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如果你说郎咸平是“乌鸦嘴”,这位来自宝岛桃园市的网红经济学家一定会乐开花。

2004年郎咸平凭借精准预测“德隆系崩盘”的风险预判,从没什么名气的经济学工作者,一跃成为上海电视台的当红财经主播,从此走上了“人红是非多”的成功之路。

连续三年的人口负增长让很多专家特别关心人口话题,靠“乌鸦嘴”成功出圈的郎咸平再次给出了非常极端的预测。

郎咸平竟然觉得如果大家都不抓紧生二胎、三胎,50年后我国就将仅剩5.8亿人口。要知道截至2024年我国还有将近14.1亿人口,郎咸平的预测相当于“50年后人口打对折”。那么,这位经济学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不愿生”的事实

自从2016年1月1日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以来,我国出生人口一直处在“越来越不愿生”的趋势。虽然2024年“龙宝宝”的利好让新生儿数量增加了52万,但是这和2016年以前的生育水平根本没法比。

以前国家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候,“超生游击队”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什么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以后老百姓又不愿生了呢?这显然和“生育回报”降低有关。

在“摆摊买楼房”的年代,我们根本没必要在教育子女方面投入太多成本,普通家庭最高效的致富渠道就是多生孩子,然后让孩子外出务工。

特别是在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祖祖辈辈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劳动者,只要带着孩子去建筑工地或者电子厂奋斗几年,就算买不起城市的商品住宅,也能回家盖起光宗耀祖的自建房。

虽然国家早已放开二胎、三胎生育限制,但是老百姓的生育投入和回报也发生了巨变。现在无论是心态多么平和的家长,都不敢拿孩子的前程做实验,别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不敢少,有些家庭甚至连幼儿园也要每月数千元投资。最终培养出一位大学毕业生,少说也要十几万元的血汗钱。

那么,费钱费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能比父母更有出息呢?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约为55.5%,如果算上那些通过考研升学推迟就业的应届生,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能自食其力的大学生还会更少。

当生孩子不再是一笔划算的人生投资的时候,老百姓的生育意愿自然刺激不起来。

二、“5.8亿”的预警

假设我国的“预期寿命”一直保持在去年79岁的水平,目前29岁及以上的朋友都可能在50年内离开这个世界。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29岁以上的人口约有8.9亿人。就算从2025年开始全国停止生育,50年后我国剩余人口也有大约5.2亿。

郎咸平预言“50年后仅剩5.8亿人口”,相当于“未来50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只有120万”。

2024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约为611万,就算全国老夫妻都不生孩子,这611万对新婚夫妻也完全有能力贡献数百万新生人口,郎咸平的极端预测显然很难成立。不过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必须重视“5.8亿”的预警。

第一,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在去年“无春年”的利空因素消失后,今年2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对数回升到了353.9万对,但是对比2023年2季度还是下降了38.9万对。我国绝大多数新生人口是婚生子女,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对今年的“催生”工作绝不是好消息。

第二,二胎及以上占比下降。在结婚意愿下降的情况下,理论上国家可以通过鼓励已婚已育家庭多生二胎、三胎提高新生儿总数。虽然最近几年全国多地推出了“砸钱催生”的政策,但是2024年的“二胎及以上占比”还是降至42%,明显不及2016年超过45%的水平。

“不愿生”叠加老龄化已经让我国人口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这对我国的“人口红利型”经济构成严峻挑战。加大力度解决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改革的政策重点。

三、“国家催生”的3连招

下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多项惠及民生的贴心政策,其中可能直接提振2025年生育率的包括育儿补贴、全民社保和财政贴息“3连招”。

第一,育儿补贴。7月28日发布的“育儿补贴新政”,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提供300元至10800元财政补贴,父母只需要准备出生证明、户口簿就能在线上渠道便捷申领。

除了国家层面的育儿补贴以外,北京等地还出台了幼儿园免学费的优惠措施,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天价幼儿园发愁。

第二,全民社保。8月1日最高法首次明确了“放弃缴纳社保无效”的司法解释,从9月1日开始全体劳动者的社保权益将得到司法部门的强力捍卫。

社保中的职工生育险不仅可以报销产检、生产等医疗费用,还能让休产假的朋友多一份生育津贴的收入,全民社保可以让普通工薪家庭享受到和“铁饭碗”一样的生育保障。

第三,财政贴息。8月4日落地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特别规定,5万元及以上的个人消费贷可以用于托育、辅助生育等消费场景。

如果你申请了一笔5万元年化利率3%的一年期消费贷支付月子中心的账单,在享受1%的财政贴息以后,个人只需要承担1000元利息。

对于手头没什么钱但是未来收入预期增长的朋友,可以考虑下“贷款生娃”。

结语

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是事实,但是郎咸平的“50年后5.8亿人口”极端预测很难出现。

结婚意愿下降、二胎及以上占比降低的预警让我们必须加大催生力度,下半年启动的生育补贴、社保新规和财政贴息都会产生刺激生育的效果。

那么,你觉得我们还能怎么催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参考资料:

1.《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2.《育儿补贴申领需要什么材料,支付宝微信能不能领?7问7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育儿   年后   专家   经济   人口   我国   社保   对数   国家   财政   个人消费   政策   老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