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收获季马上就要来了,然而中国这边,连续四周一份美豆订单都没下,这可是特朗普上台以来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美国总统特朗普
咱们先来看看,美国农业部放出来的数据,9月份中国从美国买大豆的订单,连续四周都是 “零”。
要知道,以前中国可是美国大豆的 “大买家”,最多的时候一年能买2500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的六成。现在突然“清零”,美国豆农直接慌了。
爱荷华州中北部有个叫希尔的农民,手里有1000英亩地,专门用来种大豆和玉米,今年眼看要丰收,却没人收了。
他跟当地媒体说:“去年还能靠补贴撑撑,今年补贴连农机贷款都不够还,再这样下去只能卖农场了。”
不光是他,全美国50万豆农都面临这问题。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最近在一次农业展上指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没有足够的需求来弥补中国市场的空缺。
换而言之,对于美国豆农们来说,中国无可替代。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表达担忧
就连特朗普,也不得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中西部那6个农业州,属于是关键票仓。
所以他前阵子特意在社交平台上喊话,让中国把订单翻4倍,结果呢?依旧不顶用。
中方把800万吨大豆订单全给了南美洲,不仅9月份对美国的大豆采购量直接“清零”,就连10月份也接着从南美购买。
为啥中国不买账?其实并非美国说的 “故意打压”?这事得从7年前特朗普自己埋的雷说起。
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对中国加关税的时候,就有人劝他 “别这么干,会出事”,可他不听,觉得中国离了美国大豆不行。
当时美国豆农损失惨重,政府发了230亿美元补贴,结果只够填40%的窟窿。
美国大豆
按说吃了亏该改吧?可特朗普2025年又加码了,想用高额关税逼中国 “低头”。
但他没想到,中国这七年早就在背地里下了大功夫,把 “后路” 铺得稳稳的。
一方面是找 “新伙伴”。现在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的72%,阿根廷、秘鲁也跟着沾光,今年对华出口涨了超过30%。
另一方面是 “自己省”。国内饲料企业早就在减豆粕用量了,比如把猪饲料里的豆粕占比降到10%,一年就能省不少成本。
全国这么推广下来,一年能少用数千万吨大豆,相当于以前从美国买的七成多。
等到2025年美国再加关税,中国早就不依赖美豆了 ——
你加你的税,我买我的南美豆,还能自己省着用,自然不用看特朗普的脸色。
中国和巴西深化农业合作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其实这事远不止 “买不买大豆” 这么简单,背后是两种全球化思路的较量,更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先看美国的思路:一直觉得自己是 “老大”,想靠关税、补贴控制市场。
以前美国大豆占全球出口的41%,觉得中国没了它不行,所以敢随便加关税。
可没想到,市场不买账。中国转买南美豆,欧盟、墨西哥也跟着学,现在美国大豆的全球份额只剩28%,巴西反倒成了第一,占了40%。
而且美国的补贴也撑不下去了,230亿填不满窟窿,还让豆农养成了 “等补贴” 的习惯,现在补贴跟不上,破产潮就来了。
特朗普还需要维持票仓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的政治麻烦。中西部那 6 个农业州,本来是共和党的 “铁票仓”,现在豆农生意做不下去了,对特朗普的支持率自然开始下跌了。
所以特朗普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取消剩余关税的话,自己 “强硬对华” 的形象就没了;不取消的话,票仓就岌岌可危,而这都是他自己当初单边政策埋下的祸根。
再看中国的思路:不搞 “垄断”,搞 “共赢”。
跟巴西合作,不光买大豆,还帮人修铁路、建码头,让巴西能长期稳定供货;
跟阿根廷、秘鲁等国合作,也是互利互惠,所以这些国家都愿意跟中国打交道,因为能够看到长期的好处。
这种 “共赢” 的思路,让中国在大豆贸易里越来越重要 —— 不是靠 “买得多”,而是靠稳定的供应链、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有跟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港口贸易
现在美国终于认清现实:中国在大豆贸易里的 “无可替代”,是靠实打实的布局拼出来的,不是靠谁的 “施舍”。
靠单边政策、极限施压没用,只有尊重市场规律、跟人互利合作,才能在全球产业链里站得住脚。
美国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后类似的 “订单清零”,可能还会发生在更多领域。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