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扒持凯撒剧本搞政变?这条河让美国踏上罗马灭亡之路?

今年4月,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经济担忧,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尼禄拉小提琴,特朗普打高尔夫球。”

这延续了将特朗普与古罗马人物相比较的趋势。特朗普曾被比作集权者奥古斯都、反复无常的卡利古拉,或是煽动家提比略·格拉古或普布利乌斯·克洛狄乌斯·普尔彻。

但最常被提及的,是与尤利乌斯·凯撒的类比。

公元前49年,凯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这条河是山南高卢行省与罗马直辖区的界河。此举打破了限制其权力的法律。

据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记载,凯撒渡河时宣称:“骰子已掷。”经历五年内战后,他于公元前44年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后即遭暗杀。

凯撒与特朗普的相似性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这种比较被广泛运用,甚至产生了逆向影响:如今凯撒常被用来映照特朗普。

2017年威廉·莎士比亚《朱利叶斯·凯撒》的舞台制作,以及2023年BBC关于凯撒独裁统治的纪录片系列,都明确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我们无法确知凯撒渡河的具体日期和地点。但正如特朗普的侄女、心理学家兼作家玛丽·L·特朗普指出的,特朗普的“卢比孔河”似乎层出不穷。

每隔几周,就有评论家宣称特朗普已越过某条象征性的卢比孔河。

这种说法如此频繁,以至于在舒默将特朗普比作尼禄后不久,历史学家米歇尔·蕾妮·萨尔兹曼就在佐卡洛公共广场发表文章,题为《别再把特朗普的违法行为比作凯撒渡过卢比孔河》。

2022年,纽特·金里奇在《新闻周刊》探讨联邦调查局搜查海湖庄园是否构成“卢比孔河时刻”;2024年,《华盛顿时报》发表社论称“民主党因特朗普有罪判决而渡过卢比孔河”。

萨尔兹曼认为,“卢比孔河”比喻的不足在于其深度。她指出,凯撒的目标相对明确且有限:“凯撒渡过卢比孔河时,并非想重塑共和国或摧毁罗马的政治运作方式。

他只是想带着军队去竞选执政官。”而相比之下,“特朗普渴望给共和国带来广泛变革——推翻数十年外交政策、合法联邦机构、医学研究、教育和法律等方方面面。”

诚然,特朗普与凯撒的比较不难找到切入点:两人都带有民粹色彩。

但特朗普是历史上支持率最低的总统之一,其百日支持率创下80年新低;而凯撒拥有广泛支持基础,既是慷慨的赞助人,也是功勋卓著的将军。

两人都极其富有,但凯撒以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和博学者闻名,甚至受到西塞罗等知识精英的敬重(凯撒渡河时可能引用的“骰子已掷”,正是出自希腊剧作家米南德的名言)。

然而,这种细致比较最终可能偏离重点。特朗普自然不可能与两千年前迥异政治体系中的独裁者完全相似。

试图通过研究古罗马来预测未来,虽可理解,却未必有效。

历史学家里安农·加士·琼斯在其新书《条条大路通罗马》中指出,历史上诸多帝国都通过与“罗马”的对话来定义自身,将其作为帝国权力的象征。

而“罗马”的含义往往因人而异。那么,所有这些关于“卢比孔河”的比较究竟意味着什么?评论家们似乎想强调:某个特定时刻、行动或事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转折点,预示着巨变。

或许他们是对的,尽管历史教训对亲历者往往难以辨明。对公元前49年的罗马人而言,凯撒渡河可能也只是瓦解所有规范的一系列不可思议事件之一。

也许他们如同今天的我们一样,在突如其来的巨变前感到茫然,拼命寻找历史参照来理解前所未有之事。

正如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记载,罗马将军西庇阿在目睹迦太基陷落时曾引用荷马关于特洛伊命运的诗句;凯撒的同时代人可能也做过类似的事。

这些比较表明,将当下与经典历史进行对比,既令人着迷也徒劳无功。如同大多数比较一样,将特朗普与凯撒相提并论,最终揭示的更多是进行比较者自身的关切,而非两位领导人的本质。

“卢比孔河”的比喻已被过度使用,虽然对某些人意义重大,但它已不足以解释人们所珍视的民主规范持续面临挑战的感受。

“卢比孔河”隐喻或许能提供这样的启示:当左翼使用时,它表达了对特朗普行动的不满;当右翼使用时,则暗示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意愿,甚至不排除暴力手段。

也许,那些举着横幅的抗议者比专家和历史学家更直接地诠释了历史隐喻的行动内涵。最终答案,只能由时间揭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历史   凯撒   罗马   美国   剧本   历史学家   古罗马   公元前   希腊   骰子   迦太基   帝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