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六安新周报】
茶香袅袅,古韵悠悠。2025 年 4 月 26 日下午,由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六安市文化馆承办的 “一叶载千年 解锁六安茶的新生密码”—2025 清风茶会文化雅集活动,在市文化馆小剧场举办。200 余位观众现场沉浸式体验,超2000 名线上观众同步 “云赏茶韵”,共赴这场茶文化盛宴。
现场布置还原了六安“昇平茶馆”历史旧貌,各类茶具错落有致摆放,袅袅茶香飘散在空气中,古色古香的布置让人仿若穿越回古代茶坊。活动开场,文化馆 AI 馆员“鼓咚咚”吟诵明代三位翰林的《咏六安茶》,“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清脆的声音搭配先进的数字技术,古老诗词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奇妙火花,瞬间点燃文化氛围。随后,茶文化知名学者丁以寿教授及王少武、程俊生等五位六安茶研究领域资深人士、非遗传承人,以访谈形式,为大家揭开霍山黄芽、黄大茶、六安篮茶、舒城小兰花、六安瓜片的神秘面纱。
丁以寿教授从霍山黄芽废团改散的历史切入,通过解读历代文人墨客关于霍山黄芽的诗词,带领观众回溯霍山茶区往昔辉煌,感受六安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徽省徽茶研究会常务理事、六安市茶叶协会副秘书长王少武结合 “露蕊纤纤才吐碧” 等诗句,不仅阐述了黄芽从种植到采摘、制作的独特工艺,还深入分析了目前霍山黄芽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让观众对其从工艺到市场有了全面认识。
国家级制茶大师、霍山黄芽和黄大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程俊生,以当下流行的奶茶 “晴山栖谷” 为引子,兴致勃勃地分享道:“大家都爱喝这款奶茶里的‘锅巴香’,这背后是黄大茶独特的烘焙工艺。” 他详细介绍了黄大茶的制作工艺,及公司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经验与成果,展现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新活力。
六安篮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周浩,用生动的语言为观众讲述了自己十余年间重走万里茶道的经历。同时,分享了六安篮茶从皖西大别山区,经过茶船古道,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飘香海内外的发展现状。
舒城小兰花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贤葆和大家分享了 “小兰花” 名字的几种有趣说法,还揭秘了舒城小兰花 “三兰三香” 的独特奥秘,即干茶显兰形、汤色似兰泽、叶底若兰瓣,以及兰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使观众对舒城小兰花有了全新的认识。
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顾修莉介绍了近年来她在茶艺技能培训方面的实践探索,为观众提供了实用的茶艺知识,也展现了六安瓜片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茶会形式多元,不仅有深入的茶文化解读,还精心安排了古琴演奏环节,带领观众感受琴茶相融的高雅意境。现场还展示了旧时六安茶叶包装、民国茶叶价格表等众多与六安茶相关的珍贵藏品。在嘉宾解读六安茶的同时,“无相茶局” 盲品猜茶、观众朗诵六安茶诗等互动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观众们踊跃参与,在茶烟氤氲间揭开六安茶的 “身份密码”。
此次茶会以茶为媒,通过文化的加持,将六安的茶旅融合推向更深更广的新空间。未来,六安市文化馆将持续发力,不断为广大观众带来多维度的文化讲述,创新举办清风茶会文化雅集等品牌活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讲好六安文旅故事,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姗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