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50载,发现丈夫背叛证据后她绝食而亡,次年丈夫把情人娶回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一个女人可以为爱情牺牲到什么程度?12岁就成名的才女,为了丈夫放弃文学事业,把最好的50年都给了一个男人。

她把干女儿当亲生的养,谁能想到这个干女儿和自己的丈夫暗地里好了20年?当她翻出那些藏了多年的情书时,这个65岁的老太太做了一个决定——用死亡来结束这场闹剧。

更讽刺的是什么?丈夫在她死后不到一年,就光明正大地把那个女人娶进了门。

这个故事听起来像是狗血电视剧,可它却真实地发生在1985年的北京。

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叛,能让一个女人选择用这种方式离开人世?

十七岁的才女为爱逃婚,谁知道这是悲剧的开始

1937年的南京玄武湖边,17岁的陈布文穿着旗袍站在那里,身边是刚认识不久的张仃。

这个女孩子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她12岁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笔锋犀利得让人以为是哪个成年男作家写的。

当时的文坛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鲁迅",这名头在那个年代有多响亮可想而知。

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个富家公子,条件好得没话说。

陈布文见了几次面,觉得这人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两个人根本说不到一块去。

就在这个时候,她遇见了张仃。

这个比她大三岁的年轻人会画画,满脑子都是理想和抱负,跟她聊起文学艺术能说上一整天。

陈布文跟家里说不同意这门亲事,要退婚。

父母哪里肯答应,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好的人家,女儿说不嫁就不嫁了?两边僵持不下,陈布文干脆一咬牙——跑。

她跟张仃直接去登记结婚,生米煮成熟饭,家里再反对也没用了。

那时候的陈布文根本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浪漫的决定,会让她用整整50年的人生来买单。

她以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却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漫长的牺牲之路。

延安岁月里她是秘书他是老师,地位天差地别

1938年底,夫妻俩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千辛万苦到了延安。

张仃进了鲁艺当美术老师,陈布文凭着过硬的文字功底成了机要秘书。

这个职位在延安可是了不得的,接触的都是核心机密文件,没点真本事根本坐不上这个位置。

延安那几年,陈布文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

她处理文件又快又准,领导交代的事情从来不打折扣。

机要秘书这个岗位考验的不光是文笔,还有保密意识和责任心,陈布文样样拿得出手。

那时候谁见了她都得尊称一声,这个才女在事业上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张仃呢?他在鲁艺教书教得并不顺心。

那时候延安流行的是农民画、木刻版画这些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张仃学的是比较传统的绘画技法,跟主流风格格格不入。

他画了画拿出来给人看,常常被说太小资、不够革命。

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打击很大,张仃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回到家就跟陈布文抱怨。

陈布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一边安慰丈夫,一边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他说话,尽量给他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

那几年在延安,外人看起来是陈布文的事业更出色,可她从来没有在丈夫面前摆过架子,反而处处维护他的自尊心。

收养干女儿成了她一生最大的错误

1941年,一个12岁的小女孩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

这孩子叫赵翠娥,后来改名灰娃,再后来又叫理召。

小女孩家里条件不好,人却聪明伶俐,陈布文看着喜欢,就跟张仃商量把她收做干女儿。

张仃没意见,这孩子乖巧懂事,多个干女儿也挺好。

从那以后,灰娃就经常出入张家,陈布文对她那是真没得说。

吃的穿的用的,只要家里有的都给她。

更重要的是,陈布文还教她读书写字,培养她的文学修养。

可以说,灰娃后来能成为诗人,陈布文的栽培占了很大功劳。

灰娃在延安待了几年,后来跟家人去了别的地方。

陈布文一直惦记着这个干女儿,逢人就夸她聪明有出息。

谁能想到,这个被她当亲生女儿疼的孩子,日后会成为摧毁她婚姻的那把刀?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

你掏心掏肺对一个人好,以为培养出了知恩图报的孩子,到头来却发现养了条白眼狼。

陈布文当时要是知道会有今天,打死她也不会把灰娃领进家门。

三十岁辞职回家她把青春都给了丈夫的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仃终于等来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工作。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张仃憋了多年的劲儿总算有地方使了。

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得到了高度认可,一夜之间从不受重视的画家变成了"新中国首席设计师"。

事业起飞了,张仃却发现自己分身乏术。

工作太多太忙,根本顾不上家里。

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几个孩子,家务事一大堆,张仃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回到家还要面对乱糟糟的场面,整个人烦躁得不行。

陈布文看出了丈夫的为难。

她想了很久,做了一个决定——辞职。

那一年她才30岁,正是女人事业的黄金期。

她的工作能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前途一片光明。

可她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专心照顾孩子和丈夫的生活起居。

辞职那天,陈布文的同事都觉得可惜。

这么好的一个人才,说不干就不干了,太浪费了。

陈布文笑着说没关系,家里需要她。

她心里想的是,丈夫的事业刚起步,正是需要全力以赴的时候,自己退后一步让他往前冲,这是做妻子应该的。

从那以后,陈布文彻底成了张仃背后的女人。

她打理好家里的一切,让张仃没有后顾之忧。

张仃出去工作,陈布文在家带孩子做饭洗衣服。

她把自己的文学才华都压箱底了,只为了让丈夫能够专心搞艺术。

这一让就是几十年。

陈布文30岁辞职,到65岁去世,整整35年时间她都在为这个家付出。

她从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变成了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从被人尊称的机要秘书变成了某某的妻子。

她不是没有遗憾,只是觉得这个选择值得。

五十年代重逢干女儿她倾尽所有去帮衬

1950年代初的某一天,陈布文在北京的街头碰见了灰娃。

那个当年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两人重逢都很激动。

灰娃告诉陈布文,这些年她一直记得干妈的好,特别想念他们一家。

陈布文听了心里暖暖的,当即就让灰娃常来家里坐坐。

从那以后,灰娃又成了张家的常客。

陈布文对她还是跟以前一样好,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她。

灰娃经济条件不好,陈布文就塞钱给她,还帮她想办法找工作。

1964年,灰娃要结婚了。

陈布文高兴得不得了,张罗着给干女儿办婚礼。

她把家里收拾得漂漂亮亮,请了一桌子客人,热热闹闹地把灰娃嫁出去。

看着灰娃穿着婚纱的样子,陈布文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就像嫁自己亲生女儿一样不舍。

灰娃的这段婚姻没能长久,丈夫早早就去世了。

陈布文心疼得不行,把她接到家里来住,安慰她开导她。

后来灰娃又结了一次婚,可第二任丈夫也是英年早逝。

两次婚变让灰娃整个人都垮了,陈布文更是把她当成需要保护的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关爱都给她。

那些年陈布文对灰娃的好,外人看了都觉得这干妈当得太实在了。

灰娃需要钱,陈布文想办法给;灰娃心情不好,陈布文陪着说话解闷;灰娃想写诗,陈布文帮她修改润色还托关系给她找发表的机会。

说是干女儿,陈布文对她的付出比对亲生孩子都多。

陈布文完全没有防备。

她觉得灰娃这孩子可怜,从小就没过过好日子,两次婚姻都不幸福,自己作为干妈就应该多照顾她。

她万万没想到,就在她掏心掏肺对灰娃好的这些年里,灰娃和张仃之间发生了她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二十年的婚外关系她被蒙在鼓里当了傻子

1965年前后,张仃和灰娃的关系变了质。

具体是谁先动的心,怎么开始的,外人不得而知。

可以确定的是,从那时候起,张仃和灰娃保持了长达20年的不正当关系。

这20年里,陈布文浑然不觉。

她依然把灰娃当最亲的人,依然对张仃掏心掏肺。

她每天忙着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操心孩子们的前程,哪里想得到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背着她做出这种事?

张仃和灰娃倒是演得挺像。

在陈布文面前,他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张仃该叫干女儿还叫干女儿,灰娃该叫干妈还叫干妈。

两个人背地里见面约会,写情书表达爱意,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

这种虚伪的表演一演就是20年,陈布文愣是一点都没察觉。

1985年的某一天,陈布文在家里收拾东西,无意中翻到了一沓信件。

她打开一看,整个人都呆住了。

那是张仃写给灰娃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字里行间全是暧昧的话语。

陈布文手哆嗦着把那些信都看完了,越看心越凉。

她数了数那些信的日期,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

也就是说,张仃和灰娃背着她好了整整20年!陈布文坐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她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要遭这样的报应?

她为张仃牺牲了事业,牺牲了前途,把最好的青春都给了他。

她对灰娃掏心掏肺,把她当亲生女儿养。

到头来换来的是什么?是丈夫和干女儿联手背叛,而且这个背叛持续了20年之久!

陈布文想质问张仃,可她张不开口。

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小丑,这么多年被蒙在鼓里当傻子,连愤怒都显得那么可笑。

她越想越觉得憋屈,越想越觉得活着没意思。

绝食抗议用死亡完成最后的尊严

发现真相后的陈布文做了一个决定——绝食。

她不吃不喝,就那么坐着,谁劝都不听。

孩子们跪在地上求她,张仃在旁边假惺惺地说着好话,陈布文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她心里明白,离婚不是办法。

那个年代离婚对女人来说太丢人了,她拉不下那个脸。

可让她继续跟张仃过下去,跟灰娃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她又做不到。

既然活着这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绝食的日子里,陈布文把卧室里挂了几十年的结婚照取了下来。

那是她和张仃年轻时候拍的,两个人笑得那么开心。

陈布文看着照片上的自己,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那个17岁的姑娘为爱私奔,以为找到了一生的依靠,哪里知道等着她的是这样的结局?

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孩子们急得团团转,张仃也慌了,可陈布文就是不松口。

她已经决定了要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谁也拦不住。

1985年12月8日,陈布文去世了,享年65岁。

这个曾经被誉为"小鲁迅"的才女,这个在延安风光无限的机要秘书,这个为丈夫牺牲了半辈子的妻子,最终选择用死亡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她死的时候,房间里没有那张结婚照。

她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那段婚姻在她心里已经结束了。

她不想带着张仃的影子离开这个世界,她要干干净净地走。

次年再婚他把那个女人光明正大娶进门

陈布文去世还不到一年,1986年的夏天,张仃就和灰娃结婚了。

这个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好像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前妻的坟头草都还没长高,张仃就把情人娶进了家门。

那些年他装得像个好丈夫,陈布文一死,他立马就露出了真面目。

孩子们对这件事意见很大,可张仃根本不在乎,他要和灰娃在一起,谁说了都不管用。

灰娃也是脸皮够厚的。

她吃了陈布文那么多年的饭,花了陈布文那么多钱,受了陈布文那么多照顾,现在陈布文死了,她转身就嫁给了陈布文的丈夫。

这种事情说出去都让人不齿,可灰娃和张仃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从1986年到2010年,灰娃和张仃一起生活了24年。

这24年里,他们享受着当初陈布文苦心经营出来的成果。

张仃的名气,张仃的地位,哪样不是陈布文牺牲自己换来的?可享受这一切的却是灰娃。

2010年,灰娃去世了。

她和张仃一共相伴了44年,如果从1965年算起的话。

其中20年是偷偷摸摸的地下情,24年是光明正大的夫妻。

陈布文用50年的青春换来的是什么?是一场背叛。

灰娃用20年的不要脸换来的是什么?是24年的名正言顺。

文集出版她的才华沉默了三十五年

2020年,陈布文去世35年后,她的文集终于出版了。

那些尘封已久的文字重见天日,人们才发现这个女人当年有多么才华横溢。

她12岁就能写出那样犀利的文章,17岁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要是她没有为了张仃放弃事业,不知道能在文学界走到什么高度。

陈布文30岁辞职,到65岁去世,整整35年她几乎没有再公开发表过什么作品。

不是她不会写了,是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顾家庭了。

她的才华被锁在抽屉里,她的梦想被压在生活的重担下,她把自己活成了丈夫的影子。

看着那些文字,很多人都替陈布文觉得不值。

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人,本该有光明的前途,却为了一个男人放弃了一切。

到头来那个男人给了她什么?给了她50年的忠诚和付出,却换来20年的背叛和欺骗。

陈布文的文集出版得太晚了。

如果她活着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重新认可,会不会觉得欣慰?可能不会。


因为她已经用生命证明了,她后悔了这一生的选择。

她用绝食、用摘掉结婚照的方式告诉世人,她不想再做张仃的妻子,不想再做那个只会付出的女人。

结语

陈布文的故事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

一个女人能为爱情牺牲到什么程度?放弃事业,放弃前途,放弃自我,把最好的50年都给了一个男人。

到头来换来的是什么?是丈夫和干女儿20年的背叛,是被欺骗被愚弄的屈辱。

她用死来反抗,用绝食来表达最后的愤怒。

可她死了,那两个人倒是在一起过得挺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理: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牺牲自我的爱情往往换不来珍惜。

女人可以爱一个人,但千万别爱到丢了自己。

信息来源:

《陈布文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

张仃艺术研究中心档案资料

《延安鲁艺史料汇编》,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相关章节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历史   丈夫   次年   证据   情人   发现   延安   女儿   家里   事业   孩子   干妈   机要   女人   才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