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看似“杀气腾腾”的法案,要求国防部不得与任何使用华为设备的承包商签订新合同。这一法案本意是要彻底切断华为在全球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的脚步。
但不到两个月,美国国防部紧急上书国会,直言根本无法执行此命令。原本意气风发的制裁举措,竟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全世界都看笑了。
美军的“命门”,竟然被中国企业牢牢握住。数据显示,非洲和中东的美军基地中,约有37%的通信基站来自华为。一旦切断合作,情报传输和后勤补给将全面瘫痪。
五角大楼工程师无奈地表示,华为出了毛病,任务基本全线崩盘。美国自诩为全球科技霸主,却在关键时刻被中国技术“卡住脖子”,这不是笑话,是现实。
其实早在2008年,华为就已经引起美国警觉。当年华为试图收购美国3Com公司,却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一口回绝。从那一刻起,美国对华为的压制正式拉开了序幕,层层加码,步步升级。
2018年,美国对华为的遏制进入高潮,不仅封杀华为5G,还拉着盟友齐上阵。12月,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捕,罪名是涉嫌违反对伊朗制裁。这一事件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一场科技战的序幕,就这样在机场悄然拉开。
孟晚舟事件持续近三年,直到2021年9月她才平安归国。这场政治操作不仅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也让华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原本想通过这一事件打击中国科技信心,结果却促使华为加速转向自主研发,打破了对美技术的依赖。
到了2024年,华为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迎来“王者归来”。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564%,达到196.5亿元,手机业务重回中国市场第一。5G基站全球市场占比更是超过30%。制裁没有压垮华为,反而激发了它前所未有的创新力。
华为开始构建本土化供应链,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5%。2024年全年营收达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虽然净利润同比下降28%,但这是因为研发投入加大,是战略性牺牲。华为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外界质疑,靠着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成功完成技术突围。
美国的“围堵大计”在现实面前频频受挫。2024年4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仅替换美军在非洲和中东基地的华为设备,就需要高达210亿美元,替换周期长达三年以上。这不是“技术替换”,这简直是“自毁长城”。
美国的盟友也不愿为其“脱钩战略”买单。2024年,欧盟明确表示不统一执行“禁华”政策,各成员国可根据自身评估决定是否使用华为设备。日本态度暧昧,韩国犹豫不决。美国“拉帮结派”的战略,最终成了“各扫门前雪”的尴尬局面。
用华为还是不用?这是现实利益与政治对抗的直接碰撞。美国国防部早在2024年初就向国会提交补充报告,提出豁免建议,称当前对华为的依赖度太高,无法断然切割。美军不是不想“爱国”,而是“脱钩”太疼。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看得一清二楚。他早在2018年就发文指出,逮捕孟晚舟并非出于安全考虑,而是美国惯用的经济遏制手段。他批评美国所谓的“科技战争”是霸权思维作祟,不计成本地遏制中国,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2019年,萨克斯因在社交平台上痛批美国政府的虚伪政策,被迫关闭推特账号。2023年,他在访谈中再次指出,美国每花一块钱围堵中国,最后都得自己买单。到了2025年,他的新书更是一针见血,称美式霸权已经不合时宜,全球需要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对抗。
反观中国,科技自研步伐稳健。2025年上半年,华为5G设备出货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科技生态体系逐渐完善,供应链重构已初见成效。自研芯片、国产操作系统不断涌现,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科技强国”加速转型。
中国专利数量全球领先,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高价值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增长28%。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持续拓展,全球创新话语权正在悄然向东方转移。
美国国内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国会立法以意识形态为导向,而国防部则更关注实际操作。三权分立的体制,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显得格外分裂。2024年国防部报告中明确指出,若完全切断与华为合作,将导致后勤能力下降20%以上。这不是“估算”,而是“红线”。
2025年4月,美国服务贸易顺差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左右,但高价值领域的竞争力却在明显缩水。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让美国不再拥有“技术垄断”的绝对优势。
华为事件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生存斗争,更是中美科技角力的一个缩影。美国自90年代起就不断炒作“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如今却发现,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在一轮又一轮的压制下越战越强。华为,就是中国科技韧性的最好证明。
一边制裁华为,一边却离不开华为,成了美国最大的讽刺。美军在海外大量使用华为设备,国会却不顾一切地下达禁令,军队被迫“打脸”上级。这不是“制度自信”,这是“体系错乱”。美国的“科技围堵”策略,早已陷入自我循环,越挣扎越被束缚。
2025年8月,全球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指出,中国贡献了全球高科技产业近30%的增长率,技术脱钩不仅不现实,还会直接打击世界经济。全球已经进入多极化阶段,单边制裁注定走不通。
联合国贸发会议当天也发布消息称,高科技投资正快速向亚洲转移,中国、东盟、印度成为全球创新的新引擎。世界在变,美国却还沉浸在旧时代的霸权幻想中。
华为捏住了美国的“七寸”,不仅是技术层面,更是战略层面的全面突破。它的存在,正在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美国想用老办法打压中国,却发现这招已经不灵了。
萨克斯的话掷地有声:“谁让你只想着遏制中国?算算自己的账吧。”这场科技拉锯战才刚刚开始,但胜负的天平,似乎已经悄然倾斜。
华为之所以能成为美国无法绕过的存在,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美国的制裁反而成了中国科技崛起的催化剂。未来的全球竞争,不再是谁能“封锁”谁,而是谁更能“创造”未来。
信息来源:
[1]锐评|全球封杀华为芯片!歇斯底里更显黔驴技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高科技这个赛道,美国靠“下绊子”赢不了 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