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能迅速崛起,德国专家给出看法:中国没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德国专家的一句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神经——中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因为没有一个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宗教能团结人心,也能分裂国家。中国没被它牵着走,才能稳稳把握节奏,一路向上。

千年欧洲被宗教锁死,中国五千年稳坐中轴

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统天下的年代。从罗马教廷到各国王宫,神职人员控制教育、财政、司法,教皇一句话,能让国王下跪。封建社会的欧洲,宗教不是信仰,而是法律。

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封建制度摇摇欲坠。在德意志地区,马丁·路德走上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31日,宗教改革正式爆发。他喊出“因信称义”,取消赎罪券,等于把教皇从神坛上拽了下来。

这是第一次,欧洲人敢公开质疑教会。这场改革没引发社会进步,倒先掀起了血雨腥风。

法国爆发胡格诺战争,持续36年;英国教派分裂,国王亨利八世与教廷彻底决裂,成立英国国教会;德国地区宗教战争长达三十年,烧掉无数村镇,饿死上百万农民。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标志宗教战争告一段落,但宗教对政治的捆绑依然根深蒂固。

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至宋元明清,佛教、道教、儒学多元并存,从未主导国家权力。“政主教从”成为制度根基。

北魏沙门法果在太武帝面前跪拜,被问原因,他回一句:“不是拜天子,是礼佛。”但礼佛前得跪天子,态度不能含糊。中国宗教,从来没机会爬到政治头上。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起点在西域,路线穿越河西走廊。到了南北朝,开始建立寺院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唐代,佛教中国化达到高峰,禅宗、华严、天台并立,完全脱离印度本源。

印度佛教讲解脱,中国佛教讲孝道、讲因果报应,讲轮回中得“善报”,这些内容是从土地祠堂中生长出来的,不再需要梵语经典。

中国的路径非常清楚:信仰要入世,不能干政。信也可以,但不能统。这就是5000年文明能保持持续性的核心条件。欧洲人至今还在学这堂课。

西方教育教的是信仰,中国教育教的是责任

宗教教育在西方国家从来不是单纯的信仰传授,它就是政治课程的另一种样貌。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政治引导、民族认同建构、社会秩序维系,这不是辅助教育,是主干任务。

美国禁止公立学校宗教课程是在1947年,但私立教育和家庭教育仍然以宗教为主。

一个事实是,美国社会仍然普遍接受“基督教道德即为社会规范”。一方面讲多元,另一方面核心价值仍然统一在教义基础上,这就是矛盾根源。

德国的基督教教育体系覆盖小学至高中,学生必须在伦理课与宗教课之间二选一。

宗教课不只是教圣经,还教人生意义、国家责任和社会定位。这意味着从孩子开始,国家的认同,是通过神学和教义传导下来的。

这种路径延续了千年,它制造了一种表面的稳定感,实际却极易被极端主义操控。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提出“德意志国家教会”,将教义与纳粹政纲融合,跨越政教分离红线。

教堂里的十字架下挂上纳粹旗帜,“福音派”教士公开呼应种族清洗。政教结合,最终走向了极端。

对照中国,国家教育体系始终独立于宗教体系。截至2017年,全国共设立宗教院校91所,宗教在校生1万余人,累计毕业生4.7万人。

这些宗教院校全部归国家宗教事务局管理,课程设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传播教义优先于法律的内容。

不允许教义高于法律,不允许宗教凌驾教育,不允许宗教干扰基层治理。在这套制度设计下,信教者可以入学、入职、入党,但必须接受“宗教归位”的基本逻辑。

教育不是用来灌输“神意”,而是让人懂得社会规则。不是让人盲从,而是让人担当。这是根本上的不同。

不是中国没宗教,是中国不让宗教“上位”

培高德认为没全民信仰的宗教,是优势。很多人会误解,以为中国对宗教冷漠,其实恰好相反,中国信教公民近2亿人,教职人员超过5万人,全国性宗教团体7个。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这五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合法身份、独立场所、稳定传承。

无论本土还是从外面传进来的宗教,都融入了中华文明中,这要求宗教适应国家文明框架。也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是贯穿整个中国宗教政策的主线。

“中国化”三个字,就是宗教留在中国的许可证。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宗教想扩大影响,都是“水土不服”。

不信?看看中国佛教。早年传入,讲四大皆空,讲六根清净,可后来为了适应农业社会,讲“种善因得善果”,讲“百善孝为先”。

道家理念、儒家伦理、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独特的“禅宗文化”。中国佛教之所以能扎根,是因为它听懂了这个国家的“母语”。

而其他宗教,如果坚持“只讲信仰、不看现实”,就会脱离群众,失去根基。

天主教在中国传入较早,17世纪礼仪之争一度引发争议,罗马教廷禁止中国信徒拜祖先,被清朝视为干预内政。教廷坚持原教旨,中国就不买账。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重新处理。

所有宗教都要明白,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会允许某一种宗教形成“全民统一”的政治力量。

宗教如果不能自觉融入国家整体框架,就会走上对抗路线,最终被边缘化。培高德看清了这一点,他不是在批评,而是在提醒: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正是建立在宗教“归位”的基础上。

参考资料:

白皮书:我国信教公民近2亿人.国务院.2018-04-03

西方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伦理学研究.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历史   中国   全民族   德国   宗教   看法   专家   佛教   国家   教义   欧洲   纳粹   教廷   基督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