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现在到底是什么“脑回路”?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欧盟选择卑躬屈膝,不仅撤回了“数字税”,还在多个领域进行妥协。
可回过头面对中方的稀土禁令,“欧洲老爷”却突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嚷嚷着让中国“无条件”供应稀土。
要知道,连美国在稀土问题上都不敢对中国这么颐指气使。
那么,欧盟为何敢如此嚣张地向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前不久,特朗普威胁自8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3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招直接让欧盟慌了神。
要知道,2023年,欧盟对美出口商品总值高达5020亿欧元,占其经济命脉的重要部分,若被高关税“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早在特朗普今年四月公开表示了关税政策之后,欧盟方面立刻就选择了“服软”,不仅迅速撤回了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的“数字税”,还低声下气地与美国展开了多轮谈判。
这种“光速滑跪”的背后,是欧盟在硬实力上的无奈。
欧盟高度依赖美国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和军事装备支持,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危机后,美国已成为欧盟能源安全的“救命稻草”。
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其总进口量的40%以上,一旦美国切断供应,欧洲的能源体系将面临崩溃。
此外,欧盟与美国在高端市场高度重合,例如汽车、航空和科技产品,若其他国家通过谈判获得对美“零关税”待遇,欧盟的出口竞争力将一落千丈。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所谓“欧洲战略自主”不过是一纸空谈。
然而,就在欧盟对美“低头认怂”的同时,其对中国稀土出口的政策却展现出令人瞠目的傲慢……
2025年4月4日,中国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及磁铁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对美国高额关税的合理反制措施。
中方的这一决策,无疑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正当之举。可没成想,这一决定直接引发了欧盟的强烈反应。
7月10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宣称这些限制“没有正当理由”,并要求中国“必须在30天内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否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取消访华行程。
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全球约61%的开采和92%的提炼由中国主导,欧盟自身几乎不生产稀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
例如,钕用于制造电动车和风力发电机的强力磁铁,铽和镝在国防工业中不可或缺。
欧盟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指出,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已导致多家欧洲汽车供应商工厂停产,凸显其供应链的脆弱性。
然而,欧盟非但没有以平等态度寻求合作,反而以“命令式”口吻要求中国“无条件”供应稀土,甚至污蔑中国“利用稀土迫使欧盟让步”。
这种“对强跪、对弱横”的做派,不仅显得不合时宜,更暴露了欧盟在国际博弈中的战略短视。
欧盟在稀土问题上的傲慢,根源在于其对自身国际地位的错误认知。
他们对美国低头是因为其在能源、军事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受制于人,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却源于一种过时的“西方中心论”。
可以说,欧盟似乎仍沉浸在“殖民时代”的幻觉中,以为自己可以凭借“国际规则”或“道德高地”对中国发号施令。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无人能撼。
连美国在稀土问题上都不得不谨慎对待,通过谈判寻求合作,而欧盟的“命令式”态度显然缺乏现实依据。
此外,欧盟的稀土生产能力几乎为零,且其内部决策复杂,难以迅速建立替代供应链。
2024年,欧盟曾尝试通过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合作开发稀土资源,但由于技术、资金和环保要求限制,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相比之下,中国在稀土开采、提炼和加工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
欧盟若继续以胁迫手段对待中国,可能会导致稀土供应的进一步收紧,严重冲击其汽车、能源和国防产业。
更重要的是,欧盟的“双标”策略暴露了其战略失误。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迫使欧盟在贸易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而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则让欧盟陷入两难境地。
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欧盟若不能调整心态,以平等合作取代指手画脚,等待它的将是更大的危机。
实力决定话语权,欧盟若不能以平等姿态与中国对话,等待它的将是稀土断供的现实打击和全球产业链的边缘化风险。
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欧盟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以务实合作取代傲慢指责,方能在大国博弈中保住一席之地。
国际在线:《深观察丨关税大限将至 欧盟能“挺住”吗?》2025年7月5日
观察者网:《“中方已发放出口许可证”,欧盟官员仍对中国稀土喋喋不休》2025年6月27日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