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青春,是序章,是藏在日记本里,连同那个夏天一起被风干的书签。

收到他的电子请柬时,我正在会议室里,为一个项目的数据焦头烂额。手机屏幕突兀地亮起,弹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下面跟着一行小字:“嘿,我要结婚了,诚邀你的祝福。”
那一刻,周遭的嘈杂仿佛瞬间被按下了静音键。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点开。心脏像是坐了一场缓速的过山车,先是一瞬的失重,然后归于一种奇异的平静。
下班回家,我从床底拖出那个落了些灰尘的储物箱。最底下,安静地躺着一本缎面封皮的笔记本,边角已经微微磨损泛黄。我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它。
十年前的笔迹,青涩又用力,仿佛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当时所有的喜怒哀乐。

“2014年5月20日,晴。今天体育课,他故意用篮球‘不小心’砸到我,然后跑过来笨拙地道歉,耳朵红得像是要滴出血来。真傻,可……我也跟着傻笑了一下午。”
“2014年9月10日,阴。他今天跟我借了课堂笔记,说我的字好看。我假装镇定地递给他,回座位后手心全是汗。那本笔记,我反反复复抄了三遍才满意。”
“2015年6月8日,雨。高考结束了。大家哭作一团,他用力地抱了抱每一个人。轮到我的时候,他在我耳边飞快地说了一句‘保持联系’。那个拥抱的温度,我记了好久好久。”

日记里的他,鲜活、明亮,是我整个青春里最耀眼的一笔注脚。我们会因为一次偶然的对视而窃喜半天,会因为对方一句普通的关心而反复揣测。那种懵懂的情愫,像初夏的藤蔓,悄悄爬满了整个年少的心墙,以为那就是永远。
后来呢?
后来,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学。“保持联系”的承诺,最终败给了不同的时区、不同的圈子和新的人生。从每天互道晚安,到每周一次的视频,再到后来,只剩下朋友圈里礼貌的点赞。
我们都没有错。只是青春散场,各自有了新的剧本要演。
我曾无数次想象过重逢的场景,想象他穿着西装,走向我的样子。只是没想到,这张想象中的画面,最终是以请柬的形式,真切地递到了我面前。

我拿起手机,点开那张精致的电子请柬。照片上的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笑容沉稳,身边站着的新娘,温婉甜美,和他很是登对。我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从相识到相爱,每一个字都透着幸福。
然后,我做了一个或许在别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举动。
我关掉请柬页面,没有回复“恭喜”,也没有询问细节。我只是走到打印机前,将那张请柬首页,连同他和新娘的照片,静静地打印了出来。
我翻开十年前的日记本,找到记录着“他用力抱了抱我”的那一页,将这张打印出来的婚柬,小心翼翼地夹了进去。
合上日记本的那一刻,我心里没有酸楚,没有不甘,反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原来,真正的告别,从来不是歇斯底里,而是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你终于能笑着,将那个曾经赋予过你无限光芒的人,轻轻地、郑重地,还回人海。
那张婚柬,不是一把刀,而是一个句号。它为我长达十年的、一个人的兵荒马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终点。
他不是我的遗憾,他是我的青春。而我将他留在日记里,不是因为我还没放下,恰恰是因为,我终于能够完全地放下了。
从此,山高水长,他是他,我是我。我们都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好好地生活着。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