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市长郑德雁


“烟台大地春风起,经济腾飞展旌旗。”烟台市,这座位于山东省的璀璨明珠,在时代的浪潮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作为山东省辖地级市,烟台以其稳健的步伐和卓越的成就,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2024 年,烟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782.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这一数字犹如激昂的乐章,奏响了烟台经济蓬勃发展的强音。


GDP在全国排名第 26 位,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三这一成绩绝非偶然,而是烟台多年来砥砺前行、厚积薄发的结果。



从投资角度审视,烟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1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43.1%。这一组数据恰似春日里的繁花,绽放出烟台经济发展的“含新量”。


正如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投资的增长为烟台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着产业的升级与创新,让烟台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勇立潮头。


消费领域,烟台同样表现出色,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57.51 亿元,同比增长 6.0%。工业、投资和消费的协同发力,


使得烟台 GDP 增速跑赢全国大盘 1.1 个百分点、山东大盘 0.4 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烟台市长期以来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兴产业集群的加速成型,为烟台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正如古诗所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战略产业,犹如雏凤展翅,凭借高技术产业投资 43.1%的超高速增长,迅速崛起并形成技术壁垒。


荣昌制药全球首个 ADC 药物的产业化,是烟台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展现了其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


东方航天港火箭总装基地的建设,使烟台在航空航天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启了探索星辰大海的新征程。


中集来福士深水钻井平台的成功打造,彰显了烟台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预计到 2026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将突破 35%,这无疑为烟台市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先进制造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是烟台市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项目的投产和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推进,标志着化工产业从基础材料向高端聚碳酸酯、尼龙 12 等特种材料延伸,


产业链附加值提升 30%以上。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烟台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烟台市不断攀登,勇攀高峰,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勇气。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为烟台市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橙色云、东方电子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崛起,让 7000 余家中小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


装备制造行业生产效率提升 22%,生产成本降低 18%,形成了“智造烟台”的新范式。



数字经济的春风,吹拂着传统产业的大地,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烟台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港口经济能级的跃升,让烟台市的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烟台港西港区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投用,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 4.5 亿吨,与中欧班列衔接形成“海铁联运”新通道,带动临港产业集聚度提升至 6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烟台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正以乘风破浪之势,在国际贸易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港口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烟台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其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胶东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烟台市通过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构建 1 小时交通圈,与青岛共建海洋科创走廊,联合威海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区域产业协同度指数达 0.78。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烟台市深知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胶东经济圈的繁荣发展。


在区域协同的大格局下,烟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兄弟城市携手共进,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作为黄河流域的出海门户,烟台市依托“跨黄大通道”建设,与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共建“飞地产业园”,服务沿黄流域 60%的外贸货物吞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烟台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与内陆城市的合作交流,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领域。


通过共建“飞地产业园”,实现了沿海与内陆的互动发展,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在这一系列的烟台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市长郑德雁无疑是一位引领方向的舵手。他丰富的履历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见证了他在不同岗位上的耕耘与奉献。



公开资料显示,郑德雁,1969年9月出生,山东五莲人,在职研究生,农学博士,现任山东省烟台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郑德雁自1989年6月起,便在青岛市黄岛区水产局、青岛开发区水产总公司开启了职业生涯,从基层的团委书记、综合办公室主任做起,


积累了扎实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如同一颗幼苗,在基层的土壤中深深扎根,汲取着成长的养分。此后,他在青岛保税区管委会、即墨市、青岛市市北区等地担任重要职务,


历经了综合处处长、综合管理局局长、副市长、代市长、市长、区委书记等多个岗位的锻炼。这一系列的任职经历,犹如一块块基石,筑就了他坚实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智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这些岗位上的磨砺,让他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样的发展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2018年11月起,郑德雁担任临沂市委副书记,2019年7月起,任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进一步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经验。



2021年4月,郑德雁调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党组书记,并于 5 月正式担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他的到来,为烟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在郑德雁市长的领导下,烟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烟台实际的发展政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稳稳地把握着烟台这艘巨轮的航向。他深知经济发展的规律,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变化和机遇,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引领烟台经济不断前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德雁市长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为烟台的发展披荆斩棘。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郑德雁市长也不遗余力。他深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道理,积极推动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来到烟台,为烟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展望未来,相信在郑德雁市长的带领下,烟台市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烟台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推动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让我们共同期待烟台市在郑德雁市长的引领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烟台市   黄河流域   胶东   市长   山东省   烟台   党组   山东   经济发展   领域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