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脱欧,死守孤立,产业空心:英国如何沦为只能坐“小孩那桌”

你有多久没有听到关于英国的新闻了?

曾经英国的新闻热度可是跟首相直接挂钩的,从轰轰烈烈搞脱欧的特雷莎·梅跟“黄毛首相”约翰逊,到“一月首相”特拉斯,再到“印度老好人”苏纳克、和工党领袖斯——塔默。

不到8年,英国已经相继换了五任首相,堪称“历史奇迹”。

他们有的是因为脱欧一直脱不掉,于是干脆甩手不干;

有的是因为脱欧拖得太干净,被迫辞职;

还有的是看见“漫山飘红”的财政赤字后,直接辞职甩锅,不惜将保守党连续14年的执政权力拱手让给工党,颇有一种“这破首相谁爱干谁干”的不屑气势。

那么问题来了——脱欧后的英国经济是如何一路下坡的?

是英国执政系统出了问题,还是产业空心所带来的经济反噬?

本期,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当下英国这本“难念的经”。

从艰难脱欧到艰难生活

提到脱欧,很多人认为只要在欧盟宣布自己要脱欧,然后签一纸合同就搞定了。

但其实,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

就拿英国来说,自打加入欧盟后,它就陆续跟欧洲各国在各产业达成了深度融合,并且凭借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逐渐将产业空心化,以此来长期保持英国在欧盟的产业高顺位。

直到2016年,卡梅伦搞“脱欧公投”玩脱了。

原本大家都觉得,公投只是“彰显民主”的游戏而已,没人觉得会真的脱欧,所以上到英国政府,下到企业机构,都没有准备“脱欧预案”。

也因此,当脱欧公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知道下一步棋究竟该怎么走。可眼下木已成舟,即使英国高层有千百万个理由不想“脱欧”,也要执行下去了。

于是在卡梅伦引咎辞职后,特雷莎·梅走马上任,主要领导英国“脱欧”进程,在“脱欧”谈判中为英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并弥合因为此事所带来的党内矛盾和社会分歧。

遗憾的是,这位女首相,不仅没有重振当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英姿,反倒是在欧盟与英国议会之间反复受“夹板气”,可谓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备受折磨。

好不容易谈出一项“脱欧法案”,结果拿到英国议会后,直接不予通过。

自己落不着好的同时,还要被骂是“蠢女人”“有丧权辱国之嫌”,说什么“我‘大英帝国’向来都是跟别国签不平等条约,哪有我们吃亏的份儿?”

显然,英国议会压根就没想好好执行公投结果。

于是,梅姨在经历了3次议会投票失败后,将首相位置交给了约翰逊。

当初脱欧公投的时候,就数他闹得最欢,让他“接班”再合适不过了。

约翰逊一开始还是挺充满激情的,可他很快就发现这事儿有些不对劲——他来来回回又在欧盟跟议会之间跑了两趟,但方案却也始终不予通过。

这让他很是不爽,于是一怒之下直接动用首相权力解散了议会。在重组议会后,才终于让英国在2020年12月31日完成脱欧进程,结束了维持三年半的“脱欧过渡期”。

而这漫长的脱欧过渡期,可把英国自己给坑的够呛。

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英国金融一直处于行业的高生态位,然而脱欧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直接让投资者对英国失去信心。

因为在金融行业向来没有是非对错,哪里稳定安全,资金就会去往哪里,显然,正处于“脱欧过渡期”的英国,并不是世界投资者的首选。

其次是供应链成本的骤然增加。

英国产业结构空心化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农业仅占总产值的0.5%,工业仅占20%,而服务行业则趋近于80%。在脱欧前,英国还能凭借高收益的第三产业躺着赚钱。

可是自从脱欧的风吹过来,未来的贸易往来是否有关税、上游供应链是否稳定、下游销售是否存在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就扑面而来。

英国企业天天盯着英国政府到底能不能脱欧,可这一拖就拖了三年多,结构无法确定,战略无法规划,游戏规则一天一个样,换做哪家企业都吃不消。

更严重的是,在正式脱欧之后,英国企业依然吃不饱饭。

虽然英国仍然与欧盟国家保持贸易自由,但货物入关出关的手续从以前的寥寥几份,激增到平均180份,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换句话说,生意还是那些生意,但用人是越来越多了。

再加上英国的高福利社会,用人成本更翻了翻的往上涨,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利润高速下滑。

然而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才仅仅是开始。

英国的经济寒冬,在约翰逊辞职之后才真正展现。

财政赤字烂摊子——无法改变的死结

2022年,约翰逊迫于压力正式辞去首相职务,他本以为自己是脱欧的功臣,民众会大力支持他,可事实却截然相反,英镑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飙升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约翰逊内阁的频繁辞职,也间接证明——英国经济并不乐观。

到英国历史上第3位女首相——特拉斯走马上任时,她才发现眼前的是多么大的一个烂摊子。

挑重点的讲,特拉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

根据英国财政部统计,2022年至2023年,英国财政赤字为1392亿英镑,占GDP的5.5%。

看起来不算太多,但问题在于——应当如何化解赤字?

上面咱们提到过,脱欧过渡期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重创了英国企业,加上国民福利居高不下,“收入少、花钱多”打破了英国财政赤字的动态平衡。

特拉斯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受限于英国政治的独特性,如果此时增加财政收入,反而会让已经陷入寒冬的英国企业雪上加霜,若民心向背就会失去选票,而选票又是保守党持续执政的关键。

所以特拉斯只能硬着头皮推出了大规模减税计划,想要在动荡期间赢得更多选票。

然而事与愿违,英国市场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迷你预算”减税不但没有起效果,反而让英国金融市场股票、汇率、债券迎来三杀。

通货膨胀加剧,民众生活成本继续飙升。

甚至有英国民众声称,这种激进的经济政策,不亚于苏联当年的“休克疗法”。

这种形容虽有夸张,但也确实能反映问题。

在英国一系列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后,在任45天的特拉斯果断辞职。

此时所有人都在猜测,这场背黑锅的击鼓传花,到底会在哪位首相任期内结束。

紧接着就来到了印度裔首相——苏纳克的时代。

少数族裔担任首相,本来是一件能够振奋人心的好事儿,所有人都希望苏纳克能够在平等视角下改善英国经济结构。但好景不长,阻止苏纳克振兴英国经济的头号敌人,不再是欧盟。

而是俄乌冲突。

随着美国对乌克兰无休止的军事援助,英国也不得不跟注。

从2024年起,苏纳克签署了对乌军事援助的长期合同,从最开始说好的25亿英镑涨到27亿英镑,再到公开保证每年至少对乌克兰援助30亿英镑,这些钱就这么一步步打水漂了。

如果你是英国国民,你会支持吗?

当然不会。

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赤字没有解决,每年还要花出去30亿英镑。

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暴风雨”,国内经济怎能吃得消?

面对此危机,苏纳克倒也不急,他想到的解决办法非常“朴素”,那就是涨税。

没错,特拉斯没把税降下去,反而让税收直接反弹至高位。

根据英国财政机构数据表示,苏纳克在位期间,英国税收占国民总收入的37%,是继1948年后最高的税收幅度,达到70年最高水平。

通过高额的税收,这才将飘忽不定的财政赤字稳住。

当然受苦的依旧是英国老百姓。在经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后,英国民众又迎来重税的压力。面对这种病入膏肓似的经济现状,很难有人为苏纳克喝彩。

从脱欧开始,再到2024年,英国民众在生活一系列高压下逐渐对保守党失去信心。

一场惊人的“政治地震”正在英国展开。

工党误国,还是工党救国?

2024年7月4日,英国举行下议院选举。

作为英国政治的核心机构,下议院选举将关乎哪个党派会成为新的英国掌舵人。

然而这场选举结果却震惊世界,工党一举拿下410个下议院席位,而保守党仅获得131席,这意味着执政14年的英国保守党以惨败落幕。

与此同时,苏纳克也在保守党惨败之后,离任英国首相。

工党拿下了夸张的席位数量,恰恰客观反映了英国经济在脱欧之后的颓废,民众抱着死马当活马医,选谁都比选保守党好的态度,愿意给工党一次机会。

但,工党真的抓得住吗?

2024年7月5日,英国工党党魁——基尔·斯塔默正式出任英国首相。

斯塔默作为工党代表,执政思路自然是保证英国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国民福利待遇,工资、社保继续上涨。

这也让他短期内获得英国民众的一致好评。

可还是那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脱欧所带来的经济阵痛并没有完全愈合,财政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再提高社会福利。

是否是饮鸩止渴呢?

如今,斯塔默所带领的英国工党已经执政一年多,在英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在这一年内几乎没有,世界再也没有听见英国所发出的声音。

谁也不知道,这是一切走向平静的结局,还是暴风雨到来前的最后宁静。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是不争的事实,英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并且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那么,回首看脱欧这10年,真的要把英国衰落的罪魁祸首,怪在脱欧这件这件事吗?

高处不胜寒,但荣光不在

其实,英国脱欧闹剧,是英国在国际博弈中逐渐失权的必然产物。

民众之所以选择支持脱欧,来源于对政治与经济独立性的深度渴望。

脱欧是好是坏,也许民众根本不在乎,但脱欧至少意味着政治独立、经济自主、英镑掌控在英国人自己手里。而这些,恰恰是英国重新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必然途径。

当年约翰逊作为英国脱欧的拥趸,凭借一句“Take back control”(夺回控制权)的口号,就激起民心,这也恰恰证明英国对恢复霸主地位的渴望。

在约翰逊的规划下,英国应该重新恢复“伟大不列颠”外交,即在国际政治与经济活动中独立自主,不再当美国的小弟,反而希望日后能跟美国与欧洲“平起平坐”。

这种高傲的外交战略,正是英国想要“蔑视欧亚”、“夺回美英关系自主权”的前兆。

不妨我们将眼光放长远。

英国第三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逐渐下降。

如今英国在汽车工业比不上中国、传统电子比不上荷兰美国、工业比不上德国、服装奢侈品比不上法国、甚至连餐饮也比不上西班牙……

英国民众在竞争当中日子过了一年不如一年,自然就会产生脱欧的打算。

这才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以至于闹剧持续到今天。

所以,英国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脱欧,而是帝国辉煌早已不在,在没有殖民地持续输血后,在缺世界的红利逐渐吃干净后,英国的荣光早已不在,这是掠夺者必然经历的结局。

更是傲慢者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失去霸权后,一向引以为傲的君主立宪还是否存在“优越性”?

咱们就搬好小板凳,切好西瓜,好好看这场热闹大戏就行,说不定还会有惊喜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历史   英国   孤立   绝望   小孩   产业   工党   首相   约翰逊   保守党   财政赤字   经济   民众   议会   英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