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平声音》最新一期录制现场,王蓉与Ella合作的《心跳》舞台点燃全场,却意外点燃乐评圈“战火”。一位乐评人当众炮轰:“王蓉的音乐审美从《我不是黄蓉》开始一路下坡,到《小鸡小鸡》彻底崩盘。”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他甚至以“您就继续听《小鸡小鸡》吧”的嘲讽姿态,将王蓉推向舆论风暴眼。
面对尖锐质疑,王蓉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反杀”。她坦然承认创作《小鸡小鸡》时便预判争议,但“这首歌让我每天接到2-3个改编授权,钱都用来买设备养团队”。一句“音乐人也要先活着”,道尽华语乐坛的残酷真相:当流量与生存压力共舞,连福布斯名人榜常客也不得不向市场低头。
这场交锋撕开了行业潜规则——所谓“神曲”本质是创作者在商业与艺术间的妥协。王蓉直言《小鸡小鸡》制作团队仅5人,MV却以病毒式传播席卷幼儿园至直播间,成为00后“童年BGM”。这种“下里巴人”的狂欢,恰是主流乐评体系无法量化的价值。
当Ella现场拥抱安慰,这场争论早已超越音乐审美之争,暴露出乐坛鄙视链的荒诞性。王蓉用26年职业生涯证明:真正的生存法则,是既能写出《爸爸妈妈》这样的金曲,也敢在直播间连唱7遍《小鸡小鸡》讨好观众。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先活着,才能谈艺术。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