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卓越,15年稳居华为权力核心,他才是任正非最信任的2号人物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2008年,深圳,华为总部。一个穿着普通西装、说话轻声细语的中年男人,走进了任正非的办公室,手里只有一份数据报告和一张试验图纸。

那年,华为刚刚在欧洲签下第一份突破性的3G大单,国内却在为“小灵通”技术押错方向焦头烂额。

任正非看着他递过来的报告,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把手上的烟掐灭在烟灰缸里,说了一句:“干得不错。”

这个男人叫徐直军。他不是华为的元老,但他几乎参与了华为每一次关键转型。

从火箭弹道系统,到欧洲通信市场,从“圣无线”的封号,到轮值董事长的权杖……他用三十年时间,在华为的版图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火箭弹道到交换机,他靠“不要命”打出开局

徐直军的出身,不算惊艳。1967年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高考恢复没几年,他就考上了益阳师范高专物理系。那时候,谁都以为他以后会当老师。可他偏不。他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主攻的方向是火箭弹道系统。

这玩意儿,是正儿八经国防级技术,搞的是弹道优化,数据建模,模拟系统,极度烧脑。

1988年到1993年,他都泡在实验室里。按说,以他的背景,去航天院、兵器所、国防大学,哪个不是铁饭碗?可他偏偏选了个“最不靠谱”的方向:加入还没出名的华为。

那年,华为刚刚从JK1000失败的阴影里爬出来。任正非几乎把身家全压在了“C&C08”数字交换机项目。

徐直军来了,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华为把智能平台的底层逻辑给搭起来。他干活不要命,白天写代码,晚上调系统。

1994年8月,江苏邳州试机成功。售价比西门子便宜三成,性能却不输。那一年,华为卖了8个亿。

一年时间,他从技术员升到智能平台项目经理,再到研究院成立后直接坐上智能业务部总经理的位置。

那会儿,华为内部流传一个说法:“基础业务有老徐,智能业务有小徐。”这个“小徐”,就是他。

俄罗斯的零订单,他用一块电源模块敲开市场

1996年,华为开始海外扩张。第一站选的是俄罗斯。这活儿,没人愿意接。冷得要命,语言不通,市场极度排外。可徐直军主动请缨:“我去。”

第一年,华为在莫斯科国际通信展上,连个像样的展位都没抢到。展台被冷落得像个垃圾堆,连本地运营商都懒得看一眼。

可徐直军死磕。他天天坐在展台上,带着翻译,一个个讲解产品,厚着脸皮约饭,跟人喝酒、聊天、谈合作。

1997年,俄罗斯经济崩盘,卢布暴跌。爱立信和诺基亚全撤了。华为呢?留了下来。徐直军没跑。

为了打破僵局,他干了件“疯事”:豪掷1.5亿港币包下整架飞机,把几十个俄方高层请到香港,现场看设备、谈合同、吃饭喝茶。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俄罗斯人改观。1999年,华为拿下第一张订单:一块电源模块,38美元。

别人笑,说“华为真寒碜,连这都接”。徐直军说:“零的突破,不在于金额,而在于门被打开了。”

三年后,订单滚雪球一样来了。2003年,俄罗斯市场销售额破亿美元,独联体市场超过3亿。到了2018年,光是俄罗斯一个市场,营收就干到了143亿元。

2003年,华为押错“小灵通”,国内吃了大亏。任正非决定转向欧洲市场。可欧洲是什么地儿?

沃达丰、法国电信、德国电信,全是行业天花板。想进去,没资源、没关系、没品牌,凭什么?

徐直军再次上场。这次,他干脆提出了一个策略:“压强原则”。就是集中所有资源,只攻英法德意西五国,目标就是签下全球TOP 10运营商。

为了拿下沃达丰的订单,他带队驻扎伦敦半年,为了签法国电信,他在巴黎连住100天,把法方所有网络节点跑了一遍。

德国电信更难啃,他直接把样机背到汉堡,现场演示,用技术打动对方。

三年,他签下12家顶级运营商。2005年,华为海外收入第一次超过国内。2008年,徐直军主导开发的全球首个分布式基站问世,比对手快一代。

华为无线业务从此被业内称为“圣无线”。那一年,没人再怀疑华为能不能做欧洲市场。技术、价格、服务,徐直军把三板斧砍得死死的。

从技术男到战略中枢,他是任正非最信任的“刀锋”

2007年,徐直军卸任无线产品线总裁,进入战略与Marketing体系。三年后,华为董事会成立,他成为副董事长,进入真正的权力核心。

他是轮值制度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执行者。2011年到2016年,他担任轮值CEO,2017年至今,轮值董事长三次,2025年目前还在任期内。

关键在于,任正非敢把千亿级的项目预算交给他。

比如手机业务,任正非一开始极为反对造手机。他说:“谁提造手机就撤职。”徐直军顶着压力,硬是说服他投了10亿。

几年后,华为手机杀进全球前三,占利润超50%。任正非后来笑着说:“这狐狸,嗅觉比我还准。”

再比如“2012实验室”,那是华为的未来技术仓库。5G、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全是从这儿孵化出来的。徐直军是最早推动者。他不看短期利润,只盯“十年后的优势”。

徐直军在华为内部有一张“嘴硬”的名片。2012年高层民主生活会上,有人提了三个问题:“任正非懂市场吗?懂技术吗?懂管理吗?”全场几百人,只有他一个人投了反对票三次。

他还当众调侃任正非:“老板懂什么管理?IPD他就知道三个字母。”

可他不是乱喷。他是真信“组织大于个人”。他推动末位淘汰制,每年淘汰5%的员工。他说:“怕得罪人,组织就僵化。那就是不负责任。”

有一次,有研发员工在内部吐槽食堂饭菜贵难吃。徐直军写了篇《告研发员工书》,痛骂“葛朗台式吝啬”。

还建议:“要不请你们部门领导来当厨子,干三个月试试。”任正非看完后批示:“此文写得何等好。”

在华为内部,徐直军是“技术赋能派”,不是“整车制造派”。2023年,他公开批评余承东滥用华为品牌,反对亲自造车。

他主张的是“汽车界的博世”战略:做零部件,做操作系统,做标准。

在AI上,他也泼了冷水。2024年全联接大会,他说:“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大模型,算力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能用。”

结语:

徐直军不是一开始就站在C位的。他靠的是技术出身,市场实战,战略布局,一步步爬到今天。他敢说、敢干、敢顶撞,但从不越界。他懂技术,但更懂管理;他讲规则,但也能破局。

任正非说他是“狡猾的小狐狸”,但其实他是那个最像“狼”的人:谨慎、沉稳、凶狠,永远知道什么时候出击,什么时候隐身。

所以,外界总在猜“谁是接班人”,但在华为内部,没人怀疑:徐直军,就是那个最不可替代的“2号人物”。

参考资料:

徐直军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为期半年——2025-04-01 10:29·中新经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华为   战绩   权力   核心   人物   卓越   技术   俄罗斯   市场   弹道   欧洲   益阳   系统   订单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