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问:“医药启动了,是不是能动手了?”其实医药板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成创新药、中成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来看,每个细分方向的机会和风险都不一样,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
先看医疗服务,这板块主要面向C端,过去出了不少大牛股,比如“牙茅”“眼茅”,曾经让不少人靠它们实现财富自由。但要是长期持有到现在,收益基本“灰飞烟灭”。
因为它们高增长的黄金期已经过了。不过从公司质地来讲,优质的医疗服务企业基本面还在,而且现在估值跌到了绝对底部,如果你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想做防守配置,这板块可以考虑,但别指望再回到以前的爆发式增长。
再看医疗器械,这是个能全球化的赛道,最大的优势是不受集采影响。集采压的是渠道利润,不是厂家的出厂价,对企业营收没多大冲击。
尤其那些国产化率低、能做进口替代的细分领域,比如核磁共振设备、手术机器人,未来有不小的机会,毕竟国内对高端医疗设备的需求还在增长。
中成药我平时关注少,基本可以先放一放;创新药是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它之前调整幅度不算大,比如龙头从最高点115跌到97,A股“药茅”从70多跌到60多,在牛市里这种调整很常见。
现在创新药普涨阶段已经过了,未来想在这板块赚钱,得精挑细选,比如有出海能力的龙头,或者在糖尿病、麻醉等细分领域有优势的国产创新药企业,大概率能跑出万亿市值的公司。
另外要提醒一句,创新药不适合定投,最好是在底部用金字塔模式重仓,中间根据行情加一次仓,其他时间别动,等到牛市顶峰再兑现,而且心态一定要稳,它是靠长期复利赚钱的。
再看大盘情况,今天是缩量修复,个股和板块都比较分散。刚披露的9月CPI同比下降0.1%,PPI同比下降2.3%,能看出来经济确实在修复,但进度比较慢。
现在不是猛干的时候,10月31号双方会晤出结果前,大盘大概率是区间震荡,没什么大的趋势性机会,只有交易能力强的人能抓点短期机会。
不过会晤之后就不一样了,不管谈成还是谈崩,只要有确定性,机构和资金就知道该怎么应对,到时候大概率会继续上攻。
对散户来说,交易能力一般的话,现阶段最好的操作是调仓换股,低吸埋伏自己看好的未来方向。
股市不是每天都能赚钱,80%的时间都在等,散户最缺的就是耐心,这也是“7亏2平1赚”的关键原因。真正会炒股的人,都擅长等待,先埋伏好,再等收获。
第一类我依然看好芯片半导体里的精源制造环节,确定性最强,我自己是锚定台积电来操作,只做大波段,平时就持有,越跌越买,而且只在大跌的时候加仓。
其他设备材料板块太分散细分,不好把握,散户选龙头就行,尤其是国产化率低的设备大龙头,未来空间还很大。
AI应用也值得关注,特别是自主可控的方向。数据是本土的、大模型是自己的、底层算力也是国产的,根本不用担心卡脖子。
现在硬件的国产替代已经在做了,软件的国产替代需求也很迫切,毕竟俄乌冲突时美国卡过软件的脖子。
三季报现在正在陆续披露,大家一定要仔细看,这是判断公司基本面的关键。至于券商板块,短期因为大盘不是冲锋状态,它主要起维稳作用,不算热门,但可以配置。
毕竟到4000点大概率需要券商助攻,而且它和保险一样,向下没什么空间,向上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类军工方面,我现在只看五代机、六代机配套的隐身材料,还有出口无人机,其他方向确定性不够,选这几个细分领域,一是因为它们是“大国重器”,二是有军贸出口的逻辑,能打开增长空间。
第三类机器人和固态电池板块,因为相关公司还在披露三季报,这段时间要密切关注,我计划本月底加仓固态电池。
最后总结一下,双方会晤前大盘会震荡,但正是调仓换股、播种的好时机,整体仓位不用降,大跌的时候一定要出手,长期看好后市行情。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点,绝不构成投资建议,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策。
#我要上头条##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科技##投资##头条#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