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10月27日,一加新品发布会在古城西安举行。在这座沉淀着千年文脉与科创活力的城市里,青砖灰瓦的底蕴与前沿科技的光芒碰撞出别样火花。

当国内手机市场仍未走出5月出货量同比暴跌21.8%的阴霾,一加却在此间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答卷。在发布会上,中国区总裁李杰介绍,24岁以下用户规模同比激增106%,36.7%的销量增速稳居行业第一,今年发布的产品好评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为何在消费谨慎、换机欲望低迷的大环境下,一加能成为Z世代的心头好?一加能逆势增长,秘密全在这两台新手机里。李杰直言:“年轻用户是看着参数长大的,他们要的不仅是配置好看,更是体验惊艳。”
此次发布的一加 15与Ace6双旗舰,正是精准击中需求的产物,前者以电竞三芯、165Hz高刷屏构筑游戏体验护城河,后者凭“大满配”实现体验越级,让年轻群体产生被重视的共鸣。
面面Ultra:重构旗舰体验边界
Z世代对手机的需求日益多元,既追求专业影像表现,又看重极致游戏性能,同时对外观、续航等维度亦有高要求。但当前手机市场中,能在多维度实现“无短板”的产品并不多见,而一加 15与Ace6的推出,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第一,游戏性能维度,开165帧不发烫,《原神》1小时机身仅44.5℃。一加 15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搭配LPDDR5X Ultra内存与1TB UFS 4.1存储,安兔兔跑分突破300万级。
更关键的是内置全新风驰游戏内核,一加15通过CPU、GPU与NPU深度协同调度,在《三角洲行动》165Hz模式下可实现164.8帧稳定输出,操作响应速度较120Hz机型显著提升,发布会实测中甚至能比友商旗舰更快射空弹夹。
散热方面,一加 15搭载的冰河散热系统,让《原神》1小时高画质运行后机身温度仅44.5℃,解决“游戏发烫”的行业痛点。

第二,在影像层面,拍夜景不糊、拍人像有质感。一加 15首次引入OPPO“LUMO凝光影像”技术,以“三摄全焦段”配置打破旗舰影像瓶颈。其搭载5000万像素索尼旗舰主摄(1/1.56 英寸大底)、5000万像素超广角与5000万像素3.5倍光学潜望长焦,覆盖广角至85mm人像焦段,配合超感知成像引擎与全链Pro XDR技术,让一加 15无论白天拍摄的通透质感,还是夜间的动态范围,均达到专业级水准。
针对年轻用户的创意需求,新机还新增800T霓虹夜色胶片、CCD闪光滤镜等复古模式,降低优质内容创作门槛。
第三,续航与充电维度,一加 15内置7300mAh冰川电池,五小时重度使用后剩余电量仍达73%;120W有线闪充30分钟充至84%,50W无线闪充满足多元场景需求。
第四,外观设计上,一加 15以“沙丘美学”打造差异化质感。一加 15正面的1.15mm超窄四等边设计,实现“视觉无框”的沉浸体验;背面全哑一体机身搭配“无感握持曲线”,长时间游戏也不易硌手。
配色方面,“绝对黑”通过纳米AG玻璃将反射率压至3.7%以下,“雾光紫”以双维流光工艺呈现流动光轨。同时,一加 15机身支持IP68、IP69K防护,兼顾颜值与耐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一加 15针对游戏玩家设计的“局间补电”功能,可在游戏间隙让充电速度翻倍,旁路供电技术则实现边玩边充不发烫、延长电池寿命的双重效果。

定位中端市场的一加Ace6,则以“满配”实现体验越级。该机直接下放骁龙8至尊版芯片,搭配6350mm²双层VC散热,《原神》120帧满负载运行无压力;7800mAh硅碳负极大电池创下中端机型纪录,重度游戏可支撑8小时以上,120W闪充18分钟充至80%,再加上IP68 防水、165Hz高刷屏等旗舰配置,成为3000元档性价比标杆。
逆势增长的秘诀:从“满足需求”到“预判需求”的用户洞察能力
为啥年轻人宁愿等一加,也不买其他品牌?整场发布会下来,笔者发现一加成功的关键在于懂用户,或者可以说更懂Z世代。
正如李杰在发布会上所讲,一加更懂年轻人,年轻人需要什么一加就做什么。这种“懂用户”并非简单满足表面需求,而是深入挖掘 Z 世代的潜在痛点,再以技术落地形成差异化优势。这种能力体现在四个维度。
首先,这种懂用户是对“颜值与手感平衡”的精准把握。早在2019年,一加7 Pro就以90Hz高刷屏引领行业潮流。如今一加 15延续对“屏幕体验”的执着,用1.15mm超窄边框与165Hz护眼屏兼顾视觉与实用;Ace6则在3000元档配备金属中框与3D超声波指纹,打破“中端机质感差”的刻板印象。
笔者认为,这种设计不是盲目堆料,而是精准捕捉到Z世代“既要好看,更要好用”的需求。
其次,这种懂用户是“从用户痛点出发”的技术创新。一加从未试图做“所有人的手机”,而是牢牢抓住“性能党”学生群体:从早期“不将就”的旗舰定位,到如今聚焦“满血性能铁三角”,始终将“游戏流畅不发烫、充电快续航久”作为核心卖点。比如一加 15的165Hz高刷屏+冰河散热系统、Ace6的7800mAh大电池,正是精准击中学生党“上课刷课、下课开黑”的场景需求。
更关键的是,一加不分散精力跟风折叠屏、多摄堆料,而是一年聚焦1-2款旗舰机型,把有限资源投入到学生群体最在意的体验上,这种“小而美”的策略反而让其在垂直赛道形成壁垒。
正如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所言,年轻用户“要的不仅是配置好看,更是体验惊艳”,这种研发逻辑正是对这句话的践行。
再次,这种懂用户是对“全场景需求”的细腻洞察。一加15的左侧快捷键可一键触发“AI 闪记”,轻松记录取餐码、账单等碎片化信息;跨生态互联功能让双机党可直接用一加15接听iPhone电话、投屏Mac操作。
Ace6 则针对学生党“边充边玩”习惯,优化旁路供电技术,降低30%电池损耗。这些细节没有占据发布 C位,却恰恰戳中了日常使用的核心痛点。
最后,这种懂用户是“让价值匹配需求”的定价策略。一加15以3999元起售,将潜望长焦、无线闪充等高端配置拉至4000元档;Ace6 3099元起售,用“骁龙8至尊版+7800mAh+IP68”的组合实现降维打击。
在发布会上,笔者听到最多的是一加希望用这个价格“交更多朋友”。难道一加一点都不考虑成本吗?在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李杰直言,一加的逻辑是首先要将用户的体验提上来,算账的事情放在第二位。
笔者发现,这种定价逻辑既不脱离年轻用户的消费能力,又让他们能享受到越级配置,精准击中“追求质价比”的核心需求。
如今在硬件成本因芯片、内存升级而上涨的情况下,一加仍将新品涨幅控制在用户可承受的区间。这种有诚意的定价让年轻用户能感受到一加的诚意。
点评:从 “参数内卷”到“体验竞争”
在手机市场陷入“参数内卷”与“需求低迷”的双重困境时,一加的双旗舰策略为行业提供了破局新思路:不是靠“全功能堆料”与头部硬刚,而是通过“垂直赛道切分+生态借力+用户深度绑定”,找到差异化空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加15与Ace6的推出打破了“全能体验必高价”的固有认知。这种“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产品哲学,恰好契合了Z世代理性消费的趋势。
从竞争力来看,一加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匹配需求的系统性能力”:既有从7 Pro时代延续的“屏幕与性能”技术积淀,又能通过用户调研快速捕捉新需求,再以差异化定价覆盖不同层级市场。这种能力让其一改“小众旗舰”标签,在24岁以下用户中成为刚需。
可以预见,随着双旗舰的放量,一加不仅能巩固“Z世代首选”的地位,更能推动行业从“参数竞赛”转向“体验竞争”的新周期。
笔者认为,在需求低迷的市场中,“懂用户”或许比“堆参数”更能打开增长空间。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