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火星,俄罗斯应与中国携手合作

俄罗斯媒体《今日中国》刊登了一篇专家文章,很有意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伊隆·马斯克仍在为殖民火星做准备,甚至自己也有朝一日准备搬到这颗红色星球上去。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我现在且永远只有一个护照:美国。我将在这里生活直至离世。或者在火星上(作为美国的一部分)。”

与许多空谈家不同,马斯克是实干家。

他凭借5000亿美元身家成为地球史上首位登顶全球富豪榜的科技创业者。


五千亿美元并非财富,而是让创新企业家能够实现最宏大构想的潜力——包括太空项目。

星链卫星互联网系统、猎鹰系列火箭、货运和载人龙飞船,这些便是马斯克过去10到15年所突破的疆界。

诚然,马斯克在政治领域的造诣远不如他在科技创新方面那样出色。白宫完全有可能利用他的技术理念,将征服红色星球这一计划的政治内涵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特朗普承诺在火星上插上星条旗,就像在月球上那样。

从美国试图确立美国人对月球和小行星矿产资源开发权的做法中,不难猜测其在火星事务上可能采取的行动。

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史:从欧洲国家手中夺取海外殖民地,从邻国(墨西哥)攫取领土,从原住民那里廉价买下曼哈顿后把他们驱赶到保留地。

如今他们准备劫掠全人类——独占火星。

在此情况下,为维护共同利益,唯一途径是发展同等规模的平行火星计划,以此打破美国的垄断。

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唯有中国是能够提出如此宏伟目标的国家。

只有中国才拥有可与之匹敌的科研生产实力。

更重要的是——这里传承着苏联接力棒般那种追求突破极限、实现不可能的热切渴望。

不仅如此,目前只有中国拥有正在实施的大规模火星探测计划“天问”。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圆满完成,任务包括轨道器、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天问二号”已于五月发射,将从小行星采样返回地球。

接下来将实施直接挑战美国领先地位的“天问三号”任务,实现火星采样返回。

有趣的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提议愿加入“天问三号”的所有国家均可搭载有效载荷,这些载荷可在火星轨道运行。

这与美国人的自私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俄罗斯将成为合作伙伴国。

毕竟我们在太空探索领域的理念不谋而合。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将外太空视作首要的合作舞台——为实现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课题而携手。

美国人非常精明——他们把一切,包括自己科学家的技术天才,都用来谋利。

国际空间站(МКС)就是如此。

表面上是个国际项目,实质上却是美国主导的。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不仅通过资金投入获得控制权,还充分利用了我们科学家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专家曾参与设计并保障"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行。

正是为了建设国际空间站,苏联的"和平号"才被沉入太平洋。

一年前,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科学主任列夫·泽列内说,俄罗斯科学家正与中国同行探讨联合研究火星的可能性。

截至目前尚未有具体进展,但对莫斯科而言,以次要角色参与中国的火星计划不失为良策,毕竟自身已无独立项目。

苏联在1960至1973年间发射了大量"火星"系列自动星际站。

并非所有任务都技术圆满,但彼时对天空的进发、征服红色星球的壮举,激励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

顺带一提,当时在火星课题上我们与美国几乎齐头并进。

但是现在,尽管理解其中的微妙之处,仍不得不指出某种程度的技术倒退。

即便是主力武器无人机,也是由中国制造的。

飞往火星的同样是中国,而俄罗斯却在试验畜力运输。

那么,如果一切都与社会经济形态有关呢?

哪里有社会主义,哪里就有进步……

马斯克又怎么说?谁知道呢,也许他的火星实验最终也会改革美国。

地球不行,就火星。他可不是无缘无故谈论直接民主的。

如果俄罗斯能抓住中国的机遇,我们或许也能分得平等的果实。

火星上也会有苹果树开花……

#全民科普在行动#

本文参考:Сергей Аксёнов

《Яблони на Марсе: 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 Илона Маска или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 Путина и Си?》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火星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苏联   空间站   计划   航天局   国家   星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