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双汇,很多人都会想到陪伴我们多年的火腿肠品牌,曾经这家以“民族品牌”自豪的企业,是国内肉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可谁又能想到,早在十几年前,双汇就已经悄悄被海外资本控股了。
2021年8月,双汇的接班人万洪建在公开文章中揭开了家族企业的内斗,这位在公司基层工作了30年的“太子”实名举报父亲万隆“窃取国资、包养情妇、转移资产”。
文章内容长达两千字,内容涉及家族权力斗争,曝光了不少不为人知的内幕,这些争斗不仅让双汇的形象大打折扣,也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国民肉企”背后的资本运作。
那么曾经的辉煌如今看似被家族矛盾和外资掌控所吞噬,这一切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1984年,万隆接手的漯河肉联厂几乎是一个“烂摊子”,厂子持续亏损,员工们连工资都拿不到,那时候,没有人看好这个刚刚退伍的军人,但万隆不想就这么认输,他心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万隆决定大干一场,开始了一场不知道结果的豪赌,1992年万隆投入了1200万元,几乎把整个厂的资金都拿出来,从芬兰引进现代化的火腿肠生产线。
就这一赌,他成功了,双汇的火腿肠火爆市场,迅速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超市货架,双汇也因此一跃成为了肉类行业的领导者,这个决策彻底改变了他和双汇的命运。
不得不说,万隆的大胆投资,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还为他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可是一旦习惯了豪赌,万隆就很难停下来了。
2006年,双汇面临国企改革,万隆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把双汇100%的股权卖给了高盛和鼎晖资本。
虽然双汇仍然挂着中国品牌的招牌,但它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转到了外资手中,很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曾经的“民族品牌”双汇,现在已经换了主人,变成了外资企业。
万隆的商业道路虽然挺顺利,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在1992年他用1200万元的巨额投资,把漯河肉联厂带上了正轨,成功引入芬兰先进的火腿肠生产线,双汇火腿肠很快在市场上火爆,带动了双汇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可是万隆的豪赌并没有就此停歇,2006年,他为了给双汇进行国企改制,做出了将公司100%股权卖给外资的决策。
双汇在法律上成为了外资企业,但很多消费者并未察觉,依旧看到熟悉的广告,依旧在购买着“民族企业”的产品。
但这仅仅是万隆商业策略的一部分,2013年万隆再度出手,收购了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投入了高达71亿美元的资金,试图将双汇打入国际市场。
可是这次收购不仅遭到了万隆长子万洪建的强烈反对,还因为其背后的利益输送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万洪建指出,双汇通过高价从史密斯菲尔德进口猪肉,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导致公司在账面上损失了超过8亿元人民币。
这一举动让双汇被指责为“损中利美”,即为了高层个人的利益而牺牲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导致外界对双汇的信任大幅下降。
2021年,万隆与长子万洪建的冲突终于爆发,但这也彻底改变了双汇家族的命运。
这一事件成了万隆家族帝国崩溃的导火索,冲突的起因是万隆坚持让他看作“利益输送同伙”的郭丽军担任双汇CEO,但是万洪建坚决反对。
万洪建认为郭丽军是背后捞取私利的关键人物,根本不适合领导公司,两人在办公室里的争执最终升级成暴力冲突,万洪建愤怒地撞向玻璃柜,鲜血染红了办公室。
短短几天后,万洪建被免去了一切职务,彻底被父亲扫地出门,这场父子之间的公开撕裂不仅让万洪建对家族企业彻底失望,也让他站出来揭露了双汇的诸多黑幕。
没过多久,万洪建发布了一篇长文《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详细指控父亲万隆利用员工持股平台低价购股,获利超过50亿港币,还曝光了高价进口猪肉的“利益输送”问题。
同时万洪建还揭露万隆与鼎晖资本的交易,并指控万隆和秘书沈瑞芳之间的长期不正当关系,这些信息甚至直接影响了公司决策。
这篇文章一发布,直接引爆了一个炸弹,瞬间让万隆的家族企业陷入了舆论风暴,尽管最终万隆退居二线,将公司交给次子万宏伟接班,双汇的财报依旧看似亮眼,外界似乎认为一切恢复正常。
可事实上,万隆这座用一生心血建立的双汇帝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根基、身份模糊的赚钱机器。
表面上双汇依然是“民族品牌”,但背后却已经为华尔街的资本利益服务,许多消费者原以为自己支持的是一个具有民族情怀的品牌,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品牌的“民族情怀”早已被资本吞噬,最终成为了资本的棋子。
大河财立方
更新时间:2025-08-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