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下午,手机响得可欢了!刚接起来,就听见电话那头一个熟悉的声音兴奋得变了调:"王姐!分出来了!667!我儿子考了667!"——是我一老姐妹儿的孩子高考放榜了。
我赶紧把手机往耳朵上贴紧了些,笑着打趣:"呦,孩子这么出息,你这当妈的没少操心吧?快说说,哪路神仙给你指点迷津了?"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下,又噗嗤笑出了声,声音带着笑也带着点感慨:"老姐妹儿啊,哪来的什么神仙!孩子哪是‘鸡’出来的?真要说有什么值钱东西,也就是舍得做这5样投资了。"
头一件事,不是给孩子投钱买多少课,是投资自己的‘在场时间’。
孩子小学头几年,她也像身边不少人一样,把课后托管当成省心大法。可没过多少日子,孩子一放学见了她总冷着脸,那点眼神亮光像是被雨打湿了一样越来越淡。
她开始试着每天雷打不动,挤出时间认真陪孩子做一件事:一起读绘本时便专注地跟着故事起伏嬉笑,下棋输了也不装傻输掉;周末爬山时故意落在后面半拍,看着孩子小小的身影努力登高,心里暗暗记着他每一步的坚韧。日子久了,孩子主动凑过来的画面多起来了,她惊喜地发现孩子说话做事也变得沉稳了,甚至学会了在课堂分组时照顾其他同学的情绪。
这笨拙又实在的陪伴时光才是孩子安全感的土壤——扎根在这里,才有力量向高处蓬勃生长。
二呢,花在孩子阅读上的时间,永远别心疼。
孩子二年级有次做数学题碰了壁,闷闷不乐地丢下笔。她拉着孩子到了书房:"来,读点‘没用的’书放放空脑袋。"两人捧起《海底两万里》的插图本,一个念文字,一个看图画,那深蓝的奇遇故事很快把孩子带离了烦恼。
后来家里书越来越多,孩子自己也养成了习惯,题目卡壳时,便躲进书堆里静心半天,总能带着新思路回来。那书架上的《三体》、《时间简史》都被他翻旧了边角。阅读不为应考,可这思维的翅膀足以托举他跨越分数之外的长空。
第三件该投资的事,是让孩子学会给自己‘当老板’。
别的家长催着检查作业时,老姐妹儿在放手让孩子自己当家做主。一次月考后,孩子沮丧地说数学考砸了。她想帮忙找原因,却被孩子摇头止住:"妈,我自己清楚,立体几何那块儿方法用错了。"
后来她只是问孩子打算怎么补上,默默递了盏台灯到他书桌前。深夜看见灯光下那独自伏案的背影,她比任何时候都踏实。孩子在为自己选择,为自己担责,这生命的主控感比任何催促都值钱——毕竟通往未来的路上,孩子终究要靠自己的脚步行进。
第四件事,给身体充能!运动不止于体魄,更是头脑升级的秘密。
儿子初中被沉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时,她二话不说,把他从题海里拽出来,周末一起沿着江岸慢跑。孩子起初总想着公式题目,但慢慢脚步变得轻快,脸颊红润了,回家后再打开书本,笔尖竟然更流畅了。
后来运动成了孩子的习惯,压力大了就去打场篮球出点汗,学习时脑子反而清楚得像被雨洗过一样透亮。身体蓄足了电,孩子学习时的眼神才能这样有光。
最后一件投资,最隐蔽也最重要——家里的‘空气’。
她曾和丈夫常因琐事闹别扭,说话声大了点,孩子便悄悄挪进房间不吭声。后来两人约定,再急也要关门小声商量。一个暑假,丈夫教儿子刻了个小木雕,虽然简陋,孩子却像捧着宝贝一样放在书柜上。
在温暖安全的港湾里长大的孩子,才能放开手脚去试航。 那家中的光与温度,早已成为孩子敢于踏向世界的底气——高考场上的那份从容,哪一分不浸润着家中无声的支撑?
听到这儿,我握着电话的手久久没放下。667分的背后,原来藏的都是这些细密无声的铺陈。养育路上真正的绝招,恰恰在那些看似无关考试之处悄然发力。 没有突然降临的惊喜,只有那些早早投入爱的分量。孩子的亮眼成绩单,常常只是家庭那本心灵账簿中早已存在的数字的回响。
此刻回望,那些日夜的深耕细作,原来真能化作人生考场上那一声报捷铃响——清越、沉着、全无半分侥幸。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