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高手苏冰心梗去世,年仅40岁,因过度劳累导致,去年刚当爸爸

2025年8月25日一则让整个期货圈沉默的噩耗传出,40岁的期货高手苏冰,于8月23日因病离世,死因是突发心梗。

他本该是人生最圆满的阶段,去年刚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第一次体会到“爸爸”这个称呼的重量,他常说“享受交易,快乐生活”,可这句挂在嘴边的理念,怎么就没能留住他自己?

是什么样的劳累,能让一位正值壮年、刚尝到为人父喜悦的交易高手,在本该扛起家庭与事业双重责任的年纪,突然停下所有脚步?

从散户到传奇

苏冰的事业起源于2007年的牛市,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看着父亲在股市里体验着涨跌起伏,那句"打新一天赚的比普通人一个月工资还多"的感叹,在他心里埋下了金融种子。

大学四年,他一边主修经济学,一边帮父亲打理股票账户,2008年市场暴跌时,账户从高峰跌落谷底又艰难反弹,这段经历让他早早尝到了投资的酸甜苦辣。

23岁毕业后,苏冰进入交通银行从事对公信贷工作,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里,股票投资成了他的第二战场。

2014年,A股牛市启动,他发现自己的股票日收益经常超过月薪,有时处理坏账加班到深夜,账户里的数字却在悄悄增长。

这种对比让他在2015年递交了辞职信,带着股市里赚到的60万元,正式踏入期货市场。

初入期市的苏冰像坐上了过山车,第一个月靠日内交易狂赚20万,资金冲到80万的高峰,让他觉得成功触手可及,但紧接着的三个月,重仓股指期货多单遭遇市场波动,账户断崖式下跌到只剩8万元。

这场惨败让他不得不暂别市场,转而入职期货公司沉淀学习,一年时间里,他走遍各地拜访李永强等业内大佬,把模拟交易当作"高考前的模拟考",反复打磨策略,直到2017年才重新出发。

回归后的苏冰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追求短期暴利,而是用轻仓策略稳扎稳打,几个月就实现资金翻倍,半年时间收获40%收益,资金滚到500万元。

2019年转型职业交易员后,他总结出"20%基本面+80%技术面"的交易系统,靠着"周期共振、指标共振"的八字诀,在2019到2022年间连续四年盈利超千万元,2023年更是创下年度盈利超3000万元的佳绩,还拿到了第十四届期货实盘交易大赛优秀奖。

他常说,"没有技术,空谈心态只会栽跟头。"那些深夜的复盘、密密麻麻的交易日志,成了他穿越牛熊的护身符。

苏冰商业版图的扩张

2021年7月,苏冰在济南注册成立了山东鸿烨铭阳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他自己认缴850万元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这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活动、企业管理咨询等,但直到他去世,始终没有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并非持牌私募基金管理人。

这种"草根"特质贯穿他的商业生涯,就像他选股不看热门赛道,偏爱21日线而非被多数人使用的20日线,因为"太多人用反而不利于判断行情"。

苏冰的交易哲学里,充满了这种实战淬炼出的智慧,他把期货交易比作高考,强调"功夫不在开盘后,而在复盘中锤炼"。

每天收盘后,他会花三四个小时复盘,把当天的操作拆解成"开仓点是否符合系统""止损是否及时"等细节,这种习惯从亏损时期一直保持到盈利巅峰。

在技术分析上,他遵循"MACD均线之上只做多,之下只做空"的铁律,但特别提醒新手"金叉死叉不一定管用,交点越近零轴才越有效"。

随着资金规模扩大,苏冰开始探索期权交易,尤其偏爱做卖权,"时间是卖方的朋友,赚的就是时间价值",但他总会告诫刚入门的投资者,"卖方涉及复杂的风险管理,小白千万别轻易尝试。"

这种风险意识来自惨痛教训,2021年他曾因重仓空铁矿,从1000点空到1400点止损,账户回撤超40%,这段经历让他更加重视"当天清仓所有亏损单"的原则,几乎从不持有亏损单隔夜。

他的公司虽然没有走上私募基金的规范化道路,却成了他传播交易理念的平台,生前最后几年,他常去各地分享经验,学员里已经出现盈利10倍、5倍的案例。

那些关于"21日线指标""零轴附近MACD信号"的干货,总能让听众恍然大悟。

只是没人知道,这位看似精力充沛的导师,早已被常年熬夜盯盘、精神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悄悄透支。

苏冰离世体现的行业工作强度

2025年8月的这个夏天,苏冰的离世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期货圈激起层层涟漪。

消息传开后,各种猜测随之而来,有人传言他因爆仓压力过大,但知情人士很快澄清,他去世前交易状态稳定,并无重大风险事件,真正的杀手是突发心梗。

这个结论让业内人唏嘘不已,在这个每天都有人因为行情波动"心梗"的行业,最终真的有人倒在了生理心梗上。

期货交易员的工作强度远超外界想象,业内流传的作息表显示,很多人早上7点起床看盘前简报,9点开盘后进入高度紧张状态,下午收盘后要和国内外交易员沟通,晚上还要盯夜盘到23点以后,一天工作超过16小时是常态。

一位交易员曾坦言,"赶上重要数据发布,凌晨两三点睡觉很正常,周末要睡十几个小时才能补回来。"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让苏冰这样的高手也难以幸免。

行业数据更印证了这种健康危机,研究显示,金融从业人员日均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七成多人处于高压力状态,证券业人员的强迫症和焦虑问题在金融行业中最为突出,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也显著更高。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某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心理测评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强迫、躯体化、抑郁等问题尤为明显,苏冰经历的2015年市场波动、2021年账户回撤,都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

更隐蔽的压力来自行业内卷,近年来期货市场成交量增长312%,成交额增长113%,但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增幅仅88%,"零手续费""高额返佣"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这种恶性竞争传导到交易员身上,就是更频繁的交易、更高的风险敞口和更重的业绩压力。

苏冰虽然靠自有资金交易避开了机构考核,但市场波动本身带来的精神消耗,并不比任何人少,他信奉"享受交易,快乐生活",却终究没能平衡好天平的两端。

结语

苏冰的故事落幕了,但期货的故事还在继续,从8万元到3000万元的传奇,也比不过生命的重量,金钱买不来时间,生命是无价的。

苏冰没能等到刚满一岁的孩子长大,也没能看到自己的交易理念帮助更多人,这提醒大家在追逐财富的路上,别忘了给健康留一份保证金。

当市场的喧嚣渐渐平息,希望每个屏幕前的交易员都能记住,最好的投资,是让生命与财富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财经   期货   爸爸   去年   高手   苏冰   账户   交易员   市场   时间   行业   压力   资金   小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