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
6月25日,空中客车与中国民航合作40周年系列活动在民航博物馆举行,并同时启动空客A310飞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开工仪式,开启了“退役”飞机的重生之路。
项目开工仪式揭牌现场
40年前,注册号为B-2301的空客A310飞机,作为中国引进的首架空客双通道客机飞抵上海,在持续安全飞行21年后,于2006年9月完成了航班运输使命,光荣退役。同年,空客公司将其回购并无偿捐赠,开启了它在民航博物馆的新使命。经民航局批准,空客(中国)公司、民航科普基金会、民航博物馆共同开展A310飞机的保护活化利用项目。民航博物馆作为具体实施单位,对保护活化利用项目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为方便公众参观,将飞机迁移了180米到最佳位置进行展示;采购了2辆登机梯,完成了地面硬化、水电配套设施建设、西展棚整体改造、科普区布局调整以及周边环境清洁绿化等工作。
空客A310飞机现状
打造“科普空间”,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大飞机奇妙游”。围绕A310飞机,将建成驾驶舱科普区、腹舱结构展示区、未来客舱及娱乐区等8个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进入驾驶舱了解全球首个“双人制玻璃化座舱”的革命化设计,在腹舱透过透明材质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通过展示未来客舱的前沿科技,呈现材料学、信息技术、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在客舱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活动,进行航空科普和安全文化宣传,激发青少年对航空科技的兴趣热爱,建成空客与民航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的“网红”项目。
打造“记忆空间”,讲好民航国际合作的精彩故事。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表示:“这架A310飞机是中欧航空合作的象征,也是空客在中国故事的起点。回首40年,中国民航的迅猛发展令人瞩目,空客有幸一路同行。”A310在中国民航累计飞行了3.9万小时、完成了2.1万次起落,它翱翔蓝天的21年,承载千万旅客的期盼,见证了航空技术的革新,铭刻了民航改革开放的轨迹。A310的故事是民航国际合作的一个成功样本,民航博物馆未来将加强与空客公司、东航集团等单位的合作,深度挖掘A310在中国运营的历史,共同讲好中国民航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精彩故事。
双方还联合举办了“空中客车与中国民航合作40周年”专题展,从“战略合作”“机型引进”“工业合作”“绿色民航”“科教公益”等方面,以图文、实物展品、多媒体及互动打卡等形式,回顾了40年来中国民航与空客公司在机型引进、航空安全、人员培训、可持续发展、智慧民航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A310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展区展示了馆藏A310(B-2301)飞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愿景”,对A310保护活化利用的初步方案以图片形式进行展示,直观向观众呈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历程。
40多年历史的空客A310飞机将实现活化利用
打造“跨界平台”,让更多退役飞机“活起来”。在以博物馆拉动文旅消费的热潮下,“博物馆里读中国”“博物馆里看民航”成为热门话题。民航博物馆正致力于建设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于一体的,有特色、吸引人的一流博物馆,让这只钢铁巨鸟告别“沉睡”焕发新生。这既是技术课题,也是文化命题。A310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将促进飞机制造、机务维修、航空科技、文化旅游、设计施工建设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按照相关要求,该馆正在探索建立总分馆制,未来将把A310保护活化利用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让更多退役飞机“活起来”,在全国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民航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超22万,其中近8万青少年,“为热爱航空的青少年服务”是民航博物馆的重要使命。民航博物馆馆长钱耿文说:“我们致力于普及航空知识、扩大航空人口、传播航空文化。A310保护活化利用项目,正是以创新保护为根基、活化利用为引擎,赋予退役飞机第二次生命,努力让航空遗产蝶变为‘科普空间’‘记忆空间’‘跨界平台’。”
据钱耿文介绍,A310是中国首架保护活化利用的大飞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民航博物馆将加强与空客(中国)公司、民航科普基金会、施工单位的精诚合作,以争取项目早日顺利完工为目标,精心组织、规范管理、高效推进,保护和利用好这架承载着特殊历史的飞机,让这只钢铁巨鸟重获新生,让更多的人因为它而了解空客、热爱民航、热爱航空。
采写:芈韫婧
编辑:陈尚宇
校对: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