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人的中秋,从凑齐这「三宝」开始


秋风拂嘉陵,月影满古城

有一种味道
是刻进三代人骨子里的乡愁

当嘉陵江的风捎来第一缕秋意,当古城的日历悄然翻至农历七月十四,空气里,便开始弥漫起一种熟悉的、令人心安的香气。

不用谁提醒,阆中的家家户户都知道,中秋的月,近了;那份刻进三代人年轮里的团圆味,浓了。

在春节文化的发源地——阆中,这份味道,从来不是一道孤单的菜,而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味觉交响。

每逢佳节,餐桌上总有三位主角,它们组成了阆中人最引以为傲的——“阆中三宝”。

序曲 · 温润的开场白

保宁蒸馍

这故事,得从一口色白如银的「保宁蒸馍」说起。它诞生于清乾隆年间,承载着“中华老字号”的荣光。

不靠纯碱,只凭自然发酵的耐心;不走捷径,坚守十三道古法工序的繁复。面团里揉进的一抹蜜桂花汁,是它独有的清雅胎记。

平日里,它是盖着红章的朴实质朴,是阆中人餐桌上最安心的日常;佳节时,它又能化作巧夺天工的“花式蒸馍”,寿桃、生肖,栩栩如生,承载着最美好的祝福。

那份绵软酥散、鲜香回甜的口感,是冷食不硬、热食不粘的承诺,更是跨越百年,温暖了无数阆中人脾胃的温情底色。

中章 · 醇厚的叙事诗

保宁压酒

家宴渐酣,主角轮换。一杯半透明琥珀色的「保宁压酒」被缓缓斟满。

这杯酒,藏着三百年的秘密。它并非凡品,而是用本地红高粱与糯米,配以天麻、肉桂等二十多味中药秘制成曲,方才入酿。

最动人的,是它的等待。每一滴酒,都曾在瓦缸中,与悬于其上的猪板油默默对话,再由荷叶与盐泥封缄,在地窖里沉睡整整三年。

时光滤去了火气,赋予了它糯香醇和、酸甜爽净的独特风骨。酒度适中,连不善饮酒的家人也能共饮一杯。一位名人曾赞它“可与法国波尔多媲美”。一杯入喉,是岁月的醇,是家的暖。

华彩 · 甜蜜的最高潮

保宁月饼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期待那压轴登场的——主角,「保宁月饼」。

它与保宁蒸馍师出同门,同样顶着“中华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

它不是流水线上的冰冷复刻,它是从明末清初的烟火中走来的时光使者。

你尝到的每一口

都是“笨办法”里熬出的匠心

掰开一块,那饼皮酥得掉渣,金黄的色泽是“上明下暗”古法烘烤的独特印记。饼面上那手工夹制的吉祥花纹,是老师傅指尖的祝福,每一道纹路都带着掌心的温度。

内馅更是坚守着清真风味的纯粹。清油调和,桂香袅袅,核桃爽口。那份香甜,是恰到好处的慰藉,润而不腻,直抵心脾。

这,就是记忆里永不褪色的

“小时候的味道”

是「清真五仁」里,核桃、花生、芝麻……满满当当的果仁在唇齿间奏响的丰收交响,每一口都是实实在在的满足。

是「白云酥」那云朵般的轻盈,细腻的馅料入口即化,留下一缕清甜,温柔得像奶奶的抚摸。

还有「黑芝麻酥」的浓郁纯粹,「绿豆酥」的秋日清凉……

每一种,都承载着一段独家的味觉记忆。

2025年9月5日,农历七月十四。
月影渐满,秋思渐浓。
那份属于阆中三代人的味觉牵挂,

即将归来。
今年的第一口乡愁,

你,准备好尝了吗?

一个人无论多远,

都走不出对故乡的思念。

——《明月为伴,中秋还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美食   阆中   中秋   味觉   乡愁   老字号   主角   味道   月影   清真   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