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堆头衔,嚣张露端倪
许家印这个人,早年日子过得挺苦的,出生在河南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靠着勤奋考上大学,学的是冶金专业,1982年毕业后在钢铁厂干了十年,从底层技术员一步步爬到车间主任位置。那时候改革开放刚起步,好多人下海经商,他也看准机会,1992年跑到广州打拼,先在贸易公司混了几年,1996年才创办恒大前身的公司。
起步阶段,房地产市场还没那么火热,他靠着低价拿地和高周转模式,慢慢把生意做大。到了2000年代,恒大地产在全国铺开,销售额蹭蹭上涨,2009年在香港上市,融到大笔钱,许家印身家也水涨船高。
那时候企业家印名片都爱往上加头衔,显得自己很厉害,许家印也不例外。他的名片上,从上到下列着全国政协常委、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教授、博导四个头衔,第一眼看过去,感觉这个人啥都行,政商学样样精通。其实这就暴露了他的个性,太爱显摆了,非得把所有能拿得出手的都塞上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多有本事。
先说这个全国政协常委的头衔,许家印最看重它,放最上面。2013年他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2018年又续任第十三届。这身份听起来高大上,是参政议政的渠道,对于企业家来说,能挂上这个牌子,说明商业成就得到认可。
那届政协委员有两千多,常委只有两三百,比例不高,许家印能挤进去,靠的是恒大当时的风头正劲。话说回来,这不是真官职,没行政级别,内行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更多是荣誉性质的。但许家印偏爱用它压轴,估计是想借点官方光环,提升自己在生意场上的分量。
接下来是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这才是他的老本行,没啥好说的,恒大从一家小地产公司,发展到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第六,2021年世界500强第122位,许家印的手腕确实玩得转,高负债高杠杆的模式,让他短期内规模膨胀。
再往下看,教授和博导这两个学术头衔,就有点勉强了。许家印本科是冶金的,工学学士,没读过硕士博士,怎么就摇身一变教管理学了?原来是2003年,他的母校武汉科技大学聘他当管理学教授,2010年又升为博导,还把管理学院改名恒大管理学院。
当然,这背后有钱在作怪,2010年他捐了1000万设奖学金,学校自然投桃报李。许家印确实发过论文,比如2006年在《中国水运》上写过房地产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期刊是交通类的,但内容沾边地产。他也带过硕士生,论文题目多是围绕恒大企业的研究,没见指导博士的记录。
说白了,这些头衔水分大,靠捐款换来的,学术圈里不少人觉得不靠谱。许家印出事后,这些虚衔全被撤了。但从名片上看,他就爱这么干,恨不得把所有光环都印上,显示自己是全才。这不就是嚣张跋扈的本色吗?非要政商学三栖,打造完美人设,其实暴露了爱虚荣的毛病,早早埋下隐患。
那时候社会上印名片的风气,本来就有点浮夸,记得1994年春晚小品《打扑克》,黄宏和侯耀文用名片当扑克牌,讽刺那些空头衔满天飞的人。许家印的名片,跟小品里那些“荣誉顾问”“荣誉经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想唬人。
改革开放后,下海的人多了,大家都想在名片上多加几行字,显得有面子。但许家印玩得更狠,直接把学术身份也拉进来,跨界得离谱。这反映出他个性强势,总想全方位碾压别人,不满足于单纯做生意。
扩张无节制,债务如山压
恒大发展到巅峰,许家印的嚣张劲儿在商业决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满足于地产主业,非要多元化,四处撒钱,结果摊子铺太大,债务越积越高。2010年代初,恒大高歌猛进,土地储备疯狂扩张,2017年就达到2.76亿平方米,比好多同行加起来都多。
许家印推高周转模式,拿地建房卖房一套龙,短期看销量爆表,但土地闲置不开发,就成死资产,资金链绷得紧巴巴。那时候负债率年年超80%,2021年峰值2.4万亿,相当于借别人的钱玩命赌。话说地产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高负债企业最先倒霉,许家印却不管不顾,继续借债滚雪球。
多元化投资更是败笔一大堆。先说矿泉水,2013年恒大冰泉上马,砸大钱宣传,许家印亲自站台,但市场早饱和了,定位又不对路,最后亏了40亿,灰头土脸收场。足球这块儿,2010年收购广州队,砸上百亿请外援,2013年拿亚冠冠军,风光一时,但对企业来说纯烧钱,没多少实际回报。
许家印是商人,不是体育局长,这么玩儿纯粹是爱出风头。汽车产业更夸张,2018年进军新能源汽车,收购一堆车企,高调喊出“五年超特斯拉”,结果到2023年还没量产,亏掉近2000亿。话说回来,这些决策多是许家印拍脑袋定的,公司内部一言堂,他说干啥就干啥,高层敢提意见?绩效考核严得要命,完不成任务就降薪裁员,员工压力山大。
融资渠道也高风险,恒大靠信托、理财产品圈钱,利率高得吓人,一旦政策收紧,资金链立马断。2016年借壳上市失败,举牌万科等股票也赔钱,许家印却不吸取教训,继续激进。话说他这种作风,根子在嚣张上,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能掌控一切。
其实地产行业周期性强,三四线城市布局过多,人口流出,房子卖不掉,资金回笼慢,问题越拖越大。2021年债务危机爆发,供应商上门讨债,烂尾楼遍地,许家印的帝国开始摇晃。他试图卖资产自救,但为时已晚,恒大成了高负债的典型,拖累整个行业。
许家印的生活作风,也跟他的商业张狂一脉相承。私人飞机好几架,湾流G550那种顶级货,豪宅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深圳那套1.6万平方米,里面泳池健身房啥都有,价值超10亿。车库里劳斯莱斯宾利一堆,手表戴百达翡丽,吃的进口食材,日本和牛法国鹅肝黑松露天天上桌。
企业家有钱享福正常,但许家印过分了,恒大歌舞团全是年轻美女,专门在年会和商务场合表演,纯粹炫富。深圳办公时,他嫌等电梯烦,雇20人专门控梯,年薪30万,就为“人到梯到”。这不是嚣张是什么?成由勤俭败由奢,早年苦日子没让他记住教训,反而越有钱越挥霍,思想上出了问题。
结局已崩盘,教训记心间
恒大危机从2021年就开始发酵,那年多地项目停工,业主维权,债权人追债,许家印四处奔波想化解,但债务窟窿太大,填不上。2023年9月28日,他涉嫌违法犯罪被强制措施,先在北京监视居住,后来移到深圳。
恒大公告一出,股市大跌,整个地产圈震动。2024年,恒大境外债重组推进,但内债问题一大堆,子公司资产被冻结。私人飞机卖了,豪宅也处置部分,许家印身家缩水严重。
到2025年,恒大清盘程序加速,7月31日收到187份债权证明,总额3500亿港元,8月12日香港联交所决定取消上市地位,8月25日起生效。公司从巅峰跌到谷底,烂尾楼复工遥遥无期,影响上百万业主和供应商。
许家印的落幕,跟他嚣张个性脱不了干系。从名片上堆头衔开始,就显露出爱虚荣的本性,商业上无序扩张,内部管理独断,生活奢靡浪费,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话说企业家成功靠实干,但张狂过头,就容易栽跟头。恒大案子给行业敲警钟,高负债模式不可持续,多元化要量力而行。
许家印虽有早期贡献,创办企业拉动就业,但后期决策失误,害了多少人。这事儿也提醒大家,做人做事得低调点,别总想一步登天。名片虽小,却能看出大问题,许家印的例子,活生生摆在那儿,让人深思。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企业家,而不是靠杠杆堆起来的泡沫。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