半场已然开启了,莫慌张,选好方向大胆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中位数   商业银行   股息   决策层   重磅   中国经济   反射   楼市   高层   房价   股市   风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