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这段条文是《伤寒论》中关于“谷疸”病发生机制和治疗禁忌的论述。下面结合我个人理解谈谈谷疸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启示。
伤寒论条文
1. 阳明病,脉迟
阳明病:通常指阳明经证或者阳明腑实证,典型脉象应是脉大、脉实、脉滑数,代表里热炽盛。
脉迟:主寒、主虚。在阳明病的背景下出现迟脉,这是一个矛盾的、非常关键的辨证要点。提示我们,这个病证不是典型的实热证,本质是中阳不足,运化无力,属于太阴虚寒为本,夹杂湿邪郁遏的情况。
2. 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
食难用饱:中焦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减弱,所以不敢吃饱,吃饱则难以运化。
饱则微烦头眩:一旦吃饱,加重脾胃负担。食滞于中焦,与内湿相结合,郁而化热。这个“热”是郁热,不是阳明实火。
微烦:郁热上扰心神所致。
头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上蒙清窍所致。
以上症状是脾虚不运,湿食停滞导致的。
眩晕
3. 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
必小便难: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内停。湿邪无出路,所以小便必然不畅利。
此欲作谷疸:中焦虚寒(脉迟)、食滞(食难用饱)、湿郁化热(微烦)、湿无出路(小便难),最终导致水谷之湿浊郁结在里,发展为“谷疸”。谷疸的病机是“湿邪内蕴”,主要表现是身目发黄、腹满、食即为满。
黄疸
4.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虽下之:医生如果被“微烦”、“腹满”这些类似阳明腑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误用了苦寒攻下之法。
腹满如故:用了下法之后,腹满的症状丝毫未减。这是因为腹满的根源是脾虚不运和气机壅滞,而非燥屎内结。攻下法重伤脾胃阳气,使病情加重。
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脉迟揭示疾病的本质是寒湿,而非实热,因此禁用攻下法。
腹满
临床启示:
1. 临床上,不能见“满”就攻,见“烦”就清,必须脉症合参。
2. 本证的本质是太阴虚寒,运化失职,导致水谷不化,湿浊内停。湿郁日久,可局部化热,根本在于寒湿。病位在脾胃,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为脾虚,标为湿阻)。
3. 正确的治法应当是温运中阳,健脾化湿,可能合用消导之法。临床可以选用茵陈五苓散、理中汤加茵陈等方剂。禁用攻下法。因下法伤阳损正。
4. 这条条文描述了消化功能紊乱、胆汁淤积性或肝源性黄疸的某些类型(尤其是偏于寒湿者)的病理过程。在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肝炎、肝硬化等出现类似症状者,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提醒医生,治疗黄疸或腹胀满,必须分清寒热虚实,不能一见“疸”或“满”就认为是湿热而盲目清热利湿或攻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为中医经典知识分享,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鸿玉中医
2025年10月21日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