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期 | 拆解上市公司:大洋电机

大洋电机全称叫做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广东省中山市,股票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鲁楚平,实际控制人是鲁楚平和彭惠,组织形式属于大型民企,审计机构是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分类

申万一级行业:电力设备(363家)

申万二级行业:电机(25家)

主要概念

大洋电机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有人形机器人,充电桩,数据中心,新能源车,氢能源,燃料电池,股权激励。

股东数量

股价历史表现

核心业务逻辑

大洋电机这家公司核心业务逻辑就是先靠空调、洗衣机里那些小电机赚稳钱,再把这套做电机的本事搬到汽车上,也就是给电动车做驱动电机和电控,顺带给氢燃料电池车做空压机、循环泵等。

从营收构成来看,大洋电机2024年121亿的营收里,大约73亿元来自“空调、风扇里那台小电机”,也就是家用/商用通风电机,占比58%。生产过程是从国内几家大型钢厂、铜厂买硅钢片和漆包线,冲片、绕线、浸漆、装配都在中山、湖北和越南三地工厂完成,做好以后直接卖给格力、美的、海尔这些空调厂,也卖给做新风系统、数据中心风机的集成商。价格按“铜价+加工费”锁死,一年走量7500万台,靠把人工和运费压到每台20块以内,拿24%左右的毛利,是整个公司的现金奶牛。

第二大产品是起动机和发电机,占总营收26%。原料差不多,也是硅钢、铜线、铝壳,但多了半导体整流桥和调节器芯片,关键件自己绕线、嵌线、装配,毛坯件外购。产线放在芜湖、潍坊和柳州,做完以后一条线卖给奇瑞、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做整车配套,另一条线走售后市场,卖给各地汽配城和维修站。

再往后18个亿才是“新能源电驱动总成”,占全年营收约15%。这块不再只卖裸电机,而是把电机、电控、减速器捆在一起做成“三合一”盒子,卖给长安深蓝、塔塔、东风易捷特等整车厂。原材料除了铜钢铝,还多了功率半导体和碳化硅模块,自己把最值钱的扁线定子、逆变砖、壳体都啃下来,剩下轴承、齿轮外采。产能目前在上海、潍坊、芜湖、十堰、重庆五地,泰国和摩洛哥的新工厂还在建,2025年才能放量,虽然这块业务占比不高,却是未来增速的关键开关。

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大洋电机处于产业链中段,前后都被捏住。往前看,铜、铝、硅钢、稀土磁钢虽是统货,公司靠集中采购+电子招标锁价,再拉上供应商一起做成本优化,能把采购成本压得比行业平均低一些,但对上游仍没有实质定价权,只能靠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把价格波动熨平。

往下游看,家电电机卖给格力、美的、海尔,这几家是核心客户,订单大,但年降是惯例,条件不松。汽车件客户更分散,潍柴、玉柴、长安深蓝、塔塔、雷诺都合作,但得先过客户准入、拿量产定点才能有订单,价格一年一谈,公司在对方采购里占比有限。

在中游制造这个环节里,它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精益生产和自动化把单位成本压到比别人低,良率比别人高,交期比别人快,比如搞“机器代人”、建数字化产线提效率,用这些换一点弱议价空间,也就让客户端不好意思把价格压得太狠,谈不上真正定价权。

氢燃料业务规模尚小,已和多家头部客户做产品验证,800W、4.5kW高压散热风机还拿了小批订单,但绝对采购量仍低,议价空间依旧微弱。

整条链上,它靠产能规模和执行效率保住订单,不过它不只是大型代工厂,毕竟有4200多项专利,还能做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氢燃料BOP这些技术件,公司利润是靠成本挤+技术附加值撑起来的,不是靠谈定价权来的。

竞争对手

在家电电机赛道,大洋电机首先要面对的是美的旗下的威灵电机,自产自配,成本摊在整机里,价格可以做得更低。接着是卧龙电驱,低价抢份额但规模仍低大洋一头。日本电产、美蓓亚、万宝至这几家外资则把控高端外转子直流无刷市场,技术领先、报价高,吃掉高端机型订单。国内还有江苏雷利、华阳智能、凯邦、金龙机电等一票专业厂,产品同质化,谁拿到大客户谁就能上量。

转到汽车零部件,传统起动机、发电机领域,大洋电机与博世、法雷奥正面竞争,二者手握全球主机厂认证,品牌溢价高。国内则有方正电机、精进电动、联合动力围着同一批整车厂抢定点。新能源电驱动系统里,比亚迪弗迪动力自给自足约占整体市场3成,剩余“第三方”赛道里,汇川技术、卧龙电驱、方正、精进、联合动力、时代电气都在推扁线+碳化硅方案,技术迭代快,价格年降幅度10%起步,大洋电机虽位列二线头部,但份额并不稳固。

氢燃料电池辅件市场更挤,亿华通、国电南瑞、氢璞创能已拿到大部分客车与重卡系统订单,大洋电机只能凭高速风机、水泵、多合一控制器打侧翼战,出货量仍处第三梯队。

总结来看,它每条产品线都陷入“前有外资品牌卡位、后有大厂自配、同行低价围剿”的三明治格局,在这些头部企业中,没有谁能被轻易甩掉,也没有谁绝对领先,竞争将长期胶着。

财务情况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7个多亿,增幅不到8个点,但净利润从6.3亿元一口气涨到8.9亿元,增速超过4成,经营现金流净额也同步增长了27%,达到24.7亿元。业绩能提速,主要是海外空调客户追单,屋顶机、畜牧风机卖的很好,直接把电机出货量拉高两成,二是新能源车虽然卷,但公司靠增程发电机这个冷门赛道混成"隐形冠军",单品利润高,还有就是铜铝钢材一路跌价,公司顺手囤了点低价原料,成本省下2个点。

盈利质量同样拿得出手,综合毛利率22.2%,放到电机行业里属于妥妥的“上游圈”。净利率7.5%,净资产收益率接近10%,两项指标都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截。

偿债方面,公司继续保持着“低杠杆、高缓冲”的姿态。资产负债率47%,流动比率1.54,速动比率1.24,财务费用还做到了负的,债务压力比较小。

2025年半年报业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34%,公司即将发布三季报,有兴趣的到时候可以关注下新数据。

行业情况

电机是“电”和“动”之间的翻译官,只要用电驱动的地方就有它,行业把电机粗暴的切成四块:家电、汽车、工业控制、高端精密,每一块都在发生三件事,旧机器换新、能效等级被强制抬高、直流无刷化快速替代传统交流电机。

先说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都要用电机,一年全球需求约25亿台,中国生产近7成。过去两年“以旧换新”国补把能效门槛直接拉到新一级,老电机效率80%以下,而新一级要求90%以上。上游硅钢、电磁线、功率模块因此受益,中游做定子、转子、绕线设备的公司订单排到2026年,下游美的、海尔、格力把无刷直流电机渗透率从2022年的45%拉到2024年的70%,而且还在往上赶。政策2025年继续扩品类、提高补贴上限,需求能见度至少看到2027年。外需同样热闹,2024年家电出口额突破712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空调出口近9000万台,无刷直流电机跟着水涨船高,做出口电机的企业基本满产。

再看汽车。电动车爆发把“电机”从配角变成核心动力,一辆车至少一台驱动电机,混动再加一台发电机,风扇、压缩机等辅机全部无刷直流电机化。驱动电机技术路线清晰,扁线、油冷、碳化硅控制器、800V高压,谁能把四项凑齐,谁就能拿到整车厂定点。行业格局尚未固化,比亚迪自给率最高,第三方供应商里联合动力、汇川、中车、方正、大洋电机五家混战,2024年CR5才58%,远低于传统家电电机。

工业和高端市场相对小众,但利润丰厚。伺服电机、直线电机、高速主轴电机用在机器人、半导体、精密机床上,外资仍占60%。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半导体国产化带来新增需求,2025年伺服电机中国市场规模预计550亿元,年复合增速9%,国产替代是长期主线。

一句话总结,电机行业正由“傻大粗”转向“高效智能”,政策强推+技术换代+成本内卷三力叠加,未来五年是龙头收割份额的黄金期,谁先扩产、谁先自动化、谁先拿到高端客户,谁就能在1.5万亿美元的大池子里分到更大的那块蛋糕。


不得不了解的公司发展史

大洋电机成立于2000年,最初是做家电里面的微特电机起家的,您可以简单把电机理解成让电器转起来的“心脏”。靠着优秀的产品质量,它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并于2008年成功登陆深交所。

上市之后,公司不再满足于只做家电配套,开始谋划更大的市场,它选择了一条快速扩张的路径:通过“买买买”来进入新的领域。

从2011年到2016年,大洋电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收购,它先是收购了奇瑞汽车旗下的芜湖杰诺瑞,进入了汽车起动机和发电机领域。接着,在2014年和2015年,它收购了北京佩特来和美国佩特来集团,进一步强化在传统车辆电器领域的布局。

关键的一步发生在2016年,公司收购了上海电驱动100%股权,这笔交易让它直接切入了当时正热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驱动系统的赛道。同时,它又参股了加拿大有名的氢燃料电池公司巴拉德,提前布局氢能源业务。这一连串的收购,短时间内迅速帮大洋电机搭建起了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甚至未来氢能源技术的业务框架,目标是成为动力系统的综合供应商。

然而,激进的扩张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收购的这些公司,特别是上海电驱动,后续的实际业绩远远没有达到当初的承诺,随后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行业成本压力向上传导,导致这些被收购的子公司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终于在2018年,问题爆发,大洋电机因为收购形成的商誉大幅减值,不得不计提了接近2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当年巨亏了近24亿元,这把过去几年赚的利润几乎都赔了进去。

这次“爆雷”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大洋电机开始深刻反思,战略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它不再盲目依靠外部收购,而是转向强调“内生性增长”,更加注重技术自主研发和稳住其深耕多年的传统优势业务,也就是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这部分业务至今仍是公司收入和现金流的压舱石,常年贡献约六成的营收,服务美的、格力、海尔等全球主要家电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它也不再只是简单提供零件,而是着力研发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也更高的“电机+电控+减速器”一体化动力总成系统,并成功为小鹏、奇瑞等车企提供配套。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业绩逐步修复,净利润从2019年的5000万增长到2024年将近9个亿。

最近几年,公司也着眼于未来的产业风口,在2025年年初设立了人形机器人电机项目组,并投资相关机器人公司,试图将电机技术平移到新兴的人形机器人关节上。此外,公司也被媒体报道称于2025年9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谋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总的来看,大洋电机从一家传统的家电电机供应商,经历了借助资本扩张的喜悦与阵痛,通过战略调整,逐步转型为一家在建筑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和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均有布局的全球化企业。

每天拆解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财经   大洋   上市公司   电机   公司   家电   新能源   汽车   技术   行业   海尔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