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启动全球征集,共拼琉璃塔的文明碎片

你知道吗?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不仅照亮了金陵城的夜空。

它的琉璃光辉跨越山海,在安徒生的童话间起舞,让凡尔赛宫披上东方瓷袍,甚至在迪士尼的邮票里也有它的身影。

4月18日,2025国际古迹遗址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重回长干里”为主题的全球行动,向全球发出“共享文明记忆”的征集令,邀请各国文博机构、收藏家及公众共同参与这场全球重构行动。

这座见证六百年沧桑的大报恩寺遗址,将通过实物征集、数字重建与学术研究,让沉睡的文物讲述历史,让消失的遗产重现当下,让长干里的文明灯塔照亮人们共同的未来。

五彩琉璃闪耀600年,“天下第一塔”的跨洋基因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有着极高的文化地位,它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渊源颇为深厚,最早可追溯至东吴时期。

明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特敕令工部在东吴旧址进行大规模的拓展建设,由此建成了大报恩寺以及那座声名远扬的“天下第一塔”——九层琉璃宝塔。这座宝塔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早在大报恩寺建造伊始,就彰显出了对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按照明朝的规制,但凡涉及国家营建之类的事务,都需要内官监太监督查,而彼时的内官监负责人正是郑和,这位七下西洋、成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人物。

郑和在西洋之行中,带回了一种在瓷器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钴料——苏麻离青,而这恰恰成为了琉璃烧制的主要用料。琉璃塔上五彩斑斓的琉璃,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是海上丝绸之路技术往来的生动写照。不仅如此,塔身之上那些带有东南亚艺术风格的装饰,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从长干里到世界文明驿站,中国瓷塔进入安徒生的书写

自17世纪后半叶,琉璃塔便以瑰丽身姿叩响了西方世界的大门。西方人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其看作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成员约翰·尼霍夫途经南京时,琉璃塔在其笔端化作令整个欧洲震撼的版画图景。西方人将其誉为“与罗马斗兽场比肩的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使得这座“中国瓷塔”迅速风靡欧洲。

安徒生则在童话《天国花园》中借“东风”之口描绘了塔的奇幻:“我在瓷塔周围跳舞,让所有钟声叮当响起”,足见其在西方文化中的浪漫想象。

琉璃塔的独特设计直接推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革新。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钱伯斯以琉璃塔为蓝本,在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内建造了一座十层中式宝塔,虽因误传将原塔九层改为十层,但其八角形制、五彩琉璃装饰与龙纹雕刻,均是对南京琉璃塔的致敬。这座“邱园宝塔”成为欧洲“中国风”的巅峰之作,至今仍是中英文化交流的见证。

此外,法国凡尔赛宫的“特里亚农瓷宫”亦受尼霍夫游记启发,成为欧洲仿效中国建筑的早期范例。

琉璃塔的影响力并未止步于历史。当代,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全球流行文化中:美国影视剧中的中餐外卖盒常以红色宝塔图案为标志,这一设计灵感正源自大报恩寺塔。

如今,大报恩寺相关文物在全球各地30多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中均有分布,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从考古现场到数字时代,守护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

1856年,大报恩寺与琉璃塔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众多珍贵文物或因贸易往来、或受历史动荡影响,流散至世界各地。然而,这座有着“天下第一塔”美誉的建筑并未真正消逝,它已然化作文化基因,深深融入南京城的血脉。

如今,重建后的新塔依旧延续着“天下第一塔”的传奇,成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地标。不仅承载着长干里六百年的历史回响,更以通体流转的琉璃光晕,在秦淮河畔铸就贯通古今的精神灯塔。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文溪表示:“大报恩寺琉璃塔作为古都南京的地标性文化建筑,曾是西方人阅读中国最初的景象,在早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次全球征集活动,我们希望让散落的文明碎片重归故土,让消失的遗产重获生命、拥有未来。”

此次藏品征集行动,有着多方面重要举措。一方面,扎实做好基础的藏品收集与保护工作,对流失在民间的大报恩寺文物构件、遗址残片、工艺珍品等收藏品妥善珍藏并进行科学保存;另一方面,重塑文化遗产档案,深入挖掘并收集大报恩寺及长干里地区相关的老照片、口述史、回忆录、艺术作品等。

2025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迎来了开馆十周年。此前,博物馆曾通过元宇宙技术复原琉璃塔,也曾举办全球青年创客大赛,推动遗产活化。未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将借助与国际博物馆的合作,收集流散全球的文物与建筑高清图片、数字建模等数字化藏品,探索数字文明时代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重现“消失的遗产”。

站在十周年的这一重要节点上,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已然超越了地域局限。它不仅是南京的文化地标,更是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驿站。在长干里这片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在全球藏家的展柜之中,人们共同守护的,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的碎片,更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

征集范围:

1.古代文物:大报恩寺及古长干寺的佛教造像、工艺珍品、书画钱币等;

2.境外文物: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及体现大报恩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实证;

3.近现代与当代文物资料:与大报恩寺及长干里地区相关的影像文献资料及艺术作品;

4.数字化藏品:文物与建筑高清图片、数字建模、音视频资料等。

征集工作将严格执行文物管理规范,捐赠者可获颁捐赠证书或收藏证书,并予以适当奖励,有意向捐赠或参与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电话咨询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征集热线:025 52657717、025-52009999,邮箱: linwanqiu1991@163.com。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图源: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琉璃   安徒生   历史   欧洲   宝塔   南京   遗址   碎片   文物   博物馆   文化   全球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