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美股上演“史诗级”反转:纳指单日暴涨12.16%,创2001年以来最大涨幅,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集体狂飙。然而,摩根士丹利(大摩)一线交易员却泼来冷水:“快钱已撤退,散户未投降,真正的风险藏在外资的‘信任危机’里。”
核心观点:
暴力反弹的“导火索”与隐患
此次反弹的直接诱因是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暂缓90天执行对等关税”,市场解读为贸易冲突降温信号。但大摩指出,关税对通胀和经济的冲击需数月显现,当前反弹更多是情绪驱动的“死猫跳”(短期超跌修复)。
科技股领涨背后,费城半导体指数单日飙升19%,反映市场对AI算力需求的狂热预期。但大摩警告,若外资因“美国例外论”动摇而撤离,科技股的高估值或成泡沫重灾区。
外资动向成“胜负手”:一场信任博弈
大摩数据显示,外资持有美股比例高达18%,若其信心崩塌,可能引发资金大规模回流本土市场,导致美股“二次探底”。近期欧盟、中国对美反制加码,进一步加剧全球资本对美政策稳定性的质疑。
交易员特别提示:若美股资产相关性突破80%(当前约60%),美元、美债、股票将无差别下跌,迫使美联储紧急救市。
散户与机构的分裂:危险的“乐观偏差”
尽管对冲基金仓位降至历史低位(净敞口仅39%),散户却逆势加仓,押注“政策底”已现。大摩认为,散户情绪或延缓市场出清,延长调整周期。
个人见解:
此次反弹更像一场“政策市狂欢”,而非基本面逆转。当前美股面临三重矛盾:
政策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关税缓刑”仅为谈判筹码,若90天内无实质进展,市场恐遭反噬;
外资的脆弱信任:美国单边主义加剧全球化退潮,外资配置美股的长期逻辑正在动摇;
估值与盈利的背离:AI热潮掩盖了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放缓的隐忧,财报季或成“照妖镜”。
投资者策略建议:
短期:参与反弹时优先布局现金流稳定的低杠杆公司(如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
中长期:紧盯外资持仓数据及美联储政策信号,若VIX指数再度飙升,需果断避险。
结语:
美股这场“信任游戏”远未结束。当外资开始用脚投票,狂欢的鼓点可能戛然而止——真正的底部,或许需要一场“恐慌性多杀多”才能确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