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能破局吗?外卖补贴持久战下,新茶饮的求生路

补贴下的梯队分化

2025年上半年,新茶饮市场被外卖补贴搅得火热。

原本十几二十块的现制奶茶,现在两三块就能买到,有的甚至能0元入手。

这种低价狂欢让不少品牌营收涨了,但“新茶饮六小龙”的业绩差距也越拉越大。

第一梯队里,蜜雪冰城、古茗和霸王茶姬的营收都有双位数提升,门店数量也在增加。

蜜雪冰城营收规模最大,古茗增速排第一,霸王茶姬却有点特殊。

霸王茶姬一季度营收还好好的,到了二季度旺季,增速就掉下来了,单店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本来想觉得是它家产品出了问题,但后来发现,主要是没参与外卖价格战,部分顾客被其他低价品牌吸引走了。

奈雪的茶就更明显,直接落到了第三梯队,营收还降了,净利润也是负的。

很多人以为是补贴影响了它,其实不是,奈雪一直走大店、直营路线,单店成本本来就高,这两年又在关低效门店,商业模式让它在补贴大战里没占着优势。

这种梯队分化其实不是偶然,参与补贴的程度、自身的经营模式,都在悄悄影响着这些品牌的位置。

两条路的博弈

面对补贴,六小龙里其实分了两种选择,霸王茶姬选了不参战,创始人说要做高价值品牌,不想被低价拉低调性。

这想法能理解,它家核心单品“伯牙绝弦”要是加入价格战,顾客习惯了低价,以后再涨价就难了,门店赚钱也会受影响。

而且它对门店要求严,饮品搅不够圈、奶昔机停留时间不够都要受罚,真要打价格战,为了出餐快可能就得牺牲品质,这对高端定位的品牌来说,确实不是好事。

靠品牌和产品这条路也有弱点,新茶饮的产品模仿门槛太低了,就像瑞幸出的“轻轻茉莉”,和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很像,价格还更便宜。

消费者的喜好变得又快,今天喜欢原叶茶,明天可能又换口味了,品牌想一直靠产品留住人,难度不小。

蜜雪冰城走的另一条路就稳很多,它其实是做供应链生意,超六成的食材都是自己生产,核心食材几乎全是自产,再加上几万家门店的规模,成本压得很低。

不管市场流行什么口味,它都能低成本复制出来,再以低价卖出去。

这种供应链优势,不是其他品牌轻易能学来的,也让它在补贴大战里不用太慌。

跨界出海的挑战

除了应对补贴,六小龙也在找新的增长方向,出海和跨界是最常见的两种。

蜜雪冰城在海外开店很多,2024年底快五千家了,霸王茶姬上半年也有两百多家海外店,主要集中在东南亚。

这些地方的消费者对低价茶饮接受度高,它们的产品也能适配当地口味,出海这条路算是走通了一部分。

还有不少品牌盯上了咖啡赛道,蜜雪冰城有“幸运咖”,沪上阿姨出了“沪咖”,茶百道也孵了新的咖啡品牌。

本来想觉得这是个好方向,毕竟咖啡受众也广,但后来发现,瑞幸、星巴克这些专业品牌已经占了不少市场,新茶饮品牌想分一杯羹,还得找到自己的特色才行。

霸王茶姬的跨界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居然开始卖衣服,推出的牛仔外套、短袖,价格和一线品牌差不多,一件外套四百多。

它之前也做过披肩、墨镜这些周边,但卖正式服装还是第一次,很显然,消费者不买账,有人调侃“花几百买奶茶牌衣服,实在没必要”。

可口可乐也做过跨界周边,人家是几十年的品牌,大家认它的文化和符号,霸王茶姬还年轻,品牌故事没讲透,这么跨界怕是很难做成第二增长曲线。


说到底,外卖补贴持久战还没结束,但六小龙已经很难再形成统一战线了。

有的坚守品牌,有的靠供应链,有的在跨界出海里摸索。

未来谁能走得更远,不是看谁在补贴里赚了短期的钱,而是看谁能把自己的优势稳住,找到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毕竟补贴总会停,真正能留住消费者的,还是品牌的硬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食   持久战   生路   战线   外卖   品牌   低价   霸王   梯队   消费者   小龙   价格战   口味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