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5万!32元拌川到52元双拼:南方面馆凭啥比旧品牌火?

今年粉面赛道挺热闹,生烫牛肉米粉还在炒热度,面馆这边又冒出来不少新品牌。

而且不是单一边火,南北都有牌子在发力,有的把本地特色玩到极致,有的靠混搭圈粉,反倒是前几年火过的“面馆新贵”,现在不少人都不爱去了。

今天就聊聊这事儿,看看新品牌到底赢在哪,旧品牌又为啥没声儿了。

南精北混!新面馆各玩各的,但都能吸客

南方的面馆特别有意思,不搞通用款,就盯着本地口味死磕,比如做本帮面的王繁星,现在已经开了50多家店,覆盖24座城市。

他们家核心就是“名菜当浇头”,把上海那些经典菜挪到面里,这思路比随便弄个浇头靠谱多了三十多块钱一份双拼拌面,食客会觉得自己吃了两道菜,价值感一下就上来了,之前还有篇文章讨论《一碗40多元的本帮面,还能火多久?》,现在看这拓展速度,火头还没降。

杭州还有个叫椿芽・鲜牛肉杭州拌川的牌子,更夸张,拌川是杭州本地特色,得双灶一起操作,一锅煮面保筋道,一锅现炒浇头。

他们家浇头也多,虾爆鳝、猪肝这些都有,万象城那店才60方室内加20方外摆,开业初期每天能进700多人,翻台能到17-18轮,这流量放在面馆里真算顶的。

创始人苗姐在社交平台总说自家“讲究”,牛肉要现切,浇头要现炒,面得颠够四十下,虾仁还得敲。

本来想这是不是噱头,后来看价格,招牌杭椒牛肉拌川32元,最贵的双拼鲜虾腰花拌川52元,人均大概50元,现在已经开了3家店,还准备往无锡、南京拓,看来食客是真认这份“讲究”。

北方的新品牌就走另一条路了,不盯着单一特色,玩起了“混搭”。

比如从沈阳起家的礼面,现在有23家店,20家在辽宁,今年刚把店开到青岛和内蒙古。

他们家面啥类型都有,带点陕西味儿的肉臊油泼面,还有川味的红油爆肚面,面价大多20元左右,最贵也才28元。

本来想光卖面客单价上不去,他们又加了十多种凉菜、小食,比如煎饺、炸鸡叉,还有小朋友爱吃的红薯条,这么一来人均就到30元左右了。

我去青岛万象城那店看过,周末中午12点,上座率都到九成了,不光有年轻人来尝鲜,还有不少家庭客。

而且服务也不一样,落座就送大麦茶,服务员还会不时过来添水,把正餐的服务细节挪到面馆里,比传统面馆让人舒服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家菜品的“隐藏价值”,比如葱油面里加大虾和煎蛋,凉拌油麦菜里放松花鹌鹑蛋,没多卖多少钱,但食客会觉得赚了,这种小细节其实比降价管用。

旧“新贵”遇冷!不是食客变抠了,是价值没跟上

新品牌这边风风火火,前几年靠资本起来的“面馆新贵”却越来越没存在感了。

面馆上次大规模火还是疫情后,2021年一年就有差不多13起融资,总金额超14.4亿元,那时候的“新贵”们疯狂开店,比如2019年成立的马记永,2021年开了120家,2022年108家,2023年就只剩74家了,增速掉得特别明显。

不是新品牌拓得快,是旧品牌的路子走偏了,旧品牌主打刚需,想靠速度和规模抢市场;新品牌却在往休闲品类转,不追求快,更在意门店模式稳不稳。

现在小红书上有个讨论很久的话题,“消费降级后哪些东西不买了”,里面不少人说,最近很少吃马记永、和府捞面了。

还有人直接吐槽“贵价面”,比如有个食客说,试了某品牌新品金汤酸辣牛腱子面,原价29元,就图片里那点肉和菜,“原价万万不会买,新用户减11块花10元才觉得值”。

这种吐槽不是针对某一个牌子,是旧“新贵”的通病价格和价值没对上,尤其是现在食客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光靠虚的撑不住。

之前的“新贵”总觉得,装个精致的环境,开在高流量地段,就能比普通面馆多卖10多块。

可问题是,端给食客的还是那碗牛肉面,本质没变化,如此看来,这种靠外部因素溢价的模式,早晚会被识破。

品类“重做”不是换个壳子,得真提供新价值、满足新需求,旧品牌的创新短板,现在算是彻底暴露了。

新品牌显然看到了这点,除了选好位置、装好店,更在“加价值”上使劲。

之前的面馆浇头总给人“清汤寡水”的感觉,现在的新品牌不把碗盖满都不好意思端出来。

比如王繁星的slogan是“用上海名菜,做中华好面”,就是让食客看到浇头就想到“这是菜不是普通浇头”;椿芽也是这个思路,把杭椒牛肉、虾仁爆鳝这些菜变成浇头,食客自然愿意多花钱。

而且现在预制菜总出问题,新品牌就反复强调“现切现炒”,激发食客对烟火气的向往,这其实比打广告管用。

更重要的是菜单结构的改变,新品牌大多开在顶级商场,房租压力大,光卖面根本覆盖不了成本,所以他们会加小笼包、小食,最后再来点甜品、糖水。

比如礼面加红薯条,王繁星和椿芽加小笼包、糖水,这么一改,消费场景就变了。

本来面馆就是一人食,加个小笼包就能和朋友分享,再来碗糖水,用餐体验就完整了。

很显然,现在的面馆已经不是刚需快餐了,更像休闲餐厅,不光能一人吃,还适合家庭聚餐。

之前的“新贵”只盯着办公室上班族,路越走越窄;新品牌把客群拓宽了,客流自然就多了。

其实面馆这波“新做”浪潮,不只是产品变了,更是“价值回归”的实践。

现在食客对价格敏感,对体验又挑剔,光靠环境和流量的模式已经不管用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深耕产品、注重体验、拓展场景的新品牌用现炒浇头抓味蕾,用丰富菜单打破局限,用细致服务提质感。

从南方的本帮面、拌川,到北方的混搭面馆,从一人食到家庭聚,面馆正在从“刚需快餐”悄悄变成“休闲正餐”。

这不是偶然,是正好踩中了食客的需求,未来的面馆,可能不只是比谁的面好吃,更要比谁能融合地域文化、烟火气和体验感。

不光是粉面赛道,这或许也是整个餐饮行业的大方向只有真懂食客要什么,才能一直火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美食   品牌   浇头   食客   新贵   小笼包   价值   牛肉   糖水   杭州   万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