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节前AI等科技主线的轮动后,市场风格似乎正在悄然切换。
今日盘面,有色金属板块,特别是以稀土、钨、锑为代表的小金属品种表现强势,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稀土板块多只个股涨停,板块指数涨幅居首。
这一轮上涨除了今天消息面的影响之外。其背后,是宏观流动性预期与行业基本面双重利好的共振,为相关板块提供了强劲的上涨动力。
开始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稀土的基本情况。
稀土虽名为“土”,实则是17种关键金属元素的统称,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消费电子、军工和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
其中,最具经济价值的几种元素——轻稀土中的钕(Nd) 和 镨(Pr),以及重稀土中的 镝(Dy) 和 铽(Tb)——几乎决定了现代永磁技术的天花板。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最新数据,中国不仅坐拥全球49%的稀土氧化物(REO)储量,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还只是起点。
真正构筑起“护城河”的,是中国对上游原料的深度加工能力。全球超过90%的稀土精矿或碳酸盐,最终都要运到中国,经过分离提纯,变成下游制造商能用的高纯度氧化物或金属。
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复制的——目前国内,能做到年加工能力约25万吨,其他国家想要追平,少说得花上十几年。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日益强烈。
根据当前CME利率期货数据显示,市场定价隐含10月降息概率比较大,而年内进行2次降息已成市场“共识”。
尽管降息幅度(25个基点或50个基点)仍是博弈焦点,但流动性边际宽松的大方向已基本确立。
历史经验表明,贵金属和小金属因其显著的金融属性,往往是流动性宽松环境下的直接受益者。
当利率下行,持有无息资产(如金属)的机会成本降低,资金倾向于流入此类资产进行配置。因此,当前的宏观环境为有色金属板块的整体估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以往宽松周期不同,本轮行情的独特之处在于,行业供给端的结构性变化赋予了金属价格更强的弹性。
过去“需求上涨 → 价格上涨 → 高成本产能释放 → 供给增加 → 价格回落”的传统周期逻辑正在被打破。
如今,我们或许正处在一个稀土需求增加的时代。
稀土:作为新能源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工业维生素”,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国内供给端持续受到管控,而全球绿色转型带来的需求增长确定性强,供需格局持续偏紧。
钨、锑:这些小金属资源集中,且多与国防军工、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紧密相关。其新增产能审批周期长、资本开支不足,导致供给难以快速响应价格变化。
锂、钴:虽然需求受电动车景气度影响,但供给端同样面临挑战。例如,环保政策、矿山品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短期供应中断,放大价格波动。
从今日盘面来看,在AI等题材热度阶段性回落的背景下,具备扎实基本面和明确宏观催化逻辑的周期成长品种,或许正在吸引增量资金的关注。
综合来看,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宏观Beta”和供给刚性、需求升级的“个股Alpha”双重驱动下,以稀土为代表的小金属板块可能迎来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