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说:“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也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
看来雷军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只是不知道,3月末,高速施工路段的那场惨烈车祸中逝去三位年轻女性,她们的家人是否已经走出了最艰难的时间?
自那场惨烈车祸后,小米又接连爆了几个重量级的负面新闻。
雷军怎么了?小米怎么了?
对小米的严峻舆论危机,雷军、小米有什么样的反思?雷军并没有说。
不仅仅是营销的问题
最近几个月,小米汽车的营销、安全以及质量等问题,都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尤其在过去几近封神的营销,近日却成了小米“翻车”的重灾区,甚至开始对雷军的个人形象造成损害。
比如小米SU7 Ultra,售卖的时候,宣传“1548匹马力、1.98秒零百加速、350km/h极速”,让一些飙车爱好者热血沸腾。但最近多名博主称,小米SU7 Ultra更新了1.7.0车机版本。此次更新对车辆的动力输出进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只能使用大约900匹马力。
在车主发出质疑后,小米方面称“已暂停了这次推送。已升级的少量用户,我们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
有人说,这是小米的营销出了问题。但,这仅仅是普通的营销上不专业吗?不是。它反映的是,小米方面缺乏基本的产权意识。
要知道,车主在买SU7 Ultra时,付的是1548匹马力的钱,也就是说,人家买的是“1548匹马力的车”。你把人家的车变成“900匹马力的车”,就相当于卸了人家一个车轮或者其他部件,这其实侵犯了车主的产权。除非购车合同约定了小米有权随意处理已经卖出去的车,否则,小米是不能这么做的。再打个比方,这就像开发商把房子卖给你以后,又跑到你家去把一间房子锁起来不准你用,你会同意吗?
当然,小米限制最大马力,有安全的考虑。尤其是三位年轻女性的惨烈车祸发生后,小米肯定担心再出类似的事故。但,不管小米的考虑是什么,都不能去侵犯已经卖出去的车的产权。小米担心安全问题,这可以理解,但小米应该出钱买得车主同意限制最大马力,小米要把“1548匹马力的车”和“900匹马力的车”之间的差价补还给车主。
如果连客户的产权都不尊重,又怎么谈得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呢?但小米方面对待此事,是很轻描淡写的。看来,雷军也好,小米管理层也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营销竟可以“不清晰”?
除了最大马力问题,小米SU7 Ultra还爆出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问题。
5月12日,小米SU7 Ultra车主杨雷(化名)对媒体表示,自己在订车时,额外花费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此前小米的宣传,是这样的:
车主杨雷说:“当时之所以订车,就是因为看中双风道挖孔设计,这也是这款车的灵魂所在。”但是据不少汽车博主测试实车发现,所谓的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且拆解显示风道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而且,“根据粗略估算,现有小米SU7 Ultra前舱盖的成本最高约1万元,和超过4万元的售价有巨大差距。”
另一个车主刘衡说:“花高价买到的只是一个装饰性的机盖,而非起初宣传的功能,这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
这个问题,小米方面又是轻描淡写地处理:对于挖孔相关争议,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以表诚意。
什么?车这么贵重的东西,小米竟然可以不清晰表达信息?那小米养那么多营销“专家”是做什么用的?
好,就算小米不是虚假宣传,而仅仅是“信息表达不够清晰”,那也是误导了车主吧?仅仅赠送2万积分,这样的“诚意”,车主们岂能接受?
如果车主选择改配为普通机盖,则需要重新排队,等车的时间可能长达30多周甚至40周。官方给出的补偿方案还有时间限制,改配窗口仅开放至5月10日,若不接受且不提车,2万元定金将被没收。
现在许多购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小米SU7 Ultra的车主,诉求是无损退车。也不知小米是否会真诚地面对车主的诉求。
几年前,雷军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我不需要把稻草卖成黄金的人,我更加不喜欢骗用户的人。”
当时,雷军的话引来了众多叫好声。不少自媒体热血沸腾地撰文称:“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但从小米SU7 Ultra限制最大动力、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这两个事件来看,这个“真诚”恐怕是要打折扣的。
所以有车主喊话雷军说:“我希望雷军能保持真诚。直面质疑才能挽回口碑;如果持续逃避,可能会影响SU7系列和未来高端车型的销量。”
小米和雷军都需要更真诚
前不久,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了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排行,小米SU7竟然以239分排名这个榜单的倒数第一。
不过,这个排名并不真的说明小米汽车质量倒数第一。因为排名依据中,有许多用户投诉,并不是基于质量原因。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当做购车依据。
但在舆论层面,近期质疑小米汽车质量的声音却不在少数,其需要以更有力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质量是过硬的。
而对于雷军本人而言,同样需要相应的反思和行动。由于近几年雷军做的是国人最热捧的制造业,他一度拥有极为正面的公众形象。做手机,手机成了;做汽车,汽车成了。即便那些从不买小米产品的人,也有许多人对雷军表示佩服。对于创业中的年轻人来说,雷军更是他们的偶像。
反观马云和马化腾,由于他们推动的移动支付、电商网购等颠覆性变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公众形象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不过倒也不全是坏消息,根据公开的《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数据,小米SU7一举拿下了当月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的销量冠军,不分车型、不分能源形式。
虽然不能说“销量即真理”,但销量至少说明,小米汽车的基本面应该有其坚硬的一面。只是,小米和雷军,在质量和营销上,都需要更真诚,才能走得更远。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