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规来了!事关每个人,以后买东西这样看标签→

在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携手给食品行业和咱老百姓的餐桌,送上了一份 “大礼包”——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 9 项标准修改单一同发布。这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 - 2025)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 - 2025),堪称与我们日常生活 “锁死” 的两项关键标准。今天,咱就像寻宝一样,深挖其中那些闪着光的亮点,瞅瞅哪些和咱消费者息息相关。


“零添加” 落幕,标签规范升级

走进超市的食品区,琳琅满目的包装上,曾经 “零添加”“不添加” 的字眼,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扯着嗓子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不少食品企业瞅准大家追求天然、对食品添加剂 “谈虎色变” 的心理,把这些宣称当作营销的 “秘密武器”。可实际上,这就像给消费者戴上了一副 “有色眼镜”,误导大家不说,还把食品添加剂和整个食品行业给 “抹黑” 了。​

新国标一出台,就像给这些误导性宣称来了个 “急刹车”。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再也不能用 “不添加”“零添加” 这类词,来对食品配料搞特别强调了。而且,像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还有那些法律法规、标准里明确不能加到食品里,或者不该在食品里出现的物质,也别想用 “无”“不含” 及其同义语来打擦边球。​

可能有朋友要纳闷了,为啥连 “食品添加剂零添加” 都不行呢?这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能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那都是经过 “千锤百炼”,严格风险评估的,只要合规使用,根本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再者,大家想想,大多数食品的生产过程,就像一场复杂的交响乐,食品添加剂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少了它们,很多食品根本 “演奏” 不下去。最后,“零添加” 这种说法,就像个狡猾的 “烟雾弹”,容易让咱们忽略掉真正影响健康的成分,严重干扰大家挑选食品。要是展开说,那又是一大篇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国家出手了!食品宣传不允许再使用 “零添加”“不添加”》这篇文章。​


除了禁用误导性用语,这次标准修改还像给食品标签的定量标示要求,来了个 “强化训练”。以后,食品名称里提到的配料或者成分,都得在食品标签上老老实实地 “交代” 含量。比如说,要是月饼叫 “燕窝月饼”,那燕窝含量就得标清楚。新国标的这些动作,就是为了给行业乱象 “立规矩”,把那些误导消费者的 “坑” 都给填平,以后咱们买东西,就能少走些弯路。​

更让人惊喜的是,新国标还带来了数字标签这个 “黑科技”。以后去买食品,只要拿出手机,像探秘一样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食品数字标签就会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眼前。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食品信息就能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在咱们面前。这对老年人来说,简直是个超级福利,再也不用担心食品标签字小,看得眼睛疼了。​


保质期标示,一目了然​

以前买食品,看保质期就像玩一场烧脑游戏。包装上往往只大大方方地印着生产日期,咱们还得像个侦探似的,在标签的各个角落找到保质期,然后自己在心里默默计算,这食品啥时候过期。现在,新国标直接把这个过程给 “简化” 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直接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出来,比如 “保质期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这样一来,保质期信息就像大太阳下的招牌,明晃晃地摆在眼前,再也不用咱们费神去算了。​

比起以前 “生产日期 + 保质期天数” 的老模式,这种新方式就像把复杂的数学题变成了简单的口算,清晰又简单,大家一眼就能判断食品还能不能放心吃。而且,保质期在 6 个月以上的食品,连生产日期都不用标了,只要标上保质期和到期日就行。​


另外,新国标还给食品生产者开了个 “小窗口”,可以根据食品的属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 “消费保存期”,给消费者多一个参考。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保存期” 和 “保质期” 有啥不一样?简单来讲,保质期就像是食品的 “颜值巅峰期”,过了这个时间,食品口感、品质可能就没那么好了;而保存期则是食品的 “最后期限”,一旦过了,就真的不能吃了,妥妥的 “过了保质期不好吃,过了保存期不能吃”。以后大家买东西,又多了一个判断食品能不能吃的小窍门。​

不过,得特别提醒一下,食品标签上标示的贮存条件,就像是食品的 “舒适圈”,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存放食品。要是把食品放在不合适的环境里,就像把怕冷的人扔到冰窖,食品保质期会大幅缩短,食品安全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特殊人群,贴心守护​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对食品有着特殊需求,这次新国标的修改,就像给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 “守护铠甲”。​

首先,新国标把食品中的 8 大致敏物质信息,列为强制标示内容。当预包装食品用到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这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做配料时,就得在配料表中,用加粗、下划线这些显眼的方式,或者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大声告诉消费者食品里有这些致敏物质。对那些有食物过敏史的人来说,以后买食品,只要盯着标签上这些提示信息,就能避开 “雷区”,吃得更安心。​


但这里要给大家提个醒,现在市面上有些产品打着 “无敏食品” 的旗号。可这次标准只明确了这 8 种致敏食物,这些 “无敏食品” 顶多是不含这几种过敏原,但说不定对其他人来说,里面还有别的过敏原。所以,可别天真地以为吃了 “无敏食物” 就万事大吉,不会过敏了。毕竟,过敏原就像天上的星星,种类繁多,每个人过敏反应又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目前全球也没给 “无敏食品” 一个明确的定义。​

除了过敏方面的考虑,这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也像给特殊需求婴儿群体送了份大礼。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 6 个产品类别,这些新配方就像为有特殊需求的婴儿和部分罕见病婴儿群体,打开了一扇新的健康之门,满满都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怀。​


营养成分,全面升级​

以前强制标示的营养素是 “1 + 4”,也就是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四项。现在,新国标给这个队伍扩充了,变成了 “1 + 6”,新增了饱和脂肪 (酸) 和糖两项。同时,还贴心地加上了 “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的提示。​

饱和脂肪吃多了,对心血管健康可不友好,就像给血管里塞了一堆垃圾。但调查发现,咱们中国居民对饱和脂肪酸和健康的关系,认知还比较模糊,差不多 70% 的人压根不知道饱和脂肪酸吃多了不好。这次新国标增加标示要求,就像给大家敲响了健康警钟,助力大家落实减盐、减油、减糖的 “三减” 健康生活方式,远离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这些 “健康杀手”。​


新国标的发布,对食品行业和咱们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就像给食品行业装上了精准的导航,给消费者的饮食选择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引。至于未来,有两点值得关注:​

食品企业得好好规范宣传,别再耍那些 “小聪明” 了。从这次新国标的更新就能看出来,食品标签规范化是大势所趋。国家正努力通过完善标准,把那些误导宣传从根儿上给 “拔掉”。严格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会像个严厉的教练,逼着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提升产品质量,让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没地儿藏。​


作为消费者,咱也得花点心思,学会看食品标签。毕竟新国标发布只是第一步,咱得真正学会看标签、选食品,这才是关键。往后大家要主动去学习食品标签里的信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辨别食品的真实属性,这样才能更科学、自主地挑选食品,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保存期   过敏原   标签   食品   保质期   国标   食品添加剂   消费者   食品标签   财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