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从快递小哥到行业领军者,团队都是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川大

(以下故事根据航顺芯片创始人刘吉平真实经历改编)

一、上海弄堂里的“摩托轰鸣”

2006年深冬,凌晨五点的上海飘着冷雨。23岁的刘吉平蹬着二手三轮车,在徐汇区的巷子里挨家挨户送快递。大专学历、农村出身、身无长物——这是他对自己的全部定义。

“那时候送一单赚5毛钱,最怕客户投诉。”他记得有次弄丢包裹,母亲向亲戚借了800元赔偿款。深夜蜷缩在潮湿的隔间里,他攥着《微电子基础》的手却越握越紧:“这辈子不能只会踩三轮。”

二、从“倒卖芯片”到生死赌局

命运的转折始于一次送货。某科技公司老板看他勤快,随口提了句:“小伙子,懂电子元件吗?”这个连示波器都没见过的大专生,硬是啃完了整本《集成电路设计》,靠着电话销售在2008年赚到人生第一个1000万。

然而2014年寒冬,行业剧变让他的贸易公司一夜亏损2亿。“仓库堆满滞销芯片,团队散了,连妻子都劝我回老家。”他在天台抽完三包烟,最终拨通投资人电话:“我要做中国自己的MCU(微控制器)。”

三、实验室里的“愚公移山”

转型研发谈何容易?当时国产MCU市占率不足1%,核心技术全被欧美垄断。刘吉平带着仅剩的6人团队,在深圳城中村租下实验室。没有光刻机就手工调试电路,买不起EDA软件就用开源代码重写。

“每天16小时泡在实验室,有次调试烧了37块板子。”妻子回忆,他常半夜惊醒念叨“功耗降了0.1毫安”。2017年,当首颗32位HK32MCU流片成功时,这个倔强的男人在晶圆厂门口哭得像个孩子。

四、缺芯潮中的“绝地反击”

2020年全球芯片荒,国际巨头交货周期延长至52周。刘吉平带着团队七天跑遍长三角车企:“只要给我们试机机会,三个月做不出合格品倒赔500万!”某新能源车厂老总被他的三碗白酒打动,谁知首批芯片竟让车载系统启动速度快了15%。

如今,航顺芯片累计出货超50亿颗,每辆国产新能源车至少有6颗“HK”芯在默默运转。2023年单笔融资10亿创行业纪录时,刘吉平却在车间调试工控芯片:“当年母亲借的800块,现在我要用800亿产值还给她。”

五、追光者的启示录

回望这段从快递员到“中国芯”领军人物的历程,刘吉平办公室挂着两幅字:一幅是“向死而生”,另一幅是“笨鸟先飞”。当被问及成功秘诀,他指着展柜里生锈的三轮车链条:

“这个时代永远奖励两种人:敢在绝境中孤注一掷的疯子,和愿用十年磨一剑的傻子。当年我送快递记住每栋楼的门牌号,现在做芯片更要看清每个技术细节——所谓逆袭,不过是把别人不屑做的事,做到极致。”

后记:在深圳华强北,仍有无数“刘吉平”骑着电动车穿梭楼宇。他们或许正带着最新芯片样品,或许揣着未写完的代码本。当有人嘲笑“国产技术落后”时,请记住:所有燎原之火,都始于黑暗中的一粒星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小哥   徐汇区   天台   身无长物   合格品   快递   团队   复旦   大专生   新能源   深圳   交大   上海   芯片   清华北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