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这行当,门槛高得吓人,但总有那么几个人能杀出一条血路。虞仁荣就是其中一个,从宁波乡下小子起步,愣是把韦尔股份玩成了千亿级别的玩家。现在他的豪威集团市值1600亿,直接挤进英伟达的供应链,这事儿搁谁听都得说一声牛。
黄仁勋那边的AI帝国,本来就够耀眼了,现在搭上中国这块儿视觉芯片,智能驾驶的未来怕是要多出不少看头。虞仁荣这步棋,走得稳当又长远,背后是多少年攒下的家底儿。
虞仁荣这人,1966年生在宁波镇海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从小就知道赚钱养家不容易。1979年进镇海中学,六年苦读,1985年高考宁波镇海区第一,考上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大学里他不光埋头学,还挺会折腾。
80年代中期在海淀倒腾模拟试卷卖钱,够自己几年学费了。1990年毕业分到浪潮集团,干了两年销售和技术活儿,很快就腻歪了,1992年跳槽去香港龙跃电子当北京办事处销售经理。那六年,他把电子元器件的渠道、流程和客户都摸得门儿清,积累了不少人脉。
1998年,虞仁荣单干了,办了北京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主营代理高利润电子产品和元器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公司顺风顺水,利润冲到1000万美元,在北京电子经销商里稳坐头把交椅。但虞仁荣不是满足于赚差价的人,他觉得代理商这活儿天花板太低,没啥发展空间。
2007年5月,他在上海成立韦尔半导体,一头扎进实业,自主研发芯片,一手抓代理分销补贴资金。半导体研发烧钱又费时,他咬牙坚持,用分销的钱养研发。2017年,韦尔股份在上交所上市,产品线从简单元器件扩展到射频芯片、宽带滤波芯片等领域,公司市值蹭蹭上涨。
虞仁荣的眼光,一直盯着图像传感器这块儿肥肉。2017年6月,他就盯上北京豪威,开始筹划收购。那时候豪威已经是CMOS图像传感器(CIS)的老玩家,但体量和韦尔不是一个级别。
虞仁荣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豪威有技术底子,1995年他的清华师兄陈大同在美国硅谷和另外三人创办了OmniVision,1997年就搞出全球首款单芯片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直接扬名科技圈。
2000年豪威在纳斯达克上市,早期手机市场占了不少份额,2010年巅峰时全球手机传感器市场份额一半,超过索尼成了老大。iPhone 3GS和4的主摄像头,就用的是豪威的货。
不过好景不长,豪威只管设计,制造靠代工厂,产能跟不上苹果的出货节奏。从iPhone 4S开始,苹果转投索尼,后者设计制造一条龙,随时能扩产。
三年后,豪威彻底从苹果链条里消失,转战中低端市场。2016年,中信资本、北京清芯华创和金石投资等中国财团花19亿美元私有化豪威,填补国内高端图像传感空白。
虞仁荣的收购之路没那么顺,2017年第一次要约,韦尔计划买北京豪威86.5%股权,大部分股东同意了,但珠海融锋投资那里卡壳了。虞仁荣没死心,2017年9月出任豪威CEO,进驻董事会,2018年4月通过股权转让实际控制21.5%股份。
2019年6月,韦尔终于以152亿元拿下豪威100%股权,北京思比科和上海豪威也打包进来,总价155.3亿元。这笔并购,让韦尔从模拟芯片玩家摇身一变为CIS领域新三哥,虞仁荣笃定1+1大于2。
并购后,豪威在虞仁荣手里重获新生。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华为手机急需国产替代,豪威的CIS芯片正好对路,成了华为供应商,顺带也供小米、vivo、OPPO这些国产品牌的高端手机摄像头。
虞仁荣的好眼光立竿见影,公司74%的利润来自豪威,2022年韦尔营收200亿,较收购前翻5倍,市值一度4000亿。那年虞仁荣身家950亿,稳坐中国芯片首富宝座。2025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他以61亿美元财富排第569位,按韦尔股份持股27.44%算,身家527亿左右。
别看数字晃眼,虞仁荣低调得很,2024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他坐在王传福和雷军中间,那张脸松弛感满满,和雷军的紧张形成鲜明对比,要不是被拍下来,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大佬长啥样。
豪威的强势回归,不光靠手机市场,车载CIS才是它翻身的杀手锏。虞仁荣早几年就布局汽车领域,收购后豪威深耕ADAS到自动驾驶的视觉需求。车载图像传感器不像手机那么娇气,得耐高温、抗震动,还得在各种光线下稳如老狗。
豪威从2019年起推多款车规级产品,2024年车载CIS销量全球第一,市占率32.9%,打败美国本土大佬安森美,传感器上了通用汽车的线。比亚迪、理想这些车企,也都用上豪威的货,年营收从收购前水平翻了好几倍。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团营收139.56亿,同比增长15.42%,净利润20.28亿,涨48%,创历史新高。车载CIS收入首次超过智能手机端,这数据一出,市场直呼内行。虞仁荣没闲着,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8%,芯片迭代快,得跟上节奏。
自动驾驶从L2往L3、L4升级,一辆车摄像头从几个变十几个,对高精度CIS需求爆棚。豪威提前卡位,去年就发布新能源车芯片,计划2026年量产。这不光是卖货,还在帮车企省事儿,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从感知到决策一揽子。
虞仁荣的打法,接地气又务实。他不搞花里胡哨的营销,就靠技术说话。收购豪威后,韦尔把国内销售渠道和供应链全盘接手,豪威的硅谷设计基因加上本土制造,成本降下来,交付稳了。
2019年贸易战那会儿,虞仁荣团队优化规格,解华为燃眉之急,顺带打开中低端大门。现在豪威产品线覆盖手机、运动相机、安防、医疗、汽车,全面开花。
2025年6月,公司更名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国际化战略和港股IPO铺路。虞仁荣说,这是三十周年庆,感恩同行,共赴芯未来。听起来谦虚,但行动上可没含糊,冲刺IPO就是为了多募点钱,加大研发。
这事儿搁芯片圈,算得上里程碑。中国企业从追赶者变成合作者,豪威的例子说明,技术+渠道双管齐下,就能撬动全球大门。虞仁荣的路径,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步步为营。
早年代理赚的钱,养活了实业;并购豪威,补齐了短板;布局车载,抓住了风口。身家上去了,他也没飘,2024年捐53亿股票,力压雷军13亿,登顶胡润慈善榜首。钱投哪儿?教育啊,虞仁荣教育基金会,2017年起就运作,重点搞芯片人才。
9月16日,豪威集团在互动平台放话: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支持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用成像解决方案助力下一代智能驾驶汽车。这消息一出,科技圈炸锅了。
英伟达是AI计算老大,黄仁勋的帝国覆盖从数据中心到自动驾驶,DRIVE AGX Thor开发者套件从8月就开预订了,豪威的CMOS传感器预集成进去,帮车企和Tier-1供应商快速开发系统。
虞仁荣终于搭上黄仁勋这艘大船,1600亿巨头和万亿AI王的联手,意味着中国芯片在高端链条站稳脚跟。
具体咋合作?豪威的传感器用于Micro LED光源探测,取代传统PIN组件,提升系统性能。英伟达的平台需要高可靠摄像头,豪威的车载CIS正好对口,耐用性强,成像准。
虞仁荣的团队数月谈判,技术细节抠得细,算法优化、接口兼容全过一遍。现在产品上架,车企用起来省时省力。黄仁勋那边,自动驾驶是重头戏,Thor平台是下一代计算核心,视觉感知是基础,豪威的加入,让生态更完整。
这步棋,对豪威是新增长点。2025年中报里,车载业务已超手机,英伟达背书后,市场优势进一步放大。虞仁荣眼光长远,早几年就预见智能驾驶爆发的潜力。手机产业带火了半导体起步,现在汽车变“带轮子的电脑”,视觉芯片需求井喷。
豪威不光卖传感器,还提供解决方案,从ADAS到L4级全覆盖。全球半导体巨头不再独霸,中国企业强势突围,豪威就是典型。虞仁荣的并购史,证明了坚持的价值,2017年收购卡壳时,谁能想到六年后市值1600亿,还搭上英伟达?
当然,挑战还在。芯片更新快,竞争白热化,索尼、安森美这些老对手没闲着。虞仁荣的应对,是加大研发,8%投入不是白给的。公司港股IPO在即,募资后会投更多到车载和新兴市场。
虞仁荣低调,但行动力强,2022年出资300亿在宁波建东方理工大学,2025年招首届本科生,录取线只比浙江大学低2分。学校主打芯片技术,民办高校里拔尖儿,虞仁荣想通过产学研,培养更多人才。这不光是回馈社会,还在织网,帮豪威储备后备军。
虞仁荣的路子,接地气的地方在于,他总从实际出发。早年卖试卷攒学费,现在捐钱建学校;代理赚差价,转身做实业;并购豪威,融合硅谷基因和本土供应链。芯片行业水深,但虞仁荣玩得转,因为他懂渠道、会技术,还敢赌。
搭上黄仁勋,不是运气,是积累。未来,智能驾驶汽车进千家万户,豪威的“眼睛”可能就装在上头。中国芯的路,任重道远,但像虞仁荣这样的玩家在,突围的戏码会越唱越响。
总的来说,虞仁荣从农家小子到芯片首富,靠的是实干和眼光。豪威进英伟达供应链,不是终点,是新起点。黄仁勋的AI帝国加豪威的视觉芯片,智能驾驶会更靠谱。
中国企业不再是配角,而是玩家。虞仁荣的低调担当,值得学。未来几年,车载CIS还会爆,豪威市值重回4000亿不是梦。虞仁荣这人,松弛感下藏着野心,芯片圈需要更多这样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