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生活里,养生话题一直热度居高不下,各种新奇养生法层出不穷。今儿个咱就来讲讲 56 岁李阿姨的养生经历,她的这趟断食之旅,可真是惊心动魄,给大伙提个醒。
李阿姨年过半百,却对养生有着一股执着劲儿。平日里,她总把 “养生要趁早,身体才会好” 这句话挂嘴边。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屋子,李阿姨就已经在小区花园里慢悠悠地打太极了,一招一式,尽显从容。闲暇时光,她不是捧着养生书籍细细研读,就是在网上搜罗各种养生妙招。也正因如此,李阿姨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许多,皮肤虽说有了岁月的痕迹,但透着健康的光泽,精气神儿十足,小区里的邻居们都羡慕地夸她 “会保养”。
上周,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在网上浏览养生文章,一篇标题醒目的文章瞬间吸引了她的目光 ——《断食 2 天,重启你的免疫系统》。文章里说得神乎其神,大意是当人体断食 2 天,就会进入一种生存模式,免疫系统为了节省能量,会把那些受损的细胞统统换掉,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免疫系统。这对一心追求健康的李阿姨来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刚开始,李阿姨心里也犯嘀咕。她心里想着,自己都 56 岁了,身体机能大不如前,贸然尝试断食,能吃得消吗?可这念头一旦种下,就像野草一样疯长。接下来的几天,李阿姨吃饭时都心不在焉,脑海里全是那篇文章的内容。她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要是真能重启免疫系统,那以后身体不就能少生病嘛!” 李阿姨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终于,在反复纠结后,李阿姨下定决心,开启她为期两天的断食挑战。
第一天,断食刚开始,李阿姨感觉还能应付。清晨起床,她像往常一样准备去花园打太极,可刚一起身,就觉得脑袋有点发晕,不过她没太在意,只当是自己起猛了。打太极的时候,李阿姨明显感觉力气不如平时,动作也没那么利落了,但她还是咬着牙坚持做完了整套动作。回到家,到了平时吃早饭的时间,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饭香钻进李阿姨鼻子里,她的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李阿姨咽了咽口水,强忍着饥饿,给自己倒了杯水,心里默念:“为了健康,忍一忍。”
整个上午,李阿姨都尽量让自己忙起来,不是打扫房间,就是整理衣物,以此来分散注意力。可即便如此,饥饿感还是如影随形,胃里时不时传来一阵抽痛。到了中午,儿子儿媳回家吃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看着满桌的饭菜,李阿姨的眼神里满是渴望,但她还是狠下心,一口都没吃,只是默默地给家人盛饭。儿子看着母亲的样子,担心地问:“妈,您真不吃点?别饿坏了身子。” 李阿姨笑着摆摆手,说:“你们吃,我最近在尝试一种新的养生方法,断食两天,据说对身体可好了。” 儿子听了,皱起眉头,劝道:“妈,您这年纪,别瞎折腾,万一身体吃不消咋办?” 李阿姨却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到了下午,李阿姨感觉越来越难受,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她坐在沙发上,本想看看电视打发时间,可眼皮却越来越沉,没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李阿姨梦到自己在一大片美食广场里,周围全是她爱吃的食物,她刚要伸手去拿,突然一阵剧烈的眩晕感袭来,她猛地睁开了眼睛。
第二天,情况愈发糟糕。李阿姨从床上起来时,差点一头栽倒在地,扶着墙缓了好一会儿才站稳。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也没了血色。勉强走到卫生间洗漱,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李阿姨心里也开始打鼓,但她还是不想放弃。
上午,李阿姨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想要看会儿书,可眼睛盯着书本,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脑袋也昏昏沉沉的。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李阿姨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就从椅子上栽了下去,“砰” 的一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好在儿子当时在家,听到声响,赶忙从房间里跑出来查看。只见母亲晕倒在地上,他吓得脸色大变,急忙冲过去,一边呼喊着母亲,一边拨打了急救电话。“妈,您醒醒啊!别吓我!” 儿子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手忙脚乱地把李阿姨抱到沙发上,等待着救护车的到来。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救护车很快赶到,将李阿姨紧急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一番检查,诊断结果是低血糖导致的晕倒。好在送医及时,李阿姨并无大碍,在医院输了液,补充了能量后,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意识也清醒了过来。看着病床上虚弱的母亲,儿子既心疼又无奈,“妈,您以后可别再这样瞎尝试了,健康可不是这么折腾出来的。” 李阿姨虚弱地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懊悔。
其实啊,关于禁食两天重启免疫系统这事儿,还真有研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 2014 年就做过相关实验,还把研究成果发表在了顶级医学期刊《细胞・干细胞》上。他们拿小鼠做实验,把小鼠分成两组,一组能随便吃,另一组就得按禁食 - 再喂食的循环来,禁食时间从 24 小时到 72 小时不等。科学家们在特定时间还给小鼠用化疗药物,观察它们血液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化疗药物把小鼠造血功能弄伤后,随便吃的那组小鼠免疫指标一直好不起来,可限制饮食的那组小鼠,过了段时间,免疫指标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可能和禁食调节了小鼠体内一些特殊激素有关,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它能抑制化疗药物对造血系统的损伤,让造血功能重建。而且在衰老组小鼠身上,也有同样的变化。
不过,这研究有局限性,它只是在动物身上做的,和人体内部环境差别大着呢,而且小鼠禁食后还有喂养周期,和人可不一样。
还有各种研究说吃得少能活得久。德国科隆大学、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大鼠、果蝇、线虫还有人类在不同成年阶段全基因组转录变化,发现限制饮食能延缓基因转录速度,能延长 10% - 20% 的寿命。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和威斯康星大学在和人类基因相似的恒河猴身上做研究,发现吃得少的猴子更健康,老得慢。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实验里,每天少吃 30% 的猴子,寿命最高到 43 岁,要知道恒河猴平均寿命才 20 岁,相当于延寿 20 年。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里,恒河猴少吃和心脏病、糖尿病风险下降有关,研究到第 20 年,不控制饮食的猴子死亡率比控制饮食的猴子高出 3 倍。
202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拿果蝇做实验,发现一种 4 小时进食、20 小时禁食,次日不限制饮食的 iTRF 模式,能显著延长果蝇寿命,雌性果蝇寿命增加 18%,雄性增加 13%。2019 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研究指出,小鼠年轻时开始限制食物摄入,年老时寿命更长、更健康,但要是年轻时限制饮食,老年时随便吃,死亡率会骤升。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研究称果蝇一生消耗食物少寿命长,但繁殖能力会下降,改成随意饮食后,交配和繁殖是限制饮食果蝇的 3 倍。不过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动物实验,虽说适当限制饮食对寿命可能有积极作用,但不能直接套用到人身上。
咱再来说说禁食这事儿,可不能瞎来。一般 2 天以内的禁食相对安全,但青少年、儿童、70 岁以上老人、哺乳或孕期女性、体质虚弱和严重疾病患者,可别尝试禁食,不然容易给身体带来负担。禁食期间也得运动,不然身体会消耗肌肉供能,容易肌肉萎缩,不过别做剧烈运动。禁食 2 - 3 个月体重明显下降后,就可以慢慢恢复饮食了,别长期禁食,过程中要留意身体,不舒服就赶紧停。限制饮食时,早上、中午进食比较好,别选下午或晚上。
对咱现代人来说,适当限制饮食可能对健康有好处,但千万别过度禁食,不然适得其反。而且禁食前,一定要先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就像李阿姨这次,差点因为错误的养生尝试丢了性命,大家可都得引以为戒。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