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照危城,鼓角声咽泣众生。”1931年9月18日,沈阳城外的枪声划破寂静,也击碎了一个民族的安宁。彼时的中华,风雨如晦,山河破碎,日寇铁蹄踏过之处,良田化为焦土,百姓沦为流民,曾经的“东方巨龙”,在侵略者的屠刀下遍体鳞伤。
那一天,铁路旁的硝烟遮蔽了天日,北大营的守军在“不抵抗”的命令下忍痛撤离,眼睁睁看着家园被占、同胞受辱。此后十四年,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水乡古镇,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志士血染山河。杨靖宇将军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以棉絮、树皮充饥,直至壮烈牺牲;赵一曼女士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用生命诠释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这些刻骨铭心的伤痛,不是泛黄史书上的文字,而是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烙印。
如今,警报声每年如期响起,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忘记历史,就是对先烈的背叛。当高铁驰骋在曾经的战场,当高楼林立于昔日的废墟,我们更应明白,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风雨如晦的岁月早已远去,但山河破碎的屈辱不能遗忘。铭记9.18,铭记那段屈辱历史,不是为了沉湎过去,而是为了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唯有握紧前辈们传下的“接力棒”,用奋斗守护脚下的土地,才能让“国仇家恨”的悲剧不再重演,让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直。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