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你明明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孩子多次强调的事情,可转过身的功夫,孩子居然还问你:刚才说什么来着?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于是,你又不得不耐心地跟孩子重复一遍又一遍,结果换来的还是孩子漫不经心的一句“哦”,你天真地以为孩子听懂了,可到了最后还是一句“我不会”
你生气地对孩子批评大骂,可孩子却满脸烦躁地觉得你讲话太烦人了,你气得不行,恨不得把孩子拎过来狠狠地揍一顿
…

这是什么?这就是孩子身上常见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而我们之所以因为这件事情脾气很大,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于:孩子听不进话,就是在故意和我们作对
刚开始的时候兰妈也如此认为,还因为这件事不止一次和女儿吵得不可开交
直到,偶然间听说了一个词,叫作“沟通漏斗”,才彻底让我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那什么是“沟通漏斗”呢?所谓的沟通漏斗,就是一种呈现由上而下逐渐减少的理论模型,其特征就在于一个“漏”字
比如,你想表达的内容,等到你说出口时大概只表达了80%,而对方听到这些话后,听到的内容占60%,听懂了占40%,三天后可能还记得20%,等到三个月后可能就剩下不到5%了

这种越沟通占比量就越少的漏斗模型,也相当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沟通质量决定最后的执行能力”
是呀,沟通漏斗中最后能记住、和行动力如果只剩下20%,再加上前面的理解和沟通感受再不怎么愉快,那后面的执行力自然就会直接变成了0
所以,如果孩子不听话、或者对你的话左耳进右耳出,那一定是原本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你的话根本就没作用、孩子也自然就听不进去了

01
不要用成人思维去要求孩子
讲话的时候,尽可能描述得再具体一些
孩子两岁的时候,只要一吃饭满桌都是撒落的米粒,你皱着眉头数落孩子,批评他:
“真是浪费,你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吗?你不知道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吗?这里的每一粒米都是花钱买来的”
但不好意思,你说的这些,孩子还真是听不懂
他们能感受到的,就是通过语气、还有表情去判断好坏,柔和语气会让孩子感受到踏实的安全感,暴躁的情绪只会让孩子害怕得哇哇大哭
又或者,孩子读书的时候遇到计算题不会做,你连续教了好几遍,可一旦离开辅导孩子就一窍不通了时,你骂孩子“猪脑袋,笨死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还会什么,将来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讲真的,孩子不会做题,其实一点也不丢人的

毕竟,现在的你辅导孩子做题,之所以会觉得简单得跟个“1”一样,那是因为你有几十年的学识经验、还有理解水平,即便是读书时代不会的东西,闲暇时刷刷视频、再听听课也能懂得多
可孩子呢,除了紧跟课本知识,就是通过做题的方式提高效率,如果孩子不会做题,也是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不再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那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学习和做题的时候也能更好地全身心投入
其中,包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描述得更具体一些
比如,问问孩子“你的具体想法是什么?可以讲出来,我们一起聊聊”,就是详细话题、和详细进展的新起点

02
沟通需要建立在双向连接上
说完一句话,可以问问孩子“你能听懂吗”
有人说,你想要说孩子能听进去的话,就要说他们喜欢听的话
是呀,好话谁不爱听呢?可“说好话”也是有原则和责任意义的,随便张口就来的好话,太过频繁、或者太过浮夸,都很容易养肥了孩子的虚荣和自负心理
有一个11岁女孩,从小性格倔强,不喜欢听坏话,还不喜欢家里人拿她和别人比较
如果不小心说了让她不爱听的话,那至少3天,只要你在家里,走哪都看到有一双恶狠狠盯着你的眼睛
比较典型的一次
就因为妈妈批评她一句“考试怎么考了那么点分数,隔壁三岁小孩都比你强”
女孩居然记仇了一个星期,那一个星期讲话的时候都变得阴阳怪气,动不动就把:“反正我也没出息,喊我干什么”挂嘴边
等到妈妈受不了了,批评女儿的态度时,女儿依旧不耐烦地回应:“不爱听就别听,出门左拐,爱去哪里就去哪里”
…

在这件事情中,或许妈妈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女儿对她的态度也让人很寒心
可事实上,如果我们细细回忆,孩子之所以有后来的表现,多半部分也是你以前对孩子态度上学的
所以,沟通漏斗理论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沟通是建立在双向连接上,你说的话,只有对方听得懂,才能发挥出该有的价值
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是一样,除了不能拿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和孩子做好语言上的互动了解
比如,和孩子们说完一句话的时候,最好多问一句:“你能听得懂吗?”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孩子目前状态的了解,更是让孩子获得尊重、还有内心安全感的一种内在表现
做好这一点,你会发现孩子连看我们的眼神都变得温柔多了

03
不同孩子沟通方法也不一样
真正有效沟通,是把话翻译成孩子的语言
任何时候、又或者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真正有效沟通也应该是把话翻译成孩子的语言
有一个妈妈在分享亲子沟通技巧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个词,叫作:具体运算阶段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具体运算阶段,是属于一个需要细节、具体、还有容易理解的阶段
特别是那些7岁以前的孩子,你跟他们说“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他们能听懂吗
很显然,答案是不能的
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时间对他们也就是早上、中午、和晚上之分,早上要背着小书包上学,然后就是等呀等,等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下午了接他们回家
可这个过程,分明是漫长、又是无尽等待的啊

所以,你跟不懂得时间观念的孩子讲珍惜时间道理,无疑是对牛弹琴,孩子根本听不懂,也根本无法和你共情
就像你说的每一个道理,包括每一句苦口婆心的劝导,对孩子来说都是批评和失望,等到批评和失望攒够了,剩下的就是无尽痛苦、自卑、还有自责了
认识的另一个女孩就是如此
因为她的妈妈经常对她说“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要为你自己的未来负责,我才懒得管你”,导致她对她妈妈记恨了整整二十年
等到后来说起这件事时,妈妈解释:“当初那么说,只不过是为了让你有责任心一些,也知道更努力一些”,可女孩依旧是不相信,还满口笃定地认为“你就是不爱我,那些话不过是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而已‘
看吧,这就是不被理解的沟通,继续下去也毫无意义,想要提高沟通质量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讲孩子能听懂的话”

比如:
•你跟孩子说:“别玩了,都几点了”,不如对他说:“我们定一个闹钟,再玩10分钟,就要写作业了”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读书,以后该怎么办”,不如对他说:“看吧,学习的好处就是多,你学会了英语,考上了好大学,将来带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就不怕老外讲话听不懂了”
•你跟孩子说:“你是女孩子,就要干净整洁些”,不如对她说:“漂亮的女孩子都特别爱干净,你看看你,就是这样的女孩子”
•你跟孩子说:“别磨蹭了,赶紧写作业”,不如蹲下来问问:“怎么了?是不是作业太难了?需不需要我帮忙”
…
如此,当我们不会只顾着”我说了”,而是把“孩子听懂了吗”放在首位上后,你就能发现孩子因为被理解、才愿意主动去做好每一件事

那么,关于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